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底,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普林斯顿科学文库”中文版,引起了学界和出版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认为“文库”的出版为弥补国内缺少高层次通俗科学著作作出了贡献,是国内在科普出版方面一项新的开拓。 “文库”的引进工作,是1998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成果。当时上海科教社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展品中发  相似文献   

2.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各地政府和出版界开始重视“文库”的出版,从《楚学文库》《广州大典》的编纂出版始,到目前为止,据初步统计已有十余种之多. 对于中国出版界大规模的组织编纂“文库”,特别是地方文献的编纂出版,业内外有人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各地竞相出版所谓的“文库”,在某种程度上是政府推动的形象工程,是出版资源的重复与浪费,谈不上是文化建设等等.然而各地的出版主管部门和出版社,却坚定地认为文库的编纂出版意义重大,大有在各省蔚然成风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文库”即将出版一套以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为宗旨的大型丛书《中国农村文库》即将出版。《中国农村文库》是以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知识青年、乡镇企业职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普及性百科全书,拟选书目300种,由20家出版社联合出版。丛书将尽力满足我国广大农村在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需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促进农村安定团结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服务。丛书主编为徐惟诚,副主编为伍杰、许川、冯国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少年时代的故事”连环画丛书出版最近,江西美术出版社向广大少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版协科技委员会地方工作部组织、2 6家地方科技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当代青年科普文库》是新闻出版署的“九五”重点选题 ,旨在为青年创作一套介绍科学前沿发展趋势、使他们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的大型科普丛书。《文库》的整个策划工作 ,从规模到形式 ,从文化层次到选题方向 ,从编写要求到设计制作 ,无不按照“科学、民主”的原则 ,群策群力 ,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中宣部出版局、新闻出版署图书司和中国版协科技委员会有关领导十分重视《文库》的编撰 ,多次亲临具体指导 ,各出版社都把《文库》的编辑出版当作重点对待 ,精益求精。现在 ,…  相似文献   

5.
三、当代我国“文库”出版简况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依法没收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官僚资本开办的书店、出版社,随后又对私营出版企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新的社会主义出版体系。40余年来,除中央各部委建有不同专业的出版社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基本上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出版体系。编辑队伍逐年扩大,编辑水平不断提高,图书发行网点逐年扩展,印刷设备不断更新。这些都为重点书、大部头书、系列书的出版,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各种丛书,包括以“文库”命名的系列书,纷纷涌现。  相似文献   

6.
记者:此次赴广东调查采访,欣闻广东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岭南文库》上马,有关编辑组稿工作正在加紧进行。此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系广东省“八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同时又属全国第一部地域性百科文库,因此格外引入注目。作为承担这套文库出版任务的出版社的总编辑,想请您对这套文库作一大致的介绍。刘扳盛:《岭南文库》是一套全面地、历史地、系统地反  相似文献   

7.
任剑乔  邓开锋 《出版视野》2009,(1):F0002-F0002
经过近五年的不断努力,国家“十一五”重大文化出版工程项目《域外汉籍珍本文库》(下简称《珍本文库》)由西南师大出版神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并于2008年10月下旬顺利推出第一辑(共20册)。2008年11月26日下午,西南师大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历史研究所共同举办了“汉籍之路”学术座谈会暨《珍本文库》编纂出版工作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8.
面向大众读者,制作出版杂志、漫画书、文库书的出版社,由于过去资本积累雄厚,绝不会那么简单就“消失”。另一方面, 虽然小书店一批接一批地崩溃,但对出版“困难图书”的出版社影响也不大。因为被淘汰的小书店,本身就不擅长销售“困难图书”。综上所述,书店不断消失,出版社却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9.
目前,日本数家大型出版社正在联手实施将多种难寻和绝版文库本数字化工程而为人瞩目。售缺和绝版文库本全文数据通过互联网下载和制成CD—ROM后进行有偿阅读,出版社既可节约库存空间,又可解决读者购读难寻和绝版图书的燃眉之急。此举系依然不景的日本出版业试图摸索开拓一条崭新的流通营销之路。 迄止2000年上半年,日本65家出版社策划出版165种文库系列。据日本出版科研所调查表明,1999年,日本共出版文库新书6320种。但在不到一年的期间里,多种文库新书就已经步入自己的半衰期,因此,近年来日本出现多种难寻和绝版文库新书便不足为奇了。 今年6月,德间书店率先登陆“大众电子文库”主页。9月,德间书店、文艺春秋社、角川书店、新潮社、光  相似文献   

10.
期刊:做大蛋糕的优势——兼谈社办期刊经营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出版署提出的“社刊工程”,把办刊从一个出版社的企业行为提升为由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重点建设工程,这一举措在宏观上为发展社办期刊、壮大出版产业创造了良好环境。建设“社刊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更充分地发挥社办期刊的优势,开发新的产业效益生长点...  相似文献   

11.
全国的30余家地方科技出版社,几年来不断地组织联合行动,发挥着地方科技出版生力军的作用。 1995年他们联合行动向老少边穷地区赠送科技图书,播送科技的火种,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1996年决定联合出版《科技兴农精选丛书》和《当代青年科普文库》,发挥了地方科技出版社的群体优势;今年又酝酿着联合办好《地方科技图书新书目》和建立“全国地  相似文献   

