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文化节目以其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的特质教化人,并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地方电视媒体更应该突出文化节目内容的本土化、特色化、首创性、注重品位等借以提升文化含量,在赢得收视市场的同时也彰显出了地方媒体的综合实力。漯河经济电视台以《品鉴·文化》栏目为载体,精准定位,树立精品意识,致力于本土化,节目内容高雅而不晦涩,通俗而不低俗,既体现了地方媒体"接地气"的特点,又凸显了地方媒体的厚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
韩志强 《新闻战线》2015,(7):107-108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精神与内涵,挖掘和传承本土优秀文化是媒体的责任与义务。广播媒体应扬自身之优势,在本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发挥独特的影响力。广播是媒体,也是大众文化载体。从国家电台到城市电台,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都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在节目中让本土文化有更好的体现,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值得地方电台再认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方电视传媒作为各地区的主流媒体,对地方热点事件播报、社会舆论监督以及传统文化传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发展以及央视节目挤压的背景下,地方电视传媒需加强传统文化与电视传媒的融合,打造特色传统文化节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据此,本文立足于传统文化,就地方电视传媒发展策略做了阐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大都以谈话类节目作为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在政教、科技、经济、文化、娱乐等各个传统节目领域中,引入了谈话节目的形式。一时间,谈话类节目如雨后春笋出现在荧屏上和电  相似文献   

5.
从电视进入文化本体时代后,电视传媒在激烈竞争新形势下如何寻求发展突破,特别是如何将地方电视传媒打造成地方品牌化,让受众喜爱。笔者从受众需求规律分析,灵活选择节目形式、充分运用媒体产业功能及电视媒介的品牌化经营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浅析地方台文化类节目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文化节目是电视媒体开办最早的节目类型之一。由于文化类节目所涉及的领域更加宽广,各级地方媒体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策划出形式各异、风格样式不尽相同的文化栏目。2007年秦皇岛电视台开办了一档  相似文献   

7.
通常而言,方言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同时也是地方语言文化传承过程中的衍生物。现阶段,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其表达方式的亲民化、表达语言的本土化,已经渐渐成为了吸引受众的主要话语选择。因而,对于方言节目主持人来说,其语言本土化策略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独特文化传承价值与现实传播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方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本土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郑蓉 《东南传播》2011,(2):123-124
随着境内境外强势媒体对体育资源的垄断和集中,地方体育频道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在这样的内外夹攻之下,必须重新定位地方体育频道的媒体属性,因地制宜地去根据本地受众制定相应的节目编排。在媒体素材和资源都相对缺乏的状况下如何突破重围赢得观众,这将是地方媒体节目编排的考验,节目编排的背后是合理且巧妙依靠受众市场的需求。地方媒体必须重视节目编排,合理地根据地域性不同,有区分地做好频道节目编排,才能在这么有限的发展空间独辟蹊径,保证收视率,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收视空间。  相似文献   

9.
地方电视媒体的方言传播应有文化诉求,这不仅利于方言节目的生存发展,还有助于凝聚地方文化、建构地方文化形象。而具有文化内涵的方言传播的兴起,推动了文化多样性,加速了文化的交融。各地文化在交融中进行良性竞争,并增进彼此的认知与理解,这有利于我国的文化繁荣,也有助于创建国家的文化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10.
贾丽娟 《中国广播》2006,(11):70-71
我国现行电台的覆盖地域有一定的政策规定,在四级办广播电视体系中,县级电台是终端传播者,最接近基层,最能直接融入城镇乡村、贴近百姓,最能体现地方化。地方媒体场固定,横竖不能移动,有人称之为井型媒介。相对于中央、省级媒体而言,这是地方媒体的劣势,同时也是其优势,优势在于地方媒体可挖深井,把媒体的地方特色做足,在本地受众的心智智源中占得无可替代的一席之地。在各类媒体竞相发展的背景下,县级广播台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自身原因是观念陈旧、模仿城市电台、缺乏地方特色,那么,县级电台的出路何在?唯一出路就是,在地方文化、地域人文、历史传承等“地利”上做好文章,做到节目内容本土化,节目对象细分化,节目服务贴身化,才能拓展出一片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地方电视专题节目若想要跻身于一流节目,就必须抓住机遇,实施"差异化战略",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构筑产业价值链。本文主要阐述了融媒时代的含义、地方电视专题节目的现状、差异化定位及其传播策略途径,希望能为地方电视文化传播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成曙霞 《青年记者》2016,(20):23-24
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形象的塑造者,对区域文化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以及节目形态的“同质化”现象中,地方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及本土化的独特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区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挖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文化体制的转变,同时来自报业集团、互联网媒体、国外媒介集团竞争压力下,生存空间很窄的地方市级电视台也慢慢出现结构性的转变。本文试以莆田电视台设想为例,从本土化、专业化、制度化、贴近化方面探讨市级电视台节目定位,以期促进市级电视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实现自身的转型,是必然选择.地方电视媒体要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全媒体转型战略,才能扩大影响力、争取话语权,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坚持“内容为王”,提高节目内容质量 节目内容的品牌化一直是电视媒体追求的目标,在全媒体时代,提高节目质量更是地方电视媒体应对新媒体冲击的必由之路.只有充分重视受众的实际需要,满足受众的视听体验,提高为受众服务的意识,节目内容体现出专业化、个性化,才能很好地解决地方电视节目鱼龙混杂的问题,对广大受众产生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一档新闻杂志类栏目,从它的诞生到成长为精品节目,需要有一个适合节目顺畅运作和良性发展的管理模式,而事实上,作为地方电视媒体,其沿袭的人事制度和管理模式,往往给节目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本文试图从南阳电视台一档民生杂志类节目《宛都播报》人手,从节目的管理模式、人才的引进和管理,节目实际运作中的标准化质量管理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媛 《新闻爱好者》2011,(12):112-113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南卫视《非常靠谱》节目以娱乐的方式解读中华民族特有的姓氏文化,赢得了广大受众和同行媒体的好评。节目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式样精美的节目包装、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深广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灵活创新的表现形式。但作为一档原创性的高端文化节目,它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每年一度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大型直播节目,是陕西广播电视台实现媒体传播地域文化传统价值的载体,在这个节目运行的10多年实践中,节目组逐步摸索出传播地域文化价值进而形成地方文化的思路,同时还在自觉地进行和网络等新媒体融合的尝试,节目每年创收视新高,深得观众喜爱,已成为业界一个良好的电视品牌节目。  相似文献   

20.
蔡宣鹏 《东南传播》2016,(9):123-125
县级电视台是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基层单位,是地方党政宣传、新闻报道、文化挖掘、价值传导的重要窗口。创办一档特色的地方性专题节目是县级电视台顺应创新发展时代的积极尝试,有助于宣传地方特色,提升媒体形象和品位。文章以邵武台的专题品牌节目《铁城方圆》为例,正视县级电视台发展障碍,发扬县级电视台的自身优势,通过节目品牌的创建、策划、包装、推广等经验思考探讨县级台专题栏目的品牌创建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