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区分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  相似文献   

2.
数学探究学习的开展应立足于过程知识的获取,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结果知识的掌握.基于过程知识的数学探究学习的开展需要重点关注4个关键环节:(1)突出数学探究学习的转化性过程;(2)强调探究活动中的主动力量;(3)鼓励学生挺过临界点;(4)注重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科学探究。2.复习和巩固基本的实验技能。3.通过一些开放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2.通过“活动”,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与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持续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2)认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知道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4)通过探究,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特别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课标>中对科学探究要素中"提出问题"的基本要求是:(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2)能书面或口头袁达这些内容.(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中探究内容的来源 1.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学科规律等基础理论的探究 学科的基本理论既是探究基础又是探究的对象.对基本理论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产生问题,才可能有探究基础,才能对基本理论理解得更透彻、更全面.只有在教学中渗透探究思想并提供探究氛围,学生的学习才能具有探究意识,才能为探究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感悟到知识的来源、发展、内涵、内在联系,并对知识有更深地理解与掌握,从而主动地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创造发现.  相似文献   

7.
陈莉  张懿 《教师》2014,(31):12-13
正一、《科学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过程与方法:(1)分析"植物是‘吃’什么长大的"探究过程,概括出"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2)绘制并表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探究是有一定的基本流程的。(2)生活中很多问题我们都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教学重点】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例析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 4.了解平衡的种类以及稳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并能识别周围物体的形状。2.使用恰当语言描述实验探究方法。3.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2.了解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0.
徐园 《物理教师》2005,26(12):11-12,14
1设计思想新课程强调“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本教学设计以“摩擦力”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旧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索,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大体分析(1)高中物理《课标》在这里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2)本节是粤教版《物理》共同必修模块I…  相似文献   

11.
王玲 《黑河教育》2014,(5):23-2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初步掌握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定理。 2.数学思考: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解决问题: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数学课堂蕴含大量的概念课教学,如何把握概念的探究,提升课堂效率?人教A版选修2-2中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是概念课探究教学的好素材.教学设计的共识是: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利用导数直接判断极值,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类比及合情推理归纳出结论,获得函数的极值概念.教学设计的难点是如何突破学生的探究难点--导数的介入(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极值)以及函数极值与函数最值的区别.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角度,探讨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探究教学的四个问题:如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共鸣?适合学生探究的起点是什么?如何处理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关于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能有效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3)知道实验推理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理想条件下的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2)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了解科学进步的漫长、艰难的历程,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  相似文献   

14.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新课程标准,呈现出全新的教育理念、课程结构、课程模式,由原来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将教学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移,改变学生一味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和途径的状况,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物理学科课程标准.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一种科学精神.通过各类调研和教研活动可以看到,大多数初中物理教师都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探究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目前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施情况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从表面  相似文献   

16.
数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回归,是数学教学的学术回归.判断一个数学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应从下列角度去考虑:(1)是否能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思考;(2)是否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与提升;(3)是否有足够的开放性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4)难易程度是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5)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6)是否能够将新旧知识、过程与方法统一起来.在数学教学中,探究只是手段,数学思想才是灵魂.  相似文献   

17.
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2)掌握液体体积的量取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物质的量浓度有关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合作与探究意识,提高合作与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探究学习研究的特点及其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学探究学习是当下颇受关注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已有的相关研究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与不足,突出表现在:倾向于将数学探究学习归结为数学解题的探究过程或者联系实际的“专题性问题”的探索,而针对数学学科特点的探究学习及教学方式的理论建设相对薄弱.基于此,在进一步研究中我们应亟待解决以下问题:(1)数学学科基础上的探究学习有哪些特色?(2)数学探究学习活动的过程要素涉及哪几个主要方面?(3)学生参与数学探究学习的实际情况如何?(4)教师教学中指导学生从事数学探究学习的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19.
张苏平 《化学教学》2002,(11):18-2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卤素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应用知识。2 .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 ,初步掌握氯气的部分有关化学性质。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引导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能力。2 .通过氯气在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1)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3)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德育目标 (略 )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氯气的性质及其应用三、教学方法 :设问激疑———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案例分析 (开放性 )四、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程理论指出: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通过探究高中物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具备初步的创新能力.一、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难1.探究时间受限制一个探究课题一般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但对总学时有限的实际情况而言,不可能留给探究式教学太多的课时.另一个常用的办法就是对一些环节进行压缩,争取一个课时完成,这样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