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白水的职业认同感 报界先驱林白水(1874年~ 1926年),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就其一生来看,主要的职业生涯还是办报.只是他对自己新闻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认同感是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林白水把教育当做是救国的第一要义,为了宣传救国,他除在省外兴办新式教育外,还不忘回家乡福建办学.1903年,林白水应蔡元培之约来到上海,与他一起创办《俄事警闻》.  相似文献   

2.
陈秋名 《新闻世界》2012,(5):153-154
民国初年,大量的报刊、记者、报人涌现,林白水就是其中之一,他有自己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有自己的办报思想,他用自己20多年的办报实践践行着他对新闻业的热爱。那么在林白水的内心深处,他对于新闻这个职业是否真的认同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林白水     
正林白水1874年出生于福建省侯县青圃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国攻读新闻学的人。林白水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参加反清活动,一生爱国爱民、坚持革命。从1901年开始办报到1926年被杀害期间,他先后在近10家报纸从事主编、编辑和撰稿工作,是当时新闻界与邵飘萍齐名的人物,被誉为报界先驱。1985年,国家民政部追认林白水为革命烈士。其女(旅美华人、美国国防大学教授)林慰君捐资在故乡建立纪念堂、纪念碑。林白水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就其一生来看,主要还是办报。自1901年他27岁出任  相似文献   

4.
八月六日,在林白水就义六十周年之际,林白水烈士纪念馆在他的家乡——福建闽侯县青口乡青圃村正式落成。林白水爱女、七十二岁的林慰君女士专程从美国回来参加纪念馆落成仪式。林白水是我国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民主革命者,他早年就怀抱忧国爱民之心,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活动,并致力于办学、办报活动,他曾同蔡元培等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创设爱国女校、爱国学社等,在福州创办过官立、府立七所小学;主办过《中国白话报》《俄事警闻》等报刊。他矢志为民立  相似文献   

5.
史量才从王韬、梁启超、林白水等前辈那里继承了家国情怀及"史家办报"的思想;史量才在狄楚青的《时报》工作,学到了报纸业务改革、多种报刊并举的措施,并请到该报主编陈景韩做了《申报》的主编。史量才对中国报业的开拓:一是保留了完整的《申报》,使报馆有了藏报的习惯,并编著《最近之五十年》保留了大量史料;二是花费巨资建立遍及国内的新闻网,并在伦敦、巴黎、柏林、华盛顿等大城市组织特约记者和通讯员队伍;三是与世界对话,请世界新闻名家看中国;四是把自己放到与总统平起平坐的位置,超出了商人办报,也超出了文人办报,拓宽了中国办报的视域;五是建立报业托拉斯,成为实至名归的中国报业大王。  相似文献   

6.
文人办报,就是一些忧国爱民的文化人,要利用报纸来发表意见,以此推动社会进步。所以,“文人办报”总是与“文人论政”相联系的。“文人办报”是中国报业史上的一种光荣传统,也是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新闻工作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谭娟 《新闻三昧》2007,(8):55-56
林白水(1874—1926),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报人,白话报刊的先驱。他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办报实践。1901年,他出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到1926年因文字贾祸,25年间他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有《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  相似文献   

8.
张承宇 《新闻界》2008,(2):167-169
文人论政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引人注目的现象,除了古代士大夫的清议传统,西方的新闻思想,通过传教士在华的办报实践和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海外体验,影响了中国的早期报业,并对文人论政的风气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日本报界作为西方新闻思想传播的中介也影响了中国留日报人。  相似文献   

