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基于人工智能价值观的三个热点议题,从2020年发生的热点智能技术舆情事件中筛选各自的代表性案例,通过考察新闻媒体、意见领袖、普通公众三类用户对相关事件的认知及价值观,探究我国公众的智能价值观及其引领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公众关切智能带来的价值观困扰,人的主体性是公众最为关注的价值,公众表现出技术运用中人本精神的敏觉;三类用户对同一事件存在认知理解与价值判断的差异;就事论事的普通公众处于舆情的最低层级,善于提炼议题的意见领袖在舆情中发挥了较大影响,新闻媒体在这类事件中以雷同的方式陈述事实,并未积极引领舆论.本文对智能时代的价值观引领提出建议,希望能为技术发展和新技术环境下人类价值观的建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负面舆论引导,对纾解公众负面情绪、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疫情期间特殊的社会心理、日益复杂的舆论引导格局和部分网络意见领袖的推波助澜,疫情期间负面舆论的引导工作面临诸多挑战。要从公众心理危机干预、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和加强网络舆情监管等几方面入手,破解疫情期间负面舆论引导的难题,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3.
詹骞  孙宇 《当代传播》2021,(4):100-102
内容型网红通过展演"真实"生活来构建与公众的亲密感,并通过专业的内容生产来增进自身的可信度,从而增加对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其舆情特征包括娱乐性议题易转化为社会性议题、舆情具有多维度的可拓展性、舆情议题易发生迁移和共振、优质网红能引发积极舆情等.由是,要重视对内容型网红的价值引导和培育,以期这一重要的意见领袖群体能在网络舆情中发挥正向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萍 《东南传播》2021,(5):105-107
"知乎治校"从网友的调侃用语变成如今的网络热词,这说明了高校负面网络舆情的管控与引导方面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交网络时代下,网络舆论的传播主体、内容和载体都有新的变化,这些给高校舆情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高校应认真做好社交网络中负面舆情的应对和引导工作,注重倾听学生诉求,弥合舆情断层,发挥意见领袖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快递行业由“抛掷毁损”“私拆包裹”“快件丢失”等所引发的负面舆情屡见不鲜。负面舆情如若应对不当,则有可能对企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笔者通过分析近期快递行业的舆情案例,解析快递行业的舆情成因、特点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林琳 《今传媒》2016,(8):56-57
随着新媒体行业不断发展,涉军网络舆情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并且在网络意见领袖的参与下无论是正、负面信息,都会夺人眼球、迅速爆燃。因此,新形势下遵循舆论传播规律,正确应对和引导网络意见领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意见领袖对涉军舆情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要发挥现有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培养军队网络意见领袖,以及强化对网络意见领袖的约束。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明星作为意见领袖,其言行会对社会和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会导致网络舆情的出现,网络舆情有正面和反面,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文章从新媒体环境及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分析,探讨社会公众人物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政府、主流媒体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以及网民个体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能随时随地针对各种事件利用网络发表评论与意见便可能出现网络舆情。公共卫生事件由于其特殊性关系到人们健康甚至生命安危,受到公众高度关注。再者网络媒体中言语评论的高度自由,网民组成整体的相对年轻化、知识层次的差异化,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还不够成熟,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评估还不够全面,极易出现极端扇动群体性事件的负面言论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监测体系、应对机制的建立,对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网络热点事件中网络暴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对其分析能够了解网络暴力传播规律,为舆情引导提供方法指导。当前网络舆情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挖掘、情感分析、行为分析以及意见领袖识别等领域,网络暴力传播规律研究相对较少。[方法/过程]本文以网络热点事件为研究对象,首先,获取事件下评论用户的组织关系、评论文本、年龄等数据;其次,对事件负面程度进行评分以及对评论文本的暴力属性进行标注;最后,通过计算意见领袖影响力指数、高质量评论指数等网络要素,分析这些要素与网络暴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结论]对10个网络热点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件负面程度(r=0.99)、负面意见领袖影响力指数(r=0.79)、负面高质量评论指数(r=0.77)与网络暴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网民年龄(r=-0.61)、正面意见领袖影响力指数(r=-0.86)、正面高质量评论指数(r=-0.81)与网络暴力呈负相关关系。事件负面程度、意见领袖、高质量评论、网民年龄是网络暴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宋微 《青年记者》2017,(30):55-56
随着微博、微信的兴起,舆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日益显现.近年来,由热点事件“叠加升级”后所催生出的网络次生舆情屡见不鲜,这类新发生的舆情同样具有强大的“倒逼”压力,屡屡令当事主体措手不及,也给公众舆论的引导带来了不少挑战. 网络次生舆情的概念界定 次生,是指在原生的基础上生成,有间接造成、派生的意思.关于次生舆情,目前学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广义的次生舆情即由原生舆情所诱导出来的舆情,因舆情有正负面,所以从舆情相互关联的角度来说,广义的次生舆情也有正负面之分;而狭义的次生舆情则特指当原生舆情是负面网络事件或者可能导致负面次生舆情时产生的关联舆论现象.南京师范大学靖鸣教授等认为,网络次生舆情是指舆情事件在互联网中因为某一因素触发的再生或演化的新舆情.  相似文献   

11.
