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面》是阿累回忆鲁迅先生所撰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深情地表达了我对先生的思念和敬仰之情。全文内容可简洁概括为:一次见面,两本书,三次外貌描写,四处语言实录,五种称呼。具体解说如下:  相似文献   

2.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初识鲁迅”的专题集中编排了四篇文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四篇文章可分为两类,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后面三篇是写鲁迅的文章。后三篇文章虽然同是写鲁迅的,但写作视角各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哗从儿童和亲人的视角写的“伯父”鲁迅;  相似文献   

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所在训练组的训练项目是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既是小学阶段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该组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训练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加强对理解语言文字、把握思想内容的训练。在此基础上,了解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切实得到提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篇幅较长,所写的几件事既互不联贯,内容相差也较大,有些句子不好理解。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把握几件事在…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呢?  一、要着重抓住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训练  第一,要抓住课文的关键性矛盾启发学生思考。“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激疑”,而激疑要激在点子上,激在要害处。学生只有抓住文章的关键性矛盾,才会思路开阔,触类旁通,把握文章的精髓。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我”回忆了有关鲁迅的四件事。第二件事谈“碰壁”中讲到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这句话最难理解。首先,我引导学生将鲁迅先生前后说的话联系起来思考:①“四周黑洞洞的”指的是什么?“碰壁”又指的是什么?②鲁迅当时所处的时代是…  相似文献   

5.
宋翠娟 《考试周刊》2010,(11):56-57
一、新课标人文性要求及鲁迅启蒙教学的意义 2005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专门编写了一个“初识鲁迅”单元,收录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及《有的人》。鲁迅教学结束了分散教学形式,首次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入到小学语文教材,这是历史性的转折。“主题单元”的设置顺应了新课标“人文性”的要求。《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新课标的人文性要求与鲁迅先生的“以人为本”思想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6.
我上高中语文第四册(人教版)第二单元《反对党八股》这篇课文(在此之前已上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试图用导语把两篇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 ,既复习旧课 ,又导入新课。第一课时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鲁迅先生主张痛打落水狗。在指出的“三道”中 ,他反对“恕道”和“枉道”,主张“直道” ,“直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板书) ,这八个字有很强的概括力 ,准确、生动地表述了“直道”的内涵 ,同时还体现了鲁迅先生鲜明的立场。准确、生动、鲜明和概括力强 ,是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请同学们想一想 ,看看还有没有与…  相似文献   

7.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先请大家看录像,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我”在殡仪馆的礼堂里看到了什么?什么事使“我”惊异?(出示CAI课件,课件内容为第一段课文配音朗读,呈现鲁迅先生追悼会的画面)(学生看录像后,回答问题)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8.
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这组课文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了解鲁迅先生。教学时,我一改逐篇按字词句段篇教学的传统模式,借鉴"群文阅读"教学法,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两节课的新鲜、轻松阅读中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认识鲁迅先生。课堂由"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哪篇文章体现了他的哪些特点?"这一问题串起。课前,我了解到学生都没有读过鲁迅写的文章和写鲁迅的文章,就先让学生猜想即将认识的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接着用幻灯出示本组教材  相似文献   

9.
在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指刘和珍)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初看这句话很令人费解:众所周知,刘和珍君的的确确是鲁迅先生的学生,为什么在这里却被鲁迅“逐出了师门”呢?剖析句子中的两个中心语——“学生”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鲁迅进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篇目主要是这么几篇:《踢“鬼”的故事》(有的教科书改编成《我不怕鬼》)《给颜黎民的信》《在仙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百草园》《早》《有的人》和《一面》《鲁迅与时间》。除了人教版、原上海S版和原浙教版基本还保持其中的两三篇外,其他版本教科书大多只收录《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中之一篇。  相似文献   

11.
《一面》的数字教案四川/许政一、五个“一”标题《一面》;顺序“一种”,即时间;人称,一人称;头发一寸长;胡须如隶体“一”字,很具特色。二、“二”个部分①──(38)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紧紧扣题,后面若干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这既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沉痛悼念,...  相似文献   

12.
张立霞 《小学语文》2009,(10):16-18
在中国的语文课堂上讲鲁迅、读鲁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让鲁迅进人小学语文教材,是我们教材编写者的夙愿。与鲁迅相关的课文,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主要有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有的人》。这几篇课文是分散安排的,前两篇在教科书同一册次的不同单元,后一篇编排在另一册。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中,则专门编写了“初识鲁迅”专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篇课文外,新编入了《一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通讯》1998年第11期刊登了黄立中先生的文章《应该客观和历史地评析鲁迅先生文章》,其中谈到应如何理解《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认为其中的“中国人”并不是指“所有中国人”而应是指“反动派”。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对“中国人”的理解需要联系到对整个这句话的理解:其一,“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一句有言外之意。要准确理解此句还必须搞清“不惮(即不怕)”的内容。黄文认为鲁迅先生对人民群众的推测是“怎样往‘坏处’猜想都不以为过”,即认为“不…  相似文献   

14.
教学艺术来自每个方面,也很难说哪一方面更重要。我个人认为,一个教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学内容,教学艺术来自对教材的准确把握。鲁迅先生写的《在仙台》(节选自《滕野先生》),文中记叙了滕野检查鲁迅听课笔记的事。这件事的开头是这样交代的:一天,大约是星期六,他使人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事情的最后,鲁迅写道:第二三天便还我(指作业)。鲁迅打开一看,改得非常仔细,连文法甚至标点都一一订正了。为什么鲁迅先生在故事的开头要交代“星期六”?“第二三天便还我”,第二天是星期几?第三天又是星期几?那么滕野先生最迟是什么时间改的?…  相似文献   

15.
【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上承五年级上册“走近毛泽东”的人物专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自嘲》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是流传久远的佳句。它高度概括了鲁迅先生的爱和憎,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一生的革命立场与战斗方向。关于“千夫”一处,注家众口一词,都解释为“千夫,这里指敌人”。依照这种解释,这一联当译为“横眉厉目地对待那敌人的指责,咒骂;伏首贴耳,甘心情愿地永当人民的牛”。我以为这种解释与译法是不妥的,正确的解释应当是:“千夫,指的是人民大众。千夫指,指的是敌人。”理由有二:  相似文献   

17.
董振宇 《教育》2014,(7):73-73
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第四单元《孔乙己》课后的“探究练习”:孔乙己的性格中既有迂腐的一面,又有善良的一面,你能不能联系课文从这两方面对他的性格特点作些分析?鲁迅在写这个人物时怀有怎样的感情?其中第二问“鲁迅在写这个人物时怀有怎样的感情”的问题设置让学生一时无从下手。这个问题的设置也许是没有区分清楚小说这种艺术体裁作者和叙述者身份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十册)是一篇传统性讲读课文。它通过回忆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认真严肃的态度和仇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除了要围绕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指导学生认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外,还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鲁迅的五件事:第一件是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追悼的人很多;第二件是鲁迅和作者谈论《水浒传》;第三件是鲁迅和作者谈“碰壁”的事;第四件是鲁迅先生给黄包车工人包扎伤口;第五件是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的事。这五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20.
《藤野先生》在日本的前前后后1934年,日本《岩波文库》准备出版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的《鲁迅选集》。译者请鲁迅先生对所选篇目提出意见,鲁迅回信道:“《某氏集》(指《鲁迅选集》日译本)请全权处理。我看要放进去的,一篇也没有了。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