9.
金庸、林行止等老一代报人的淡出,并不代表着文人办报、文人论政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
"文人"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特有的人物类型。从比较狭义的角度来定义,它指的是"士"阶层当中擅于艺术性地使用文字的写作者。"文人"是"士"这一社会政治——文化阶层内部自然分化出的一个人物集群或类别,始终体现着这个阶层价值的综合性,即道德、事功、学术文化的三位一体。随着"士"在汉代被体制化和行政上的逐步"士大夫"化,文人也获得了多重的社会身份和角色,并以此阐释着中国古代文学和社会文化的固有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文人办报”是中国报业史上的光荣传统.也是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新闻工作的成功经验。张季鸾之于《大公报》.徐铸成之于《文汇报》,他们创造的报业奇迹,至今难以超越。然而,对于“文人办报”,历来非议众多。毛泽东就说书生(文人)“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提倡“政治家办报”。我国著名报人杨奇结合自身经历对“文人办报”的探讨,对思考30年来新闻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经杨老同意,我们转发这篇原载于《粤港飞鸿踏雪泥——杨奇办报文选》(羊城晚报出版社2008年版)中的文章.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去年老人节,广东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为一批高龄的会员祝寿,我以年过八十而躬逢其盛,并被会长点名上台作了"何须惆怅近黄昏"的发言.由于与会者都是新闻传媒界老人,席间所谈多属往事.有人谈及1 948年香港<(大公报>王芸生从"文人办报"到宣称"属于人民"的转变,有人则问我:在解放前和解放后办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后来,一位对新闻史素有研究的报业新秀,又建议我结合自己办报的经历和报纸的性质,对"文人办报"与"党委办报"问题加以探讨.这倒是我过去从未谈过的题目,愿意对此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江坪  丁锡满 《新闻实践》2011,(10):31-33
今年8月6日,是林白水就义85周年。我们敬仰林白水,一是因为林白水是民主革命斗士,中国报界先驱。他大胆揭露反动军阀,呼唤民众革命意识,不惜以身殉报。这样一身正气、大义凛然、血荐轩辕的前辈报人,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骄傲,值得我们敬仰。二是同我们浙江关系密切。林白水走上新闻从业之路是从创办《杭州白话报》开始的,他同我们浙江的邵飘萍齐名,同样被军阀杀害,可以说是“萍水相逢”。林白水又在杭州创办新学,惠及浙江。  相似文献   

14.
"健笔终存天地间":论邓拓与书生办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7年和1958年,毛泽东两次对邓拓和<人民日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斥邓拓为"书生办报".因为在毛泽东看来,"书生办报"和他在此时期所认可的"政治家办报"出现了相悖.本文清理了"书生办报的内涵"、"邓拓书生办报的发展"和"对邓拓书生办报的沉思",指出邓拓的书生办报的内核是强烈的责任感、求真精神、为民立言意识和理想情怀,并肯定了邓拓书生办报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太常仙蝶"在清代文人圈中久负盛名,屡见题咏,文人士大夫均以得见"仙蝶"为奇遇,而有关仙蝶的传说也流传极广。通过梳理有清二百年间的记述,可以辨明"仙蝶"之起在于明末,其为人所知乃在康熙朝,而至乾隆时声名大噪。其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也由对亡明的故国之思,转而化为清代国运昌隆的祥瑞,再变为文人风雅的表征,后在民国初年又成为感叹清亡、自伤身世的寄托,如同清代文人社会的一个文化符号,从中折射出不同时期文人心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是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这一论断。成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优良传统的概括和总结。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各级党报始终坚持贯彻这一办报方针,在具体的办报实践中突出表现为编辑、记者与基层各级党委、机关厂矿的通讯员队伍相结合,并列成为办报的主体。通讯员是报纸主要的新闻源和撰稿人,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报纸出色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宣传任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苏州有一位社会名流,他涉足于商业、政治、文学、方志、新闻、教育、慈善等方面,且都颇有建树,可谓一身数职,忙碌又显赫,然而他始终不失文人本色。郑逸梅称他为“诗人范君博”。  相似文献   

18.
林莉 《新闻爱好者》2011,(19):48-49
中国近现代报业史上,"文人办报"曾经走过了一段辉煌而曲折的路程。本文尝试从储安平的办报活动出发,探究"文人办报"在中国走向终结的悲剧成因,并以此为鉴,论证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办报理念,即建构中国特色新闻专业主义。本文中的"报",在现代意义上,泛指各类新闻媒体,新媒体除外。  相似文献   

19.
王韬被称为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文章有两个特点,一是文章风格迥异,为后来的报人发展成为"报章文体";二是第一次把那个时代文人的民族意识写进报刊当中,使之与报刊思想融合在一起。王韬政论文中的"民族意识"形成的条件首先是时代背景不同,这使得王韬的政论文有别于"清议"时期和"文人论证"时期;另一个条件是媒介生态发生了改变,中国报业发展到了历史新阶段;此外,王韬本人的涉外经历和传统文人身份等个人因素也构成了王韬政论文的"民族意识"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20.
张季鸾的报刊活动主要集中于新记《大公报》时期,报刊思想主要包括"‘四不’方针"、"文人论政"和"报恩主义"三个部分。张季鸾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体系影响,养成了其特有的文人办报气质,成就了新记《大公报》的辉煌传奇。张季鸾主笔《大公报》言论的成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滋润和影响的结果,本质上是中国传统原动力驱使与策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