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彬 《出版广角》2015,(3):104-105
根据工作职能将编辑划分为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这在实际出版工作中造成了一定的问题,编辑的全流程参与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正在被各出版社逐渐采纳。文章以国有出版社为例,对编辑的全流程参与进行详细分析,着重分析其对出版社和编辑的影响,以及其对出版社和编辑提出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解放军出版社是我国军队系统唯一的综合出版社,为提升军事学术、打造军版精品,4月18日,解放军出版社邀请了军事学术领域的部分著名学者、专家,围绕最近该社推出的《当代军事学资深学者学术精品丛书》召开了出版座谈会。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80年代,有位专业出版社的领导人对我讲过一句说:“我们的编辑人员一向是坚持‘编校合一’的。”当时,该社分明配有专职校对人员,也设有校对科。这位领导人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那里的编辑人员一向看自己编发稿的校样。难道仅仅因为编辑人员也看校样就是“编校合一”吗?对此,我是心存疑问的。到了90年代,我因工作关系接触到一些校对理论文章,逐渐认识到“编校合一”是一种体制.  相似文献   

4.
正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基础,编辑是出版社的第一人才资源。编辑工作的好坏,决定了出版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出版社的命运。因此,出版社都希望有一批好编辑。而何谓好编辑?笔者以为,一个好编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编辑出版了一批好的出版物;其次,要具有良好的编辑职业精神;再次,具有较强的编辑业务能力。好编辑的自我修炼任何一个出版单位在引进人才时都喜欢三种人: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的人;踏实肯干能干的人;有奉献精神的人。不欢迎的三种人:给单位带来负能量的人;不作为的人;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我社原副总编辑、著名建筑编辑家杨永生生前曾赠言,要"做人、做事、做研究"。我经常以此勉励自己,做一名好编辑,要多做事、有作为。  相似文献   

5.
科技类图书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为工作关系,几年来本人受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协会等评审机构和一些出版社的委托,承担了80余种科技类图书的质量检查工作,发现了不少问题,在这里将其梳理、归纳为25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作了简单分析,希望对从事科技类图书编辑加工的编辑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中国,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做强和做大,一靠政策,二靠人才。政策靠党和政府制定,人才靠出版社发现与培养。出版社编、印、发、财、管,工作林林总总,需要各类人才,但作为内容产业的市场竞争主体,编辑人才是出版社各类人才中最关键的人才,编辑工作是出版社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人才队伍,是出好书、创效益、走正道的前提和保证。笔者先后担任过省文艺、人民、教育三个出版社的社长,2000年后又在出版集团分管编辑工作,积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训,深感在造就编辑人才队伍过程中,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尤为重要。本文试就编辑工作中的领军人才作一论述,以求教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7.
罗勇 《现代出版》2001,(3):20-21
目前图书市场激烈的竞争使各出版社的编辑在工作上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中以一些小型出版社尤其是小型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感触最深。与实力雄厚的大出版社的编辑相比,小出版社的编辑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1)竞争上的不平等。大出版社所拥有的雄厚实力使得社会各界均给予格外的关爱。小社编辑们琢磨出的一些有潜力的选题也往往由于“庙”小请不到“真神”而无法启动;即使是策划好的选题、组好的书稿,也随时有可能被大社“抢”走。(2)通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渐抵消了大学出版社身处人才密集的大学校园这个优势。的确,身处知识…  相似文献   

8.
一、报名培训班定于2015年6月8—16日在北京举办,地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培训对象为参加编辑工作1年以上并参加过岗前系统培训的编辑人员或从事编辑工作两年以上并具有一定选题工作经历的人员。请各出版社于5月30日前将参加培训班学习的学员名单回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13,(19):13-14
此次中少总社参展人员可谓集该社精英中的精英,下面请参展的几位编辑谈一谈他们的参展感受,以飨读者。王仁芳:今非昔比,我们开始崛起前年书展,领导主动出击、挨家拜访国际出版社,留下我在中国展位守候,希望我能卖出版权,无奈门庭冷落、访客寥寥,更何谈输出。一想到DK、企鹅等名社展位人头攒动、一派繁忙火热的洽谈气象,两相对比,我心里好生  相似文献   

10.
我在求学时期当过油印的级刊编辑、壁报黑板报编辑,工作以后当了出版社的哲学编辑、文艺编辑,大学里的校刊编辑、学报编辑,具体的工作岗位虽然有过一些调动,实际的工作内容始终是编辑劳动。可以说,我当了一辈子的编辑。虽然从未给编辑事业作出过什么重要贡献,头脑里却一直存在着难以割合的编辑情结。  相似文献   

