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
胡瑞琴 《兰台世界》2007,1(8X):50-52
儒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西方传教士为了实现传教的目的,探究着儒学经典在中国社会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为近代以来中国学界重新体认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丁韪良最初以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的身份来到宁波传教。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加耶稣”的思想。主张传教士把中国文化看成必须重视的一股力量。并设法使其与基督教的优点相协调,主张用西学、教育争取儒教知识分子,改造儒学中与基督教相背离的部分,为实现中国基督教创造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2016年11月6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济南出版社及国学经典教育联盟承办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出版座谈会暨"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国学经典教育"论坛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  相似文献   

4.
儒学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脉,深刻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社会习俗和心理构成。儒学经典流布之广、持续之久和凝聚力之大,在世界文化史上极为罕见。诚如《中庸》描述“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历史表明,汉代以后,儒学为中国为东亚地区的国家普遍所崇仰。至今儒学经典还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在维护社会和谐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仍是不可或缺的。质言之,推广和普及儒学经典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此问题提出几点思考,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黄慧 《出版广角》2016,(6):39-41
传统的“文化殖民史观”认为,西方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侵略行为.但客观而言,晚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例如文学翻译、科技书籍翻译和其他形态的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美国传教士在晚清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担当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出版的快速发展.研究当时美国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对今天的跨文化交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学的危机引发了北宋学者的文化忧患意识,他们出于维护儒学权威、阐扬儒学价值的目的,对经道关系、汉唐经学以及儒家经典进行了重新审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们的尊儒、崇道、宗经等意识比汉唐儒者更为强烈;二是出于“卫道”的目的,对儒家经典进行了重新审视;三是在提倡经世务、重义理的同时,对汉唐经学进行了反思与批评。但是,北宋学者对儒家经典的新观察不是为了损害儒经的权威,而是为了强化经典与“圣人之道”对社会生活的支配作用,重建对经典、对儒学的信仰。他们虽然对汉唐传注之学有过激烈的批评,但并不否认传注对于理解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北宋学者通过对传统经学的反思与批评,促进了经学变古和儒学革新,使儒家经学走出了汉学,构建了宋代经学的基本特征,为儒学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一) 图书馆事业作为文化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文化发展特点的制约。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发展为主要形态,而西方文化以古希腊的哲科学为主体。中国文化在先秦诸子时代已经形成,而先秦诸子文化直接源于巫史文化(注1)。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从巫史文化起,经诸子宏扬达到高潮。西汉以后中国文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儒学与据了一统地位,这一段历史成了儒学的自我演化时期。其中,在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儒道佛融合的现象,逐渐完善了中国文化。宋明理学和清代经学的出现,实际上是对传统儒学的反思与批判,儒学进入了解体时期。雅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对儒学)的瓦解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科学引进的并存时期。然而,旧中国并无科学,传统文化以其二千余年的历史惯性禁锢着人们的社会文化意识。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科学才发达起来。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文化形态。综观中国古代文化潮流,基本上只有一个高潮,即诸子  相似文献   

8.
儒学作为中华文明和文化的主导性话语,正在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儒学经典在国内高等教育以及外语专业教学中所应该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和凝聚力的儒学经典完全可能由今天的国人通过不断的阅读进行传承和反思,并由此把传统带入到当代生活的对话中,帮助我们发出属于中华文明的独特声音。  相似文献   

9.
文章流传不外乎口耳相传和读写相传两种手段.曾子文章的古今流传属于儒学经典阅读的精神生产流程.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孝经》作为孔子、曾子孝治思想的巅峰,作为中华孝文化的首要宝典,其古今流传的阅读历史仅次于《论语》,其社会的久远影响不但享誉东方,而且雄踞世界.  相似文献   

