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宋代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宋代绘画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当时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士人画"和"士人书"的风潮,打破了长期以来绘画、书法的传统观念,诗词、绘画、书法等形式高度繁盛并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而且被广泛应用在"屏风"这种古代重要的家具上。我们可以透过屏风呈现出的古典、精美、朦胧美,看到宋代文人心中的屏风情结。  相似文献   

2.
宋代歌妓根据其妓籍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官妓、家妓和市井妓三大类。她们对当时社会的宴乐风俗、士人生活、文学创作特别是音乐文艺的传播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宋代的正史、笔记、诗词与小说中大致勾勒出宋代歌妓的本来面貌,对其组织制度、活动情况作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考察,以期给人们提供一个正确评价宋代歌妓的历史平台。  相似文献   

3.
宋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在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文化意识及学术思想等方面都呈现出新旧交融的时代特征。这种历史背景的特殊性必然会影响宋代的文化和艺术,反映在绘画领域则是文人画的兴起。宋代在文人画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研究价值,本文以文人画与宋代的社会生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宋代文人画产生的时代背景、文人画家的审美风尚、士人心态等探讨文人画兴起于宋代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晏畿道所代表的婉约词风,是当时北宋时期士人心态和风貌的反映,也是其时宋代文人士子独立而特殊的文化思维的折射和反映。工致言情的词风与生平坎坷起伏的遭际,导致了晏畿道感伤词风的形成与臻于完善的过程.其清婉伤感与格律精微体现出宋代词体逐步成熟与完备的发展历程,颇具考证与论议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宋代士人教师身份与意识的凸显与诗歌理论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教育和文化的兴盛发达,宋代士人与以前士人的一个显著区别是他们的教师身份和意识得到了空前的凸显。宋代文人的这种身份或意识,对宋代诗歌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宋代诗歌理论转变成为一种创作诗歌理论。这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史上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思想统治较为宽松,当时士人思想较为活跃,呈现争鸣之势。在三苏蜀学影响下,秦观信奉汉初的黄老思想,并构筑了具有很高思辩性的思想体系。他的理想就是作一个有道之士。  相似文献   