11.
1987年6月     
6月3日~7日国家教委在西安召开81家大学出版社关于成立大学出版社协会会议。 6月6日首届全国公安文学大奖赛授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6月9日中宣部新闻局,中宣部出版局、团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新闻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1985~1986年度全国青年报刊好新闻、好作品、好活动的评选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 6月10日解放军出版社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该社社长吕英介绍了为建军60周年,解放军出版社近期推出的15种套书、丛  相似文献   

12.
2002年,中国版协举办全国新闻出版界的绘画书法大赛,我写了一个条幅参赛。我写了这样几个字:“乐为他人做嫁衣”。这是我半个世纪编辑生涯的心情写照。1952年7月,我从华东团校学习结业,被分配到华东青年出版社工作,走上了编辑道路。1953年1月,华东青年出版社停办,我有幸被调到北京,团中央下属的青年出版社。这时青年出版社正和开明书店合并,这年的4月对外宣布合并后改名为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出版社的干部年轻、好学、敢干,开明书店的干部懂业务、作风踏实。团中央为中青社配备了坚强的领导班子,把青年、开明两部分人团结起来,努力奋斗。他…  相似文献   

13.
我曾经采访了数十位出版社社长,您是我采访的第一位总编辑。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现在担任国内知名出版社的总编辑,您能否评价一下总编辑工作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14.
丁柏铨 《新闻通讯》2014,(11):51-52
写作此文之前,我已对《宜兴日报》有了较多的了解。这是因为我曾受邀为该社的编辑记者作了有关新闻写作业务的系列讲座。我先是收到报社寄送的报纸,为备课而仔细阅之;后来则较多关注《宜兴日报》的电子版。在讲课过程中,我与报社的领导和编辑记者多有接触,多有互动。因此可以说,我对《宜兴日报》的印象,不仅仅来自于报社的总结材料,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我对该社的考察和了解。  相似文献   

15.
传承文明、沟通未来,这是出版社编辑的主要作用.现如今,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版编辑工作发生巨大的变化,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存在技术落后、数字编辑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出版社编辑工作现状的分析并简要阐述改革策略,包括转变传统的选题思路、提升编辑数字媒介素质、创设平等合作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16.
林华 《出版科学》2004,(3):25-25
《论编辑规律与编辑出版》是徐柏容的第十本编辑学论著,2003年12月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19.5元。 全书按照论述的内容分为五辑。第一辑论述编辑规律与编辑艺术、编辑风格等。对作者提出的求同、求异、求和并求同、异、和互济规律等作了阐释。第二辑论述编辑与编辑学,包括对宏观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7.
卢全 《编辑学报》2012,24(4):394-395
最近在翻阅杂志时不经意间读到《编辑学报》上逸名的文章《请给年轻编辑一个成才的舞台》。记得第一次阅读这篇读者来信时,我刚从医生转行为编辑。时光荏苒,如今从编已是第4个年头。这4年里,我切身感受到了编辑工作的甜酸苦辣,也经历过痛楚和彷徨,现在重读这篇文章,又有了别样的感触。  相似文献   

18.
1998年6月我担任出版社总编辑,于是规划社出版物结构与规模、指导编辑实务、规范编辑流程、培育编辑人才、保障图书质量成为我的主要工作.1997年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和<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成为我仔细阅读的案头文件.我还将之复印给每位室主任,以利共同学习遵守.  相似文献   

19.
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与个性化推荐阅读的盛行与传播,彰显了媒介技术进步带来的时间、空间压缩背景下用户阅读模式的积极改变。基于戴维·哈维提出的"时空压缩"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微出版物"日益成为数字时代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文章重点探讨了"互联网+"时代我国出版社编辑职业延伸下的微信加工流程,认为在新媒体特色编辑加工流程中,出版社不仅要加强建设编辑工作流程制度、重构编辑工作,而且要注重"时空压缩"下编辑工作的编辑力、制度力、质量力、内容力的四力聚合,不断延伸与扩张出版价值链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20.
改革和创新编辑工作模式建立行之有效的编辑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各出版社都在摸索适合本社实际的编辑工作模式,有的尝试项目管理制,有的尝试把编辑分为策划编辑(或叫策划人)和加工编辑(或叫文案编辑),目的都是一个,就是要明确编辑职能,加强策划,提高出版社核心竞争力。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卫社)在2001-2002年一度尝试将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分离,2006年人卫社吸取上一次改革的经验教训,再次推行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分离的改革。我们深刻地感觉到,要实现出版社又好又快地发展,改革和创新编辑工作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