10.
李巧敏 《大观周刊》2011,(22):177-178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康有为致力于将传统的儒学向宗教转化,并在转化过程中加入了许多现代化的西方元素,希翼以此使传统的中国文化向现代转型,努力使之适应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新形势。本人试图对康有为的儒学宗教观进行考察,并以此为切入点,对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尝试进行论述,并希望对当今兴起的儒学宗教热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古籍整理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古籍整理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到了轴心时代理论,指出公元前八百年至公元前二百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轴心期,哲学宗教艺术等在这一阶段得到了繁荣发展,之后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文化蓬勃发展都要从这一时期来寻找文化支持,从而获得文化复兴.中国恰是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孔孟诸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这一理论其实可以从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得到印证,中国的学术发展史与注经史相伴随,很多大思想家的学说就是在对孔孟诸子哲学的扬弃中产生的,而且,很多思想家的学说本身就是通过经注的形式保存并传播的,如郑玄、王肃、朱熹.中国古代的学者自觉回溯文化源头,并切实做到了述古出新,才使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并不断发展,涓涓细流渐成磅礴之势.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学,但即使是儒学本身,也处在不断创新与进步中,如董仲舒之"儒术"、朱熹所创"新儒学"、王阳明之"心学".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对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各地以弘扬国学为目的“现代私塾”出现在人们面前。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读物,目前有很多版本,但大多数的“现代私塾”选择了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国学启蒙经典”系列丛书作为首选教材。苏州首家“现代私塾”——“菊斋”负责人张志义说,学校在选用教材时,对大陆、香港、台湾出版的多种版本进行了认真的对比、研究,最终认为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国学启蒙经典”最为准确规范。这套书不仅把传统儒学中的经典进行了负责任的编选,收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而且全书采用简体字,并配…  相似文献   

13.
广告意识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5000年的古代文化传统,又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革命现代文化传统。广告意识是现代文化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中国传统文化指"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化,一般公认就是儒家文化,因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即最主要的指寻思想。说是主要的,不等于是全部的,不能轻视儒家以外各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道家佛家的思想。实际上儒家思想在其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可以说儒、释、道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中国是大陆国家,儒学是植根于这…  相似文献   

14.
随着思想文化领域研究和海内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一个被尘封多年的名字,又回到人们的视野,熊十力--这位中国哲学、思想、文化史上的奇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大师"(<中国儒学>),这些年又成为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话题.2001年9月,"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与台港澳地区及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著名学者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传统音乐曲目在现代社会仍然大放异彩,始终维持着其不可超越的经典地位,但传统的音乐文化想要继续壮大发展,则需要更好地融合现代元素.由马惠娟所著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经典传承与时代创新研究》一书从我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主张在音乐教育中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不断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6.
汉代儒家学者对文献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纯 《图书与情报》2003,(4):25-27,48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从知识结构的传承上看。儒学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那些不断增多和丰富的典籍著述。汉代的儒家学者著书立说、以整理校注古籍为己任表现儒学观点的同时,拓宽了文献学领域。开创了图书分类法、古典目录学、校勘学。为中国文献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梅煜  张立杰 《出版广角》2015,(17):216-217
儒家经典《论语》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看作是中国传统伦理教化理论的起源。儒家依托“仁”建构“个体—家族—社会”的道德涵养路径,力图使儒学的“为己”与“利他”效用相统一。当代德育作为承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生产活动,必须从《论语》中汲取品德修养智慧,关注个体精神家园建构,优化德育路径设计,化解道德教育泛政治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杜维明,儒学大师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之后新一代现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杜维明的研究以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为中心。他将儒教中国与儒家传统的区分,使“儒学复兴”说成为当时文化讨论中的一派显学。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新儒学在中国大陆绝响30年后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与杜维明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以明末清初进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为研究对象,从传播环境、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和反馈等层面分析耶稣会传教士的文化传播活动.同时,将当前我国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活动与耶稣会的活动相比照,探索两者在传播规律上的共性与个性,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儒学文化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着重从儒学与公共关系的同一性入手,阐释了儒学文化对和谐社会的终极追求,为中国公共关系理论的终极关怀提供了本土文化的依据;儒学文化对"和"的谨而慎行,为中国公共关系提供了本土文化的践行原则;儒学文化对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的实践,为中国公共关系实践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本土营养。笔者希望可以借儒学文化来进一步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