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日趋成熟、实现初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培养“健全人格”尤为重要。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既可能形成社会所期望的人格品质,也可能出现反社会的性格倾向和行为。我国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格素质是人口素质的构成要素,社会的现代化使人格素质具有更大的价值.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应该侧重健全人格的培养.综合东西方的传统道德思想和心理学对人格问题的研究可知,健全人格是可以有客观标准的.实践证明,通过学校教育影响其社会化过程以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培养健全人格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健全人格是健康和完善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格。审美能力是人格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审美教育为健全人格的生成提供动力,在人格的发展中培养个体顺应环境的能力。审美教育不仅自身参与健全人格的建构,还有助于人格结构中的认识能力和道德意志能力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特征、健全的人格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力图让大学生懂得怎样充实与发展自我,完善个性,健全人格,从而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中职生处在人格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时期,健全人格的塑造不仅关系到中职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章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生健全人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幼儿早期教育在强化智力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健全人格的培养.健全人格有着多方面的内涵和表现,幼儿人格发展和社会化进程的实现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因此,培养幼儿健全人格必须重视这三种主导因素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健全人格是一种理想的社会人格。高等教育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更新教育理念,从知识本位转向人格本位,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经受陶冶,在现实生活中开展实践,在内化过程中进行自我修养,从而形成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8.
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重视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素养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呢?  相似文献   

9.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进行的长达三十年的追踪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人格特点与是否成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小学生人格的培养 ,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  所谓健全人格 ,就是不仅要有自强不息的独立性 ,还要有丰富灵活的创造性 ,更应具备友爱和谐的合作精神。下面谈谈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责任心的培养  良好的责任心是体现社会合作的基本精神 ,也是人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责任心的培养不像教识字和数数那样立竿见影。它不能直接传授给学生 ,也不能靠强迫…  相似文献   

10.
对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理念,更反映了当代进步的教育潮流。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深刻认识到健康人格培养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社团与大学生社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社会化及其程度将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以至在未来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从高校学生社团所具备的基本技能、基本规范、政治、个性、角色等一系列社会化功能对大学生道德、政治、个性、角色等社会化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深层次揭示。旨在探讨高校学生社团与大学生社会化的关系,为大学生以及从事和关注大学教育的人们以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监禁刑的执行将受刑人置身于隔离社会、有别于社会的监狱这种行刑机关的环境中渡过法定刑期,目的却是使其回归社会后能够适应社会生活,这形成了监狱行刑目的与实际效果的矛盾。行刑社会化是克服这种“监狱行刑悖论”的良方。借鉴各国监狱行刑制度下和出狱人保护制度下的行刑社会化模式,笔者认为,行刑社会化制度化的模式应在政府主导下,不限于其他社会主体不同程度与不同层面地参与行刑,通过制度化的措施以组织化的方式具体参与承担行刑。此即为行刑社会化模式之行刑社会化与非政府组织的联结。  相似文献   

13.
J H Block 《Child development》1983,54(6):1335-1354
The sex-differentiated socialization emphases of parents and other representatives of societal institutions are considered as they influence th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al orientations of males and females. Specifically, sex-differentiated socialization emphases, "shaping" behaviors, and teaching styles are evaluated with regard to the nature of the "meta-messages" conveyed to boys and girls during their early, formative years. These messages are assumed to differentially influence the self-concepts evolved, ego structures, personal goals, and the cognitive-adaptational heuristics of boys and of girls. Differences in the socialization environments experienced by the 2 sexes can be seen as related to gender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o integrate the empirical findings surrounding gender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and socialization experience, some conjectures are offered regarding the different self- and world views our current culture may be creating and fostering in males and in females. The potential and even likely influence of biological factors conjoined with the bidirectional effects of child and parent interaction are recognized as confounded with an interpretation in terms of differential socialization. But also, it is noted that unti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ial socialization are specifically evaluated by cultural, subcultural, or individual family changes, the role of biological and bidirectional factors cannot be assessed.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社会化与闲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会化的成功有赖于个体与社会两个方面因素的和谐互动。全文从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价值观念、知识技能、健康身心5个方面揭示大学生社会化的问题,认为开展闲暇教育是完成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作为最初的社会化途径,对个性化塑造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剖析了青少年个性化偏失原因,进而探讨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个性化视角下家庭教育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与当代青少年社会化的困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网络具有工具特性、媒体特性和虚拟世界特性,它改变了青少年社会化的传统外部环境的性质,加剧了社会化外因条件的复杂性,使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技能掌握、楷模学习、文化传承、价值观确立、社会互动、人格塑造、角色扮演等面临困难之境,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过度社会化是指大学生社会化程度过高或速度过快,超过了大学生社会化标准的畸形社会化现象。它主要表现为一些大学生片面追求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忽视个性发展,为人唯唯诺诺、圆滑世故,盲目追求金钱,过份热衷关系学等。导致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主要原因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不当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状况等。要防止大学生过度社会化,应该联合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力量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从社会化的角度入手对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人物克里斯默斯的幼年经历进行了剖析,发现主人公孤僻的性格和对于身份认证的混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幼年时期失败的社会化所造成的。爱的缺失、信任的泯灭、归属感的缺乏等对一个人的毁灭程度远比种族歧视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群体的出现和网络促进信息的共享,使大学生的社会化空间扩大,有助于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观念的更新。从而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化。但同时,网络也弱化了传统社会化执导者的控制功能,网络传播中的垃圾信息也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的偏离,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容易形成双重人格,致使大学生的社会化发生偏差。所以教育和社会工作者们应积极有效地采取教育干预和社会干预措施,使大学生的社会化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导向、育人、开发和保证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对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