高峰 《视听》2023,(2):158-160
在疫情困扰下,公众不良情绪不断增长、积聚、发酵、扩张,对社会稳定、疫情处置、个体身心健康等都可能造成难以预估的影响,而公众和个体情绪都需要纾解、引导。抗疫主题视频《溪谷“三别”》应运而生,在情绪引导上做了有意义的尝试。《溪谷“三别”》在策划摄制MV短视频、有效引导公众情绪方面作出了努力,以正向情绪引导对冲负面舆情风险,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龚云平 《新闻爱好者》2021,(2):F0002-F0002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令人猝不及防,转眼就已经深入大众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丰富知识、交流学术、出行购物等的重要渠道。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和内容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都难以控制,再加之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以及直播等自媒体网络的发展,直接对以严格监管的纸媒、广电为代表的传统舆论格局产生了剧烈的冲击。对处于理论与技术的前沿而"三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极易受到外界信息尤其是负面信息的影响,造成情绪波动及价值观颠覆,甚至跟风做出的违法违规的言行。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由此,加强研究网络舆情的特点,更好地控制网络舆情的发展,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的共识和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社交媒体越来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场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在一些重大公共性事件发生、发展、传播和消退中,事件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当事人的言行举止会引得公众关注、"站队",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些负面情绪,如仇官、仇富等,会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在社交媒体上引爆网络舆情,引发舆情危机。笔者选取2020年社交媒体网络舆情的代表性事件——艺人谭松韵母亲被撞身亡为例,探讨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传播路径,突出特征,最后,探讨网络舆情治理模式,以期对现实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任姣 《今传媒》2023,(8):41-44
本文对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无结构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建立了移动社交情境下大学生意见领袖在校园舆情传播过程中的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线下权威性、亲密感和线上活跃度这三个因素是大学生意见领袖影响力的主要生成因素;议程设置和信息干扰是大学生意见领袖对网络舆情产生影响的方式;对自我身份的审视和对利益的权衡抑制了大学生及大学生意见领袖的网络意见表达,从而使舆情发展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下,负面的网络舆论会对社会公共秩序及公众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网络舆情的治理难度日趋上升,给新形势下公共危机舆情治理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对公共危机治理带来的双重影响及舆情治理困境,据此提出新时期公共危机舆情治理的新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作为公众话语表达的渠道重要性与日俱增,形式多样的网络舆情产品逐渐成为政府公共决策的重要依据。网络舆情的负面倾向、技术倾向、管理倾向决定了舆情产品的实用工具属性。政府和企业强烈的需求促使网络舆情业迅速成熟并走向激烈竞争。网络舆情产品是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内参,向决策层输入信息时具有封闭而高效的特点。网络舆情产品在公共决策中的传播功能日益显著,并成为一种新的政治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7.
王松林 《传媒》2018,(5):87-89
后真相是指在互联网新媒介发展背景下,公众对事件真相的认知和判断会忽视事件的真实状况,受到情感、情绪的影响,并倾向于表达对事件的情绪化立场和观点,这对舆论引导形成了新的挑战.为此,后真相时代的舆论引导,需要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责任,及时传播权威新闻事实;把握公众信息认知规律,注重公众情绪的理性引导;合理规划社会正向舆情信息,及时化解负面舆情.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聚焦2020年度十大智能技术舆情热点,借助微博数据,呈现并解读了当下中国智能技术舆情及其价值观指向。研究发现,除"隐私"观较明确外,事件背后的价值观问题在舆情表达中模糊不清,公众的信息价值观念有待提升。传统主流媒体在公共性议题上表现出舆论引领的强势作用,但娱乐话题的舆论关注度明显更高。目前治理规则的发展滞后于智能技术的步伐,舆情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技术治理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公众对核电相关知识的了解有限,加上历史上几起核安全事故,导致社会公众存在对核电安全隐患的担忧,甚至产生"恐核"心理。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和核电企业要通过深入的公众沟通和科普宣传消除公众对核安全的顾虑;要让公众明白,在极端情况下,核电项目依然能确保安全。在选择沟通对象及策略上,应明确沟通的重点对象及重点内容;宣传对象要重点关注各级党、政机关公职人员及人大代表、医生、教师、媒体及地方"意见领袖"、核电项目厂址周边及所在流域下游居民;在沟通方式上,针对不同的对象,科普宣传的内容应依据对象具体特点有所侧重,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13年8月网络治理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微博意见领袖的识别、活跃度、影响力再次引发各界关注、本文以244个微博意见领袖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微博意见领袖的群体特点,利用词频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微博意见领袖博文内容及转发关系进行分析,探析网络舆论调控前后微博意见领袖行为变化特点。分析发现:8月以来微博意见领袖发博量整体下降,但公务员、律师、作家、学者等群体人均每日发博量上升;博文内容涉及政治话题减少,更加倾向于法制主题;整体互动程度降低,意见领袖群体对个体影响力减弱,群体之间信息控制力和传播力差距缩小;少数微博意见领袖参与舆情事件的热度上升,但微博意见领袖群体对舆情事件影响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