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塑造新的国家形象,打破西方媒体对中国"刻板印象"是新时期的重要命题。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作为典型的多模态文本,国家形象宣传片运用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强化国家形象的传播。本文以多模态理论为逻辑起点,基于最新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进入新时代》,通过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的认知机制,探析国家形象宣传片如何运用多种模态维度建构国家形象,分析这一传播手段产生的传播效果和影响,以期为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2.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综合情况在本国及国外民众心目中的综合体现,是受众对一个国家的形象在理智与情感上的认知情况。媒介作为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并不是对于国家真实情况"镜子式"地再现,而是有选择的进行加工。同时由于跨文化背景以及既有态度的影响而对于媒体所传播的国家形象进行对抗性解码,例如我国2011年在纽约时报广场所播出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所取得的效果就很差。因此,本文将以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例分析我国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传播策略误区,以及境外受众对我国国家形象所持负面态度的根源,并试图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在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型电子屏幕上播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针对这一由国家主导的宣传行为,研究者和一般受众均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国外受众尤其是美国的受众并不会对诸如国家形象宣传片这类由政府包装的宣传产生出任何的兴趣;有人认为这种公关行为至少可以增强美国对中国的认知;这西种看法均是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待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播放的.有人从传播内容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人物篇》所出现的人物并不能全面地代表中国,甚至有些人并不具有资格出现在国家形象宣传片上.不管是从传播内容的角度分析,还是从传播效果的角度进行评估,都没有触及国家形象宣传片与国家形象的传播与构建之间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4.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综合情况在本国及国外民众心目中的综合体现,是受众对一个国家的形象在理智和情感上的认知情况。本文从《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国内外遭遇的传播困难引入,通过从大众传媒和受众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影响和阻碍中国人对本国国家形象认知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实证研究发现,影响中外大学生对华态度的最重要的几个因素为"政治民主"、"科技产品"与"传统文化"。有留学经验的大学生与不曾出过国的大学生对中国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由此,研究指出,我国亟待塑造起与政治、经济、文化实力相匹配的国家形象,人际接触对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不容忽视,鼓励我国大学生出国留学并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对于增强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效果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形象的树立与推广也日趋迫切,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其重要的宣传手段之一.反观近五年来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传播效度,均差强人意,甚至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本文针对近五年来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传播效度低的现象,进行传播渠道的考察、文本内容的分析、收集受众的反馈,总结出五个造成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对外传播效度低的原因.并根据这五个原因,进一步提出改善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传播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作为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工具,国家形象宣传片成为一国向世界展示本国形象的重要载体,受到各国的重视.本文以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发展脉络为主线,梳理总结了国家形象宣传片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传播对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性,以及网络公众参与对国家形象宣传片影响力的渗透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冯帆 《新闻前哨》2015,(2):55-57
从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播出,到新一届领导集体带来的软外交文化,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已从对内的自我传播时代,正式进入对外传播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并非单纯依靠我们自身的建设,而国外主流媒体在报道中国问题时所呈现出的话语特点和报道风格,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西方受众对中国的认识,本文拟选取包括《泰晤士报》、《卫报》、《独立报》等在内的英国几份大报作为考察对象,选取2014年三月这个之于中国较为重要的时间节点作为考察阶段,分析英国主流报刊对中国问题的报道,力争从中分析出英国不同阶层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认识,并针对个中问题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影像制作为基础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是推广和介绍一个国家形象最为直接和直观的途径.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传播要受到来自文化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要提高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传播效果,减少误读,则需要结合跨文化传播的规律,在宣传片的视角、叙事结构、布局安排、内容选材等各方面都需要按照“民族化的内容,国际化的叙事”来把握.  相似文献   

10.
