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一种化学现象,人们对火及燃烧现象的实践活动至今已有50万年的历史。多少年来对燃烧现象的认识吸引了许多学者,企图认识其本质,掌握其规律。15世纪意大利学者达·芬奇(1452~1519)曾注意到物质在燃烧时若无新鲜空气补充,则燃烧就不...  相似文献   

2.
燃烧与灭火同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从知识储备方面看,学生已经学过氧气的化学性质,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但缺乏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理性认识,因此在进行《燃烧和灭火》教学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课件,先播放一段有关人类使用火的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生活与生产中,火是历史最悠久、最普遍、最重要,却又是最奇妙的化学现象。古猿人就知道用火并保存火种,甚至研究过哪些物质可以燃烧。但在人们对燃烧有正确认识之前,最早对燃烧提出较有影响的观点是炼金家,他们认为物质燃烧是因为其中含有硫。最有影响的燃烧理论是燃素说,从提出到彻底被推翻经历了100年。燃素说是针对冶金术提出来的。最先向冶金术发难的是HRBoy卜,他提出了火的微粒说:火是一种实在的、具有重量的火的微粒构成的。他认为物质燃烧后留下灰烬,是因为火的微粒散失到空气里去了;金属加热以后增重,是因为吸收…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燃烧学和流体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实验需要,开发了小尺寸燃烧风洞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风机段、整流段和实验段,能够实现风速为0~5.5 m/s风场环境的无级调节,为模拟环境风影响下的燃烧行为提供理想风场环境。通过该实验平台,为学生充分掌握环境风作用下油池火燃烧、液体火蔓延行为、森林火蔓延等火灾实验的火焰特性和燃烧机理提供了良好实验条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燃烧风洞流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火泉 我国台湾省南部的关子岭温泉十分奇怪,人们只要在水面上点燃一根火柴,就会着火燃烧。故又称为“火泉”。  相似文献   

6.
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初,随着冶金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使用火的实践范围和规模日益扩大。化铁、炼焦、制陶、烧石灰、蒸酒精以及玻璃,肥皂等工业生产的需要促使人们去深入探求火及燃烧的本质。1703年,德国医生及化学家施塔尔(G.E.Stall,1660—1734)系统地提出一种关于燃烧的理论——“燃素说”。燃素说认为:火是由无数细小、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而由这种火微粒组成的火的元素就是“燃素”。燃素是种  相似文献   

7.
纸,一遇火即燃烧,它是极易燃烧的。如果用纸折成一个"纸锅",装上水,在火上加热即可烧开水(图1)。这是什么原因呢?你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海洋石油工程、燃烧学等课程的教学实验需要,开发了就地燃烧法处理海上溢油教学实验平台。该平台包括环境风模拟系统、宽阔水面油池火模拟系统、液面稳定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该平台能模拟就地燃烧法处理海上溢油的燃烧环境与过程,同时可以对燃烧速率、燃烧效率、火焰高度等燃烧特征参数的数据进行采集。其中,环境风模拟系统可以产生均匀一致的风速,宽阔睡眠油池火迷你系统可以准确模拟溢油在海面的燃烧过程,根据连通器原理设计的液面稳定系统则可以保证在燃烧过程中液面的稳定,最大程度保证与实际海面溢油燃烧的相似性。采用该实验平台,学生可以了解就地燃烧法处理海上溢油的流程,掌握相关燃烧特征参数的数据采集方法,加深学生对就地燃烧在实际海上溢油处理中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电脑》2006,(7):49-49
在意大利,有一座叫圣爱摩的教堂,在雷雨之后,人们常常看见教堂的十字架上仿佛燃烧着一团火。这种火呈红色,火舌时而伸长时而缩短,但对人无害,甚至被看成是吉祥的预兆,人们叫它圣爱摩光。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这是人们共知的常识,但这只是一般而言,却不能包罗万象。水为什么能灭火呢?这需要从化学反应的道理来解释。我们知道,任何物质能燃烧都需要两个条件:即物质的着火点和空气。如果缺任何一个条件,火就会熄灭。普通物质燃烧时,水泼在火上,能将温度迅速下降到燃点以下,还能将燃烧物与空气隔开,由于缺乏空气中的氧气,火也就熄灭了。  相似文献   

11.
黎金娥  桂念 《海外英语》2013,(4X):235-236
火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基本物质,在美国语言学家斯瓦迪士的核心词《百词表》中居第82位。通过对英语火概念的词源及用法考察发现,"火"的语义特征表现为:第一,火是燃烧的,有热度的;二,其次,火是红色的,也是耀眼的,可以做记号。  相似文献   

12.
水火相容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一般情况下水与火是不相容的,如发生火灾时,人们用高压水龙头射出大量的水来扑灭烈火。但在特殊的情况下,水却能帮助燃烧,甚至助火为虐。  相似文献   

13.
新大闹天宫     
话说孙悟空到天庭与玉皇大帝比拼,一连识破了紧箍咒和避火罩的秘密后,玉皇大帝备觉脸上无光,便急喊太上老君亮出宝物.只见那太上老君走上前,对孙悟空说:"大圣还记得八卦炉吗?那炉中燃烧的熊熊烈火,可不是什么普通的火啊.那是我兜率宫里的三昧真火,是从太阳上面采集的秘密武器,现在让你说出三昧真火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燃烧与灭火》一课时,学生对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中可燃物和氧气这两个条件,认识很容易达成一致,而对第三个条件即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往往出现分歧,有的同学认为燃烧需要温度,而大部分同学则认为燃烧需要明火。因此我把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确定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呢,我设计了以下几组实验: 1.出示一根火柴,问学生怎样做才能让火柴燃烧,学生会马上回答,在火柴盒上“划”一下,火  相似文献   

15.
法国A·赛夫说:"好奇心是人类一种往往与学习有密切关系的事情,这种本性事实上是推动学生去获得新知识的主要动机,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能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惊奇和想像力,并螺旋上升,产生良性的循环。"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兴趣之火,变学生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让学生的激情在课堂上燃烧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李小静 《考试周刊》2010,(30):187-188
《燃烧与灭火》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学生有着丰富的常识,教师可以此为契机,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并以此为阶梯,回顾灭火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但火失控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形成“科学是一把双韧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一组实验来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有句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说明纸是一种很容易燃烧的材料。这是因为纸一般是用植物纤维做原料制成的,而植物纤维是极易燃烧的物质。可是,你听说过怎  相似文献   

18.
例1对下列生活现象或做法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氢气球遇火燃烧爆炸,因为氢气受热分子间隙增大 (B)人们食用豆浆,因其舍有重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  相似文献   

19.
燃烧     
不一定要火才能燃烧大地也能燃烧春天也能燃烧万紫千红的景致铺满金黄的丰硕不一定要火才能燃烧眼睛也能燃烧嘴唇也能燃烧穿过黑暗的体内闪烁着孤单和快乐的火焰  相似文献   

20.
流行语作为语言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被人们进行复制与传播,成为一种极具传播性的流行模因。在2016级大一新生开始纷纷踏入大学校园之际,与之相伴的一个全新的词汇也油然而生——"小石榴"。因此,模因论被用来分析"小石榴"能够火遍校园的强势模因及其形成动因,从而让人们对"小石榴"的形成与传播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