12.
传媒类图书出版的现状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传媒类图书的出版现状 出版传媒类图书的出版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相互联盟的15家媒体出版社,一类是非媒体出版社.媒体出版社中,新华出版社和南方日报出版社以出版传媒类图书为主打.新华出版社长期把传媒类图书作为经营重点之一,先后出版了《传媒市场观潮丛书》、《新闻传播学前沿丛书》、《新闻新学科高级教材》、《新闻专业必修文库》、《新闻传播学博士文库》、《国外新闻界名人译丛》、《新闻传播学译丛》、《常备新闻文库》、《欧美广播电视高级教程》、《新闻人门丛书》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库”是中国出版集团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要抓好标志性重大出版工程”的指示精神,根据集约经营、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和全面的策划,由中国出版集团发起并组织出版的大型出版工程。这项出版工程于2003年8月开始启动,2004年5月出版第一辑(100种),2005年6月出版第二辑(102种)。1.文库编选出版宗旨“中国文库”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三贴近”的要求,汇集百年来的中国文化经典,打造新时代的中国书架工程,服务于广大读者,为建设先进文化,实现…  相似文献   

14.
步入新世纪,我国出版人在实行精品战略、推进出版改革与资源优化重组的同时,也在努力为建树文化丰碑、创立标志工程而不懈追求着。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发起并组织、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续修四库全书》历时八年编纂而成,被业内外人士誉为“旷世巨典”,可谓代表了我国出版人“为往圣继绝学,为来哲存真籍”的崇高理想。自此有了《续修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相配套,至1912年以前的中华重要典籍可谓大备。那么步入新的世纪,面对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所发生的沧桑巨变,面对一个世纪所积淀的丰厚的学术文化思想遗产,以出版界“国家队”著称的中国出版集团与国内第一家组建集团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文库”的形式来集中整理、系统出版百年来已在我国文学、历史、教育、经济、科技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著作。如果说中国出版集团的“中国文库”其着眼点或宗旨是坚持打造“百年来中国文化经典,新时代中国书架工程”,那么世纪出版集团的“世纪文库”则在立足中国思想界的大师同时,以更开放的眼光,吸收了许多对中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外经典著作,以打造人文教育的完整知识谱系为己任。无论如何,北京、上海,无疑是最能代表现代中国前进步伐的两个“缩影”,在出版业上也一直是领风气之先的两个重镇。《中国出版》杂志特约请这样两组稿件,向读者介绍两个“文库”,并且相信有足够的理由期待,新世纪的中国出版业有了这样两个《文库》,一定会增添更多的星光亮彩!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育出版社融合发展在组织架构上面临种种问题,如职能部门不能适应项目化的融合发展需要、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两张皮”现象等,亟须探索适合融合出版发展需要的组织架构模式。安徽教育出版社结合自身业务和教育出版融合发展需要,基于教育出版研究,以项目为抓手,从出版社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和关键环节的流程改造,探索教育...  相似文献   

16.
钟建法 《图书馆建设》2003,(4):43-44,55
文献出版是分散的,但出版社自身发展运作的规律和惯性、出版社的专业特色又决定了学科文献的分布是相对集中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测定“核心出版社”并形成新的采购模式,将有力地推动中文图书采访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去年岁末举办“汉籍之路”学术座谈会以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一辑)热评如潮。引起了学界、业界的普遍关注。2009年初,国内权威大报再次对《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的编辑出版进行了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18.
出版领域的“文化工作室”现象正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所谓“文化工作室”现象,就是有一些人千方百计想介入出版业,但由于目前我国对出版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很难直接介入,有的便注册成立从事文化类经营的机构,多数叫“文化工作室”,以不同方式介入出版业。有的搞选题策划,把选题有偿转让给出版社;有的充当出版“经纪人”的角色,在作者与出版社之间插进一脚;有的为出版社“引资”,从出版利润中得到丰厚的回报;有的从事出版专项业务,如装帧设计、校对等;有的得到有市场的书稿,干脆从出版社买个书号,直接做书、发书,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19.
94年初新闻出版署提出了出版业的发展要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新阶段出版业的发展。贯彻“阶段性转移”的目标是“优质高效”,同时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出版社的综合能力。为达到优质高效,“九五”期间,我们出版工作的重点放在“出精品、创品牌”上。“出精品”就是要精心策划、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的“地方文库”概念,主要是指省级单位组织出版的文库.不含省级以下或者跨省的地方文库出版. 近些年来,我们发现省级地方文库出版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应该说在全国率先完成的是湖南的《湖湘文库》.这一文库的出版很成功,花费七年时间完成.一时间很多省份到湖南取经.新疆、湖北、浙江、山西、河北等省纷纷效法湖南省,开始了地方文库的出版工作.《新疆文库》《荆楚文库》《三晋文库》《燕赵文库》纷纷上马.应该说这些文库的出版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是地方文化建设的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