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阴盛阳衰"现象作为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种现象受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家庭教育方式、文化传播、教师的性别角色观等因素影响。其中,教师的性别角色观尤其值得关注。对301名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性别角色观调查显示:教师的性别角色观存在双性化倾向,理想男生和理想女生的主要特质没有显著差异;教师的双性化性别角色观利于女生发展。理想男生和理想女生的独有特质体现了性别刻板印象,说明教师的性别角色观也受传统文化的一定影响。总的看,双性化是教师性别角色观的一个误区,也是"阴盛阳衰"现象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2.
"阴盛阳衰"现象作为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种现象受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家庭教育方武、文化传播、教师的性别角色观等因素影响.其中,教师的性别角色观尤其值得关注.对301名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性别角色观调查显示:教师的性别角色观存在双性化倾向,理想男生和理想女生的主要特质没有显著差异;教师的双性化性别角色观利于女生发展.理想男生和理想女生的独有特质体现了性别刻板印象,说明教师的性别角色观也受传统文化的一定影响.总的看,双性化是教师性别角色观的一个误区,也是"阴盛阳衰"现象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3.
曾岸华 《文教资料》2007,(17):82-84
文章应用朱迪思·巴特勒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从三个方面:换装、性别角色转换、同性恋欲望,即巴特勒所说的“颠覆性重复”对海明威两本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和《伊甸园》进行探索,试图阐明海明威并不是一个提倡传统性别角色、拥护男性至上的作家,而是一个力图解构男权社会中的性、性别、欲望三位一体的作家。接着进一步指出:这种对传统的背叛并不代表海明威倡导性别转换或同性恋,而是揭示海明威对现代社会中社会性别角色变化和重构的深深关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调查了三所高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并考察了性别角色观。近10年来大学生与性别一致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大幅减少,未分化性别角色大幅增加;不同性别的性别角色变化有所不同,女性向未分化和双性化转变,男性的男性化类型降低,向未分化严重偏移;男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以传统性别观念为基础,逐渐趋向双性化;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存在很大差异,女生期待的理想男性和女性双性化趋向突出,而男生期待的理想男性和理想女性更偏重传统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在小说中时常表现男性的力量和女性的温柔,并对强悍的女性表现出一种厌女情绪,但他并不是一个固守社会性别成规,强力主张男子气概,对社会性别问题麻木不仁的作家.在短篇小说<弗兰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中,海明威通过描写男女人物性别角色的颠倒,向人们揭示,女性的强悍是由男性的被动所致,而女性的控制又是导致男性刻意地表现男子气的原因.在海明威看来,强迫的男子气概是违背常理的,最终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多元的性别文化为我国社会带来了性别角色模糊化、性别价值差异化以及性别道德边缘化的困惑,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别维度之探究应运而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性别视角,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培养健康、完整的人为目标而重塑正确的性别平等理念,将科学的性别观等要素整合成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强化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的性别意识,从而使男女两性认同、悦纳、扮演好各自的性别角色,并最终发展成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7.
孙夕雯 《海外英语》2014,(6):196+198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通过简练的语言、变换的场景,海明威生动细腻地反映了小说两性冲突这一主题内涵。该文通过分析空间场景的象征手法,来解读当时社会女性力图挣脱传统性别角色束缚,改变社会地位的内心渴望,以期为读者更好的领略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玲  王雄雄 《高等理科教育》2005,29(5):23-27,64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钱铭怡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与SCL-90量表,对随机分层抽取的四所不同类型的2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双性化者心理健康最佳,其次为男性化、女性化以及未分化.结论:两维性别图式有其合理性,但传统的性别图式观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双性化人格以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水平而成为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9.
性别角色是以文化为背景的,社会认可或接纳男性或女性应表现的行为模式,它以生物因素为基础,包括个人心理与社会建构两个维度。生物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性别图式理论及性别脚本理论都对性别角色的发展提供了解释和说明,但是每个理论都有其不足之处,目前有学者提出以整合的理论对性别角色的发展作出更准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以塑造了众多硬汉子形象而闻名。同时,海明威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不容忽视。海明威在其短篇小说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中,流露出海明威对女性矛盾复杂的情感,体现了海明威矛盾复杂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在短篇小说中表现出复杂自然观.在西方文化二元对立思想,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影响下,海明威短篇小说体现出典型的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和人类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此外,海明威还时常把自然建构成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类对手,用来反衬他的“硬汉人物”形象.海明威在短篇小说中还表现出消极和积极两种层次的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张艳 《海外英语》2011,(10):20-21
The paper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rnest Hemingway and examines his short story In Another Country to revisit Hemingway’s code hero concept. In Hemingway’s world, God has gone. The heroes in his stories, however, hold tightly to their own principles, striving for meaning in a meaningless world.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自幼熟知奥杰布华文化,这一特点使其作品在人物刻画、主题描写、创作手法以及叙事结构上表现出“部落遗俗”风格。海明威短篇小说中清楚地表现了海明威塑造的第一个主人公身上的“部落遗俗”风格。本文通过追寻“消失的”印第安人的踪迹,揭示了海明威作品中显著的“部落遗俗”风格的影响;而奥杰布华人及其文化习俗正是造就这一风格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激发和唤醒沉睡的意识——再读海明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评论家倾向于将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认为"迷惘"就是其小说的核心思想,并伴随其人生历程.这里试图从柯林·威尔森的人本主义的视角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对海明威笔下的具有代表性的主人公形象的细致分析,结合其本人的经历,就会发现海明威作品的核心并非"迷惘",他运用战争、斗牛和爱情的基本主题去呼唤抗争意识,唤醒人们沉睡的精神和意志,证实自己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精神的圣火永不熄灭——论海明威的死亡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主题几乎贯穿了海明威的所有作品。深入研究海明威传奇的生平和他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发现作家对"死亡"有着特殊的敏感和偏爱,这种敏感和偏爱形成了浓重的海明威式的"死亡情结"。作为拳击家、渔夫、猎手和作家的海明威将创作与享受、爱好与事业融为一体,亲身体验死亡,感悟死亡,参透了死亡的真义。从作家的"初识死亡"、"直面死亡"和"超越死亡"三个方面能够解析海明威"死亡情结"的成因,重新理解海明威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6.
The commentary on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intends to release general introduction about Hemingway’s short story, especially his writing styles through a few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waiters to evince the value of life in simple words by Hemingway.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的叙事艺术无疑是作成功的重要基础,由此而形成的独特艺术风格在20世纪西方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中对故事和事件的因与果处理的叙事技巧,并分析它们对形成海明威叙事风格的美学价值,阐释其所孕含的超越艺术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慧 《海外英语》2014,(21):196-197,205
Based on Indian Camp, the thesis probes into the death complex of Ernest Hemingway from the visual angle of Nick,the protagonist of the novel, death complex shown in Hemingway’s works and Nick, the archetype of Hemingway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两位现代主义大师短篇小说中展示了现代人的思想和现代主义文学的不同层面时,使用的却是不同的方法,菲茨杰拉德关注的是故事的内容和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件,而海明威使用的是独特的现代主义写作风格。这里主要探讨两位大师的创作技巧的不同,以及在他们所表达现代人情感方面的共性。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是一位“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大师,以其杰出的创作在美国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的文风。短篇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一篇能体现其叙事艺术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通过因果线性叙事模式、时序的变形和多种聚焦的运用,展现了麦康伯从懦夫转变为硬汉的过程,凸显了麦康伯人物形象,强化了小说的主题。产生了特殊的文体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