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前,我参加了我们学校组织的一次教研活动,一位青年教师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案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结论中发现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就在我以为这是一节难得听到的好课时,在练习阶段出现了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3.
加法交换律作为小学数学阶段为数不多的定律之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剖析"加法交换律"这一简单的知识,抓住这一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的本质,并通过四次执教时的思考与探讨,获得了更具有指导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笔者曾在一个乡镇学校执教"加法交换律"一课,引导学生探索加法交换律,教学按以下环节展开: 1.借助"朝三暮四"导入,得到3+4=4+3. 引发学生猜想:"是不是只有3+4才等于4+3呢?其他两个数相加有没有这样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笔者曾在一个乡镇学校执教“加法交换律”一课,引导学生探索加法交换律,教学按以下环节展开: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6~58页例题,"想想做做"的第1~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8.
正"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律中学生学习最为困难的部分,其困难性源于乘法分配律较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组成要素多了,展开算式步骤多了。不但出现加法和乘法两三步混合运算,而且变式类型较多,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了分散教学难点,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安排在四年级上册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运算律"的一部分先行教学,而把乘法分配律放在四年级下册教学。这样把名称相同、学生容易接受的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结合在一起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然而,乘法交换  相似文献   

9.
贵刊1998年第3期第28页刊出的赵用金老师的《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错字与错话》一文(以下简称赵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根据加法交换律:726 589 274=274 726 589”这样不符合语言准确性要求,因为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现在是三个数相加,这怎么能说成是加法交换律呢?。关于加法的交换律,九年义务教  相似文献   

10.
王希 《山东教育》2011,(1):73-74
一、学习加法交换律 1.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古以来数学家们都是怎么研究出那么多奇妙的数学问题的么?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位教师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堂练习的最后出示了这样的练习:计算38 76 24和38 (76 24)。一生看了题目之后,举手提问:"老师,第一题能不能用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学思考: 为了研究本节课,笔者从网上下载了70多篇1994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关于本内容的设计与实录等,一一仔细阅读,发现本内容大致有以下两种上法:一是先上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共计2课时;二是先上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再上加法和乘法结合律,共计也是2课时.两种上法均是先研究加法,而后研究乘法.比较了人教版、苏教版、浙教版、西师版、北师大版等教材,发现教材上也大都是按照如此顺序编排,唯独北师大版是先探究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后,再让学生自己探究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相似文献   

13.
教学思考: 为了研究本节课,笔者从网上下载了70多篇1994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关于本内容的设计与实录等,一一仔细阅读,发现本内容大致有以下两种上法:一是先上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共计2课时:二是先上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再上加法和乘法结合律。共计也是2课时。两种上法均是先研究加法.  相似文献   

14.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关于加法的分配律,是中小学有关数的运算的五个重要定律。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讲了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例子,孕育加法交换律。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提到交换两乘数位置积不变的性质,孕育了乘法交换律。小学四年级下学期  相似文献   

15.
“运算定律”又称运算律,通常指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数学计算时运用的规律。学校管理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工作,有的就是运用了“运算定律”。一、加法交换律学校管理中运用“加法交换律”,可以使效果更好。例如:  相似文献   

16.
卞恩鸿 《河北教育》2008,(10):22-22
“运算定律”又称运算律,通常是指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数学计算时运用的规律。“运算定律”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五种。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学习《加法交换律》时,在课堂上,王迪同学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深思,也让我为之感动。 在课堂教学中,我教学生总结归纳加法交换律时,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同学们争着发言: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6至5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19.
一、有关概念1.加法运算,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a+(b+c)2.乘法运算乘法交换律:  相似文献   

20.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计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好简便计算,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速度,还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掌握方法,简便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