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摩擦力是高中阶段比较难理解且非常重要的概念,摩擦力方向判定的复杂性使学生对物体受摩擦力做功的情况更难完成内化.笔者认为要整体理解摩擦力做功问题,需要教师设置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概念在记忆中痕迹的集聚.本文研究的摩擦力做功仅仅是对初学者关于摩擦力做功概念的教学,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摩擦力是理论力学中一个重要概念,正确判定摩擦力的方向必须深刻地理解"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这一含义。本文通过实例论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如下两点:一是摩擦力作用在接触处,应考虑接触处的相对运动;二是摩擦力是与接触处的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与研究对象的绝对运动方向无关。  相似文献   

3.
摩擦力是接触面粗糙的相互挤压的物体间由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它分为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这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摩擦力认识上存在了许多概念性的偏差,应用时模棱两可,心中无底。其实只要把握好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大小的计算,就能透彻地理解摩擦力。  相似文献   

4.
在摩擦力教学中进行对策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在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概念的教学中充分理解"动"和"静"的意义。静摩擦力方向跟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由于静摩擦力大小可能从零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从静摩擦力产生的微观原因不能判定其大小,只能从合力的效果出发,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确定方法有所不同,问题中求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必须分析清楚,这是正确求出摩擦力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摩擦力是接触面粗糙的相互挤压的物体间由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它分为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这是高一物理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摩擦力认识上存在了许多概念性的偏差。应用时模棱两可。心中无底.其实只要把握好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大小的计算.就能透彻地理解摩擦力.  相似文献   

6.
<正>在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摩擦力占据着重要位置,还是我们较难理解与掌握的知识点,分析摩擦力产生条件与如何对摩擦力加以确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并理解摩擦力,将这个学习难点加以突破。一、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众所周知,摩擦力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接触面间有压力,(2)接触面粗糙,(3)两物体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  相似文献   

7.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说它是难点,是因为:第一,摩擦力的相对性容易被忽略;第二,生活中常见的事例造成了理解摩擦力的障碍.下面我们就来分析怎样正确理解摩擦力.  相似文献   

8.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历年来高考的热点.理解透摩擦力有助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有利于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正确认识摩擦力,打好基础.下面就摩擦力的几个疑点帮助同学们分析:1.判断摩擦力是否存在,要看四个条件:(1)物体间直接接触;(2)接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56):1-2
<正>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对摩擦力的考查往往会结合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和功能关系。所以,要想突破这个重、难点,我们必须对摩擦力有更全面的认识。下面我们结合考题对摩擦力进行全面分析。一、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定1.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进行判定。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以下三个,而且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a.两物体的接触面不光滑。b.两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间存在弹力。  相似文献   

10.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更是难点和考试的热点内容.许多同学在判断和理解摩擦力的方向、大小和属性等问题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再遇到有关摩擦力做功时,就更难以理解和掌握,因而就更易出错.譬如有的同学错误地认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因此摩擦力只能做负功".本文根据滑动摩擦力以及摩擦力做功做功特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  相似文献   

11.
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中,最难分析的是摩擦力.摩擦力是高一第一章的重点,在学习电场、磁场问题时,都离不开对摩擦力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分析摩擦力方向时,时常会出现错误的判断,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摩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在物体运动状态或所受外力已知的情况下,物体发生滚动时摩擦力方向的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沪科版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摩擦力》课程的相关教学难点展开分析,将摩擦力归类成产生条件、方向判定和大小计算三类问题,并且结合例题分析和论证.以期为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的优化提供有效路径,实现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4.
对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判定,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不少同学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对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判定,本文列出几种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中较难理解的概念,有些问题容易混淆,这里就其疑难之点作如下辨析:1、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这种错误认识是由于对摩擦力定义的理解不到位造成的。摩擦力方向指的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而与物体运动方向没有必然联系。这里所说的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受力分析时,最不容易把握的就是摩擦力,而在摩擦力的分析中,静摩擦力的分析更加难以琢磨。因此,由于对摩擦力的分析失误,导致解题错误的现象时有发生。要准确无误地分析判断摩擦力,首先要真正理解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其次在进行具体分析时还要思路清晰,掌握方法。本文从摩擦力产生条件入手,从多个角度举例说明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是中学物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如果不能深刻把握摩擦力的本质,将影响到对题目的正确理解,可能导致错误结果的出现.本文从摩擦力概念的内涵角度以及对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做功的外延角度来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进一步揭示摩擦力的本质属性,以求对摩擦力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一、由概念的内涵解读摩擦力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这种阻  相似文献   

18.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何分析摩擦现象,理解摩擦力这一个难点,有时一些表面现象掩盖问题的内涵,容易导致产生错误.研究摩擦时要多联系生活经验,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来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这里就如何分析、挖掘摩擦力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刘涛 《青海教育》2022,(6):48-49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在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判断上,临界状态有时很难把握。故此,在处理关于摩擦力的实际问题时,常常采用假设法或虚拟法,再结合运动学知识和动力学知识,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和判定。  相似文献   

20.
初学摩擦力,同学们常常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些认识影响同学们对摩擦力的理解,下面结合例题对常见错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