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新庆 《视听界》2014,(2):110-110
2013年2月,江苏体育休闲频道推出了一档展示方言之美、挖掘语言内涵的大型脱口秀节目(《最美乡音》。节目发挥了脱口秀的节目优势,通过主持人、普通话嘉宾、方言嘉宾、语言专家、曲艺明星之间的互动,让观众了解方言,保护地方方言,传承方言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播音员主持人语言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放弃标准——港台化;视野狭隘——方言化;崇洋媚外——洋泾浜化。一、放弃标准——港台化内地与港台地区广播电视节目交流过程中,港台广播电视不仅在节目形式上对内地广播电视有很大影响,在语言上也有一定影响,造成某些播音员主持人的所谓  相似文献   

3.
在方言渐进消亡的背景下,方言的活态传承成为了当务之急,而电视方言节目的出现是方言活态传承的积极实践.电视方言节目是大众语言生活现实的反映,也在积极建构方言传承的动态文化场.电视方言节目赋予方言社会地位、构建方言的社会示范、激发民众的方言保护意识、构建多语言的媒介空间,是方言的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4.
蔡文婷 《新闻窗》2011,(6):60-61
方言电视节目的崛起、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方言节目较好地满足了受众"贴近性"的心理需求,所传递出的本土化、亲近性等特点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另外,方言类节目往往轻松活泼,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更为灵活多样,在嬉笑怒骂中展现不同地域的风土民情,在满足了观众好奇心的同时,让广大观众能够从人物形象和节目主持人的调侃中,细细品味出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5.
王玲莉 《今传媒》2013,(1):113-114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对于社会大众的语言使用方式和语言规范起着示范、引导、熏陶的作用,其语言修养不仅影响到个人的媒介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民众的语言素养。时下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总体上比较规范,但仍然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比如方言化、外语化、扩大化、杂交化等问题。因此,笔者以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中不规范现象为例,系统分析了这种现象的负面效应,并提出提高语言素养的几方面建议,希望对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田雨 《青年记者》2012,(9):34-35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只为某一地区的人民大众所掌握,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在本地区有很强的生命力.近年来,地方媒体中的方言广播电视节目,以中老年和本地人为主要目标受众群,收听、收视率较高,在业界引起了很多关注.然而,对于方言节目,国家广电总局一直以限制和控制为主.方言节目该何去何从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潘淑瑶 《新闻窗》2010,(4):64-64
近年来,许多城市广播电视机构纷纷推出方言类新闻、综艺娱乐、服务咨询节目等,以此作为实现节目本土化的策略之一,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反响,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过程中。一些方言类栏目因缺乏创新机制而被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8.
林丽臣 《青年记者》2006,(18):44-45
今年3月底,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公开表示,国家广电总局将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广播影视节目播出语言,非经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各级广播影视播出机构不得擅自开办使用方言播出的节目。①这是自去年9月13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以来,国家管理部门对方言节目进行规制的又一次重磅出击。方言节目使用范围有限,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传媒资源,对普通话的推广有一定阻碍作用,内容上也容易出现庸俗化倾向,这些是方言节目公认的缺陷。从这一点来看,广电总局对其规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否就要如相关部门…  相似文献   

9.
在电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作为弱势的县级电视台如何应对上级众多电视台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不具备资源、人员、设备等优势的情况下,节目的本土化是必然的选择。这几年方言新闻兴起,就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迎合本地观众的收视心理,实现节目本土化的一种新的策略。义乌电视台在2006年7月,尝试创办方言新闻栏目《同年哥说新闻》,创办一年多反响一直不错。  相似文献   

10.
节目主持人使用方言的正负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竹 《当代传播》2006,(5):94-96
近两年,全国各省市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异军突起”。方言这种“独特的言语形式”,在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产生了奇妙的传播效应,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本文辨证分析了广播电视主持人使用方言的利弊。  相似文献   

11.
方言节目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本地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为语言表达形式的节目。身边的人和事、乡土亲情是我们最愿意关注的,这就为方言节目提供了生存的基础。新闻类方言节目自身的优势,是它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其优势主要有地域性、贴近性和平民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可以更加贴近群众,更加适应本地居民生活的语言表达,但是随着各大电视台收视率竞争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实施开展,这种方言广播电视节目,逐渐呈现低俗化、小众化、地域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方言的运用是桥还是墙,得到了众多媒体专家和学者的注意与研究。本文首先探究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出现的动因,继而分析方言类广播电视节目的特征,再具体的分析方言电视节目存在的“桥”的作用,以及其存在的“墙”的作用,从而对如何改革方言广播电视节目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方言节目指的是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现形式推广的一些节目。如温州电视台的《闲事婆和事佬》《百姓讲新闻》,重庆电视台的《生活麻辣烫》《雾都夜话》,湖南经济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等。  相似文献   

14.
万偲琪  王苗 《新闻前哨》2010,(10):90-91
方言节目,是根据其最多受众人数所在地的文化背景所打造的对象化节目。方言节目传播的内容、信息以本地化为主,节目主持人深谙当地的语言与文化,用朴实的外壳展现原汁原味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5.
在传媒环境飞速发展、多元化的今天,出现了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主持人用方言主持节目,大家对此现象褒贬不一。"方言热"的出现,有其必然的趋势,也有其优势,但这也并不代表所有的方言节目都是成功的,更不能说明方言节目可以取代普通话类的节目。本文从方言节目的形成背景、存在的合理性以及主持人在节目中使用方言的意义分析,探讨方言节目的现状,并由此分析方言节目存在的问题,探讨方言节目如何趋利避害,并且探讨主持人在这其中的定位与完善措施。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综述等方法,将主持人与节目内容结合,更侧重于探讨主持人在这其中的角色定位、特点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其语言不仅代表他个人,它传播的是一家媒体、一种文化乃至一个国家的声音。主持人的语言问题不可小觑。 广播电视是以有声语言为主的媒介。主持人通过自己的语言与嘉宾对话,与受众交流,表情达意,阐述观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苏州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开设的时代背景和现状入手,分析其发展过程中遭遇的诸多瓶颈问题,并根据苏州地方文化教育的特色,研究拓展地方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与新媒体融合的渠道,加强节目队伍管理和建设,探讨相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方言节目在地方电台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彰显了地域文化鲜明的特点.本文认为,方言节目无论从社会、经济价值角度,还是从民俗文化的传承、社会的文明进步、民族身份的认同角度等都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石绍军 《今传媒》2011,(5):151-152
方言节目的兴起对方言文化来讲意义重大。方言节目文化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方言文化的再次回归;唤醒人们对方言文化传承方面作用的认识及方言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利于方言文化重新定位;促进了方言文化的百花齐放环境形成;有利于政府对方言文化政策的调整。方言节目的消极意义,首先方言节目消解了新闻媒体的示范性;其次容易造成狭隘的地域文化影响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石绍军 《报刊之友》2011,(5):151-152
方言节目的兴起对方言文化来讲意义重大。方言节目文化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方言文化的再次回归;唤醒人们对方言文化传承方面作用的认识及方言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利于方言文化重新定位;促进了方言文化的百花齐放环境形成;有利于政府对方言文化政策的调整。方言节目的消极意义,首先方言节目消解了新闻媒体的示范性;其次容易造成狭隘的地域文化影响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