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在教学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下面提供一组理论联系实际的选择题,供读者参考.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电灯发光B、干冰气化C、火药爆炸D、活性炭吸附毒气2.下列物质用途与该物质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用作燃料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用氧气炼钢D、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3.焊接精密仪器常在氮气中进行的原因是:A、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和物质反应B、通常条件下氮气很难和物质反应C、氮气没有颜色D、氮气没有气味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清洁的空气B、透明的海水…  相似文献   

2.
利用叠加原理解题往往能简化计算过程.但要注意叠加后的总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系数是指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  相似文献   

3.
在一定条件下.某个反应的生成物继续与另一种物质反应,又生成了原反应的某种反应物,可称为“循环反应”。其反应的规律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4.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并不等同于反应物的质量,反应后的存在物质也不一定就是生成物.反应后存在的物质中除了生成物,是否还会存在其它物质,这由反应的具体条件来决定.下面根据不同类型,谈谈对反应后存在物质的推断.一.有催化剂参与的化学反应,反应后的存在物质中一定含有催化剂.例1:a克氯酸钾和b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轻时,冷却后称量残余固体为c克,则反应后的存在物质有:逸出氧气(a+b-c)克;氯化钾为(c-b)克;二氧化锰b克.二.反应不…  相似文献   

5.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性合肥四中王家堂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必然有电子的转移,化合价一定会改变.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就要看此物质在反应中,化合价是否会降低.因此,在反应中凡是能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均有氧化性.反之,在反应中易失电子...  相似文献   

6.
有机化学反应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掌握好有机化学反应将为有机合成与有机推断打下坚实的基础.重要反应类型: 一、取代反应 1.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特点:有上有下. 3.常见物质发生的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7.
一、理解质量守恒定律1.反应前后相等的是“质量”,而不是体积或分子总数等.2.必须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算,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漏掉.3.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4.质量守恒定律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去理解.从微观角度讲是因为“原子三不变”,即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当一个反应体系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都能和另一种物质反应,此时就存在原反应体系中哪种物质优先反应的问题,即竞争反应.那么如何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摸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能斯特方程为基础,推导出不对称型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完全的判别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该类反应进行完全的相关因素.对于给定的反应,主要受条件电动势和反应物浓度的影响.对主体物质微粒数减少的反应,宜在较高浓度下进行;反之,则宜在较低浓度下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主确读出化学方程式.首先必须弄清“+”、“一”的意义。“+”读作“和”、“跟”或“与”,其中.等号前的“丰”表示某种物质与某种物质反应,等号后的“+”表示有某种物质和某种物质生成。“一”读作“生成”,表示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总质量都相等。由于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和量的关系,因此,它相应地有两种读法。一、——。___,__点燃_、.l·突出质变是关键,反应物生成物要看清。如ZH。+O。AsXiZH。O读作:氢气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相似文献   

11.
质量守恒定律就是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不变,质量也不变.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巧妙解答一类题.  相似文献   

12.
卢宏圣 《考试》2004,(1):49-50
碱金属的过氧化物比普通氧化物含氧多,在与CO2、H2O等物质发生反应后.多含的氧一般以单质氧气的形式释放出来.反应后气态物质的体积减少.而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采用差量法求解有关计算题已为大家所掌握。有一类从CO或H2等物质起始进行连续变化的习题.则要在上述基础上综观全程、抓住首尾、分析增减、把握规律。  相似文献   

13.
梁民 《高中数理化》2011,(22):58-58
离子方程式是指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在水溶液或融熔状态下进行的离子反应才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它既能够表明离子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是那些离子或物质,又能说明同一类离子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一、将混合物中的各物质转换为同一反应通式,便于比较例1 将13 g两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11.2 L.则这两种金属不可能是( ). A.Mg与Fe B.Al与Zn C.Na与Al D.Mg与Al  相似文献   

15.
要准确读讲化学方程式,首先要明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及式中各种符号的意义。一、明确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化学方程式表示三方面的意义:1.表示物质变化关系。即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物质质量关系。即表示多少质量的反应物反应生成多少其他物质或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表示微粒变化关系。即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通电如,既表示水在通电时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也表示反应中水、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o:1:8.还表示反应中水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2:1。二、明确化学方程式中符号的意义1.…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科学课本中有一条极其重要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由此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中的同一种元素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生成物)中该种元素的质量总和——“元素守恒”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例1 (呼和浩特)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相似文献   

18.
姜英华 《高中生》2009,(9):22-23
一、对易混淆的概念的判断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B.在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化合物是弱电解质C.只有离子与离子之间的反应才是离子反应D.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相似文献   

19.
题目某温度下,W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燃烧产物立即与过量的Na2O2反应,充分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了Wg。该物质()①H2②CO③H2和CO的混合气体④HCHO⑤CH3COOH⑥HOCH2CH2OHA.只能是①⑤⑥B.只能是①②③C.只能是④⑤D.可以是①②③④⑤⑥解析由题意可知,Na2O2增加的质量等于原被燃烧物质的质量。H2、CO的燃烧产物分别为H2O、CO2,而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同时生成H2O和CO2,故题中所有物质的燃烧产物均可与Na2O2完全反应。按常规,需分别对六种情况逐一进行讨论,计算较复杂。对于涉及有机…  相似文献   

20.
凡是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叫做燃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燃烧,大部分是可燃性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但实际上,燃烧并不限于有无氧气参加,例如,氢气、金属钠在氯气中也能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