7.
士人是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士人阶层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和阶级结构特点孕育出了独特的士人文化。自魏晋以来,士人与中国绘画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绘画独特的审美倾向,并逐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本文试图分析形成士人阶层和士人文化的中国教育制度和阶级、阶层结构,并进一步阐明中国绘画独特审美风格后面所存在的社会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文人画在一定意义上已经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与其他的绘画种类区分来研究。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又称士人画,一般认为其产生和发展可追溯至魏晋,兴起于宋代,以苏轼为表率的文人画家渐渐取代了相对意义上的画工画,成为绘画史上的主流。文人画发展壮大后,关于文人画的创作者——文人画家也倍受关注,而文人画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教育培养模式也相应的值得我们关注,这对于我们更好的研究理解文人画内涵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晓雪 《家教世界》2012,(20):175-176
宋代画院既是创作机构,同时也培养绘画人才。其招生与考核制度严格而完善,课程设置上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对学生创新性的考察与培养。宋代画院教育为当时培养宫廷绘画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孙倩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10(1):70-71,74
宋代绘画主要以高度写实的艺术风格为主,但在北宋中期,伴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开始引入了"以书入画"的美学原则,这标志着中国传统绘画开始从单一的艺术门类逐步发展成为诗书画印俱全的一门综合艺术。北宋绘画中"以书入画"的艺术倾向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即书画形式的融合和书画精神的融合。这一艺术倾向虽然在当时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它对宋后文人画的发展和成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墓志的性质在宋代普遍转向"传记文学",更多记载墓主的个人事迹和家族世系,本文通过士人文集中的大量墓志资料考察宋代士人的居乡生活。宋代西蜀文化发达、士人集中,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故将考察范围集中在四川地区,将考察群体集中于致仕官员、落第士人、居乡隐士三类,他们的普遍特点是:文化程度较高,又曾任官,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从事活动丰富多样。通过考察以期进一步了解宋代四川地区士人丰富多彩的居乡生活以及与乡里社会密切的互动,扩大对宋代社会各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题跋文的文体特征在北宋定型并趋于成熟,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都是北宋的题跋大家,题跋文的体式风貌在他们的创作中获得了长足发展,并且逐渐从书画的附庸发展成为独立于散文门类的特殊文体。宋室南渡后,题跋文更加稳定地发展,出现了大量创作题跋文的大家,如周必大、陆游、楼钥、朱熹、刘克庄等,他们为南宋散文创作增添了亮丽的色彩。题跋在宋代的勃兴,不仅折射了当时学术文化的全面昌盛,而且展示了士人丰富的精神世界,饱含学术价值。作为新兴的文体,题材包容之广泛、体式变化之灵活,是其它传统文体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13.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从“道”的高度出发,论述了君道、臣道的内涵,提出了君臣共理天下的进步政治观,唤醒了宋代士人的政治主体意识,光大了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其理论是宋代思想界的一面旗帜,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4.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征主要为天人合一,忠实于自然,并师法于自然,表现方法臻于成熟。“融金碧与水墨于一炉”,题材和内容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表现形式多样,在构图上出现“一角半边”的形式,宋代山水画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其巨大的艺术成就是和当时的宗教、文化及哲学思想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宋代画院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也是中国绘画教育史上的颠峰时期,并且影响着后世中国画的发展。而当今美术考试制度的严重不足,导致了文化低能的考生愈来愈多,不仅阻碍了当今美术教育的发展,而且限制了中国绘画的发展。宋代画院制度作为中国美术教育的一个典范,应当引起当今美术教育家的深思,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绘画已经进入了一个完全成熟的阶段。宋人花鸟画作品无论在技法还是意境的营造上都远胜于前代,花鸟形象刻画准确生动,设色或富丽堂皇,或清幽雅致,在工整细腻中充满一股浓浓的诗意。宋代花鸟画家注重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并为此而养花、养鸟。在花鸟画中,画猴是个独特的题材。猴,因为发音同"侯",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殊  相似文献   

17.
经学是整个封建社会神圣不可侵犯的统治学说。时至宋世,作为儒家经典合称的“十三经”完全确立,并与进入黄金时代的雕版印刷事业紧紧相连。宋代统治阶级的意愿、士人的经学研究状况以及普遍的社会风气作为三大社会因素,共同给予当时经学著作的雕版印刷以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而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则作为雕版印刷版本鼎足而立的三大系统,在经学著作的长期刊印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而且大大推进着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在整个宋代文化史上,经学著作的雕版印刷对于传播经学知识、普及经学思想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8.
士风是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学术变迁的历史投影。魏晋是士风变化剧烈的历史时期。从政治文化说,魏晋承袭汉代而来。魏晋经学的国家意识形态化直接影响时代的学术变迁,而时代的学术变迁直接影响一代学术风气和士人价值选择,因此在观念上又深刻影响了一代士人的人生态度、人格精神和立身行事的基本作风,从而成为影响一代士风形成、变化的主要时代动因。然而,发端于汉末的士林主体意识的觉醒是魏晋士人思想、观念、行为所表现出的基本特点,而主体意识与集团依附意识的错综交织、儒家思想与玄释思想的错综交织,又使得魏晋士人主体意识觉醒的历史过程显得异常复杂而曲折。  相似文献   

19.
闽南与潮汕地势相连,属于同一个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和人文地理区域,但宋代以前闽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潮汕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因此,当宋代闽南人多地少矛盾加剧时,潮汕很自然成为闽南对外移民的首选之地.加之大量闽南士人宦游潮汕,闽南的方言、风俗、学术、文化也随之在潮汕地区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移殖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老庄道家思想在魏晋时期对魏晋士人的思想、言行、风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魏晋士人将老庄的哲学融入自己的人生当中,对自由、生命、自然有了自己的解释。《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体现了当时士大夫在老庄思想影响下的整个精神风貌,展现了他们的人格理想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