中国GDP已位居世界第二,但从国际受众测量角度观测到的我国国家形象建构并不顺利。"中国威胁论"和"中国乏善论"形成中国的传播赤字。让世界理解中国,建立中国应有形象,为我国民间与官方共同关注的战略性目标。从官媒与民媒整合传播、NGO、国家元首话语方式等方面,研究我国国家形象的媒介互补建构命题,可以寻求到传播失语和传渗力缺位的原因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沈捷 《编辑之友》2012,(9):82-85
以影像手段塑造国家形象的宣传片,近年成为中国对外形象宣传的一大亮点。梳理十多年国家形象片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我国作为传播主体,其国家形象塑造意识由先前的被动、应景转变为现今的主动出击、全盘规划;同时国家形象片的创作主体在主题、内容、表现手法上不断调整、创新。然而面对外国受众,国家形象片的说服效果无疑受到更多中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就国家形象片的文化超越策略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佳 《传媒》2014,(20)
正新闻传播效果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效果问题是整个传播活动的中心。许多年以来,新闻传播的效果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国家新闻传播界高度重视的问题,他们投入大批力量研究,并在实践中摸索,出现了"可读公式""文章通俗性指数"以及"个人差异论""社会分类论""选择性因素论"等等,力图找到一条能更好地适应传播对象的新的传播路径。从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现状看,我们对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实证研究发现,影响中外大学生对华态度的最重要的几个因素为“政治民主”、“科技产品”与“传统文化”。有留学经验的大学生与不曾出过国的大学生对中国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由此,研究指出,我国亟待塑造起与政治、经济、文化实力相匹配的国家形象,人际接触对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不容忽视,鼓励我国大学生出国留学并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对于增强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效果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琛 《现代传播》2013,35(7):43-46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逐渐得到重视,并由此推动了相关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化。然而,本领域研究中专门针对国家形象宣传片的系统研究相对匮乏,难以适应近年来此类传播形式迅速发展的态势。此外,直接以亚洲国家为对象,且以服务于发展中国家国际传播为目的的研究更处于空白。为此,本论文以2007年,马来西亚形象宣传片Truly Asia为代表性案例,根据跨文化传播学理论框架,从文化主题、文化意象和文化涵义等三个方面对片中展示的国家文化形象进行传播效果分析,并据此提出可供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品牌化是一个城市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品牌叙事意识为研究视角,以城市形象宣传片为研究对象,综合探究近年来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创作与传播现状发现,大部分城市的形象宣传片存在严重同质化问题.本文结合优秀传播案例的内容生产特点,提出了从"5W 1H"的角度融入品牌叙事意识,为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品牌叙事与传播升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金燕 《新闻世界》2012,(11):152-153
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分析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传播效果,并针对传播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叶芳 《新闻知识》2012,(2):38-39,8
本文以国家形象宣传片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为切入点,论述了我国进入国家公关时代进行国家形象传播的必要性,并提出要从传播方式、传播手段、传播主体三个角度改善国家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18.
刘新兰 《新闻世界》2013,(9):101-102
当前,中西方交流日渐频繁,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重要。中西方交流处于深度磨合状态,西方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存在“位差”,媒体对我国的报道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西方媒体传达的中国形象并不能反映中国当前的现状。为让外界了解中国真实的一面,就需要增强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针对性,而加强涉华舆情研究、尝试以他者眼光看中国,成为增强对外传播针对性、有效塑造国家形象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9.
岳子荷周丽 《视听》2016,(6):137-138
国家形象是个综合概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媒介传播是国家形象建构的主要方式,在国家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中起到了"传声"与"扩音"、"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国家形象的构建中,媒体的公信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对事实的报道和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形象的认知。本文以《人民日报》对十八届五中全会报道为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来研究这一事件的报道对国家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视觉设计语法理论,深度研究曾引发海内外国民高度关注的《中国国家形象片》,发现该片通过“再现”功能下的传播内容隐喻设计、主体“互动”意义下的传播距离设置、镜头“构图”设计下的传播信息表达,充分实现了影像表达。因而进入“读图时代”后,新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可通过视觉语法把握影像“再现”“互动”“构图”的功能,来促进观众进行主体互动进而加快认知递进的过程,以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