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郜艳敏事件中,相关媒体利用议程设置的手段使得郜艳敏这一女性形象发生异化,最终建构了一个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女性形象。而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由真实事迹改编至文艺作品的过程中,也对女性形象实现了异化建构,塑造了一个基于男权意识和男性凝视的客体化女性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影片利用了一级议程设置和二级议程设置来引导受众思维,试图使得观众关注山菊无私奉献的议题和村民善良淳朴的属性而忽略该事件的犯罪本质。影片体现了议程设置属性和效果,引导观众关注特定议题和特定属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来考察报纸媒体对翟天临事件的议程建构。本研究共收集和分析了326篇新闻报道,结果显示,议程设置理论视域下"链式曝光"事件表现出水平媒体牵头,垂直媒体扩散的议程融合设置模式,属性设置的路径表现为议题→属性→议题的传递与扩散,在具体媒介呈现中"链式曝光"事件的某些议题和属性之间存在相关性,考察这些相关性后发现,媒体以一定的逻辑关系来建构议程,从而影响公众对于议程的理解。这一研究在如何发挥好议程设置功能的问题上,能够给予传统媒体一些新的启示,也为第三级议程设置理论的中国本土化研究提供些许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环境议题"PM2.5"为研究对象,以议程设置为理论框架,着重于属性议程设置,分析2012年5月1日至2013年5月1日期间"PM2.5"议题在中国的议程设置过程,考察真实世界指标、政策议程、媒体议程、网民议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舆论与真实世界并非完全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媒体报道与网民议程相关,但相互间设置关系较复杂;媒体和网民议程的信源及对象选取差异较大;两者议程属性皆偏重"现在-问题"型,停留在"浅绿色"环境观念阶段;媒体议程情感偏中性,网民议程多负面。本研究改良了传统议程设置过程模型,提出我国环境议题建构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浅析新浪微博首页的议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聪 《新闻世界》2012,(9):177-179
本文基于议程设置理论,对新浪微博首页的版块和内容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新浪微博的议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网络议程设置的特点;微博环境下媒体议程设置功能有所减弱,网民的自我议程设置功能凸显;媒体议程设置和网民自我议程设置有一定重合;网络议程设置的主体广泛、议题多元;微博对于生活类、文化娱乐类议题设置效果较明显,而重大新闻类议题关注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智能终端的普及降低了传播的门槛,更多的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设置议题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转发抽奖"是社交媒体中传播主体经常采用的方式,传播者将议题和奖品绑定,要求受众转发信息即达成中奖条件从而加强和扩大传播效果。本文就社交媒体中"转发抽奖"所产生的议程设置效果进行探究,并进一步论述社交平台环境中议程设置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8,(12)
本研究以"Alpha Go对战李世石事件"为研究议题,综合采用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针对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垂直媒体以及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水平媒体进行第三级议程设置效果研究。研究结果明确了媒体的第三级议程设置能够影响公众外显认知,但其作用机制为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生产要素进行深度精细加工,建立属性要素间的逻辑关联,且水平媒体报道的议程设置影响效果更为显著。我国媒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亦可以从第三级议程设置理论有关"联系"的观点中获得启发,由为公众设置"态度意见"转为设置"思维逻辑",培养公众理性客观的思考问题方式,并结合水平媒体的中介化作用,实现新闻报道主体思想的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7.
姚丹  闫春慧 《新闻知识》2023,(5):52-58+94-95
新闻媒体在提高公众对政治和社会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媒体的议程设置,公众知道当下什么议题是最重要的,了解到报道对象的主导属性,最后对其进行判断和评价。2023年4月5日至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基于议程设置理论,通过内容和文本分析,探讨法国两大主流媒体《世界报》和《费加罗报》对“马克龙访华”的议题建构,并对中国对外传播方面的议程设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数字时代中需对议程设置理论重新检验,结合唐纳德·肖教授的访谈和新近研究成果发现,垂直媒体的权力逐渐向水平媒体转移,社会化媒体强调议题时从传统媒体中借鉴背景内容,议程设置理论正吸纳所有媒体。传统媒体提供议程设置的第一层议题对象,而社交媒体提供第二层属性,二者可能在主题上达成共识,但在属性上存在分歧。议题融合中同时融合了主题和属性。反向议程设置中新闻记者对实际或想象的公共利益做出应对,公众议程获得关注,普通公众凭借社交媒体获得赋权。议程设置可用于测量社会稳定,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间的共识系数可作为参照,"导向需求"理论在社交媒体中依旧适用。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舆论场上,媒体间议程设置力量的此消彼长影响着国际话语权的归属,社交媒体的普及进一步复杂化了议程设置动态。本研究以“一带一路”倡议相关议题为例,收集了中国媒体、“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国媒体和非合作国媒体三方于2013-2023年在Twitter上发布的推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从方向、强度与时滞三个层次全面比较三方媒体议程设置之间的异同。研究发现,在方向上,三类媒体之间具有均等的议程设置效能,均掌握议程设置权力;在强度与时滞上,中国媒体比两类外国媒体有更高强度的议程设置能力和更持久的议程设置时间;这一结果体现了社交媒体时代议程博弈的复杂新动态,本研究从媒介环境、议程驯化与议题所有权角度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了中国媒体在“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议程设置中可通过融汇权力、涵养内力和保持定力的“三力”提升策略来强化媒体议程设置能力。  相似文献   

10.
魏然  蒋晶 《国际新闻界》2015,(2):142-167
中国形象为何?西方媒体如何在常规报道中描绘中国这一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从议程设置的角度审视关于中国(包括上海)的报道。具体地,本研究通过2013年西方媒体相关议题报道的数量、显著性等方面来考察其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议程建构。研究揭示了有关中国的媒体议程和有关上海的媒体议程之间的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还显示精英媒体的商业报道在塑造中国形象上的议程设置作用,这阐明西方媒体中的动态议程设置过程。更重要的是,本研究发现西方媒体试图平衡对中国的正面和负面评价,而把媒体注意力引向世界舞台。最后,文章在文化和软实力,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形象的背景下对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政治传播研究中,媒介间议程设置理论为选举期间议题在新旧媒介间的流动及其结构性影响提供了有力解释,但鲜少有人将其放置在社会运动情境中验证。2014年台湾地区发生的"反服贸学运"为探索这一效应的本土化特征提供了难得案例。通过时滞分析发现,社会运动情境中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确实存在跨媒介议程互动。社交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主要体现在初期提供议题资源和产生"共鸣效果",而在后续抗争中赋予议题情感属性的框架过程依然掌握在传统媒体手中,这一结果与选举情境下的议题流动模式并不一致。当社运者将社交媒体更多作为资源动员的新工具时,其框架建构的驱动力与效果往往不如有政治偏向的传统媒体,这意味着新媒体及其裹挟的民意依旧很难摆脱被党派意识形态操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共识的重要建构方式,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可以吸引稀缺的社会注意力,将不同时空中的信息碎片勾连成一个庞大的认知网络,建立共同社会意识的信息基础。本文认为,媒体可以从议题认知方面回归客观生活实际,在议题选择层面容纳多元差异与问题,在议题操作层面促进多维互动,从而有效地将社会注意力和讨论集聚在解决社会问题所必需的共识认知上面。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3)
本文以社会冲突性议题建构中的媒体公共性为研究对象,对社会冲突性议题如何进入公共话语空间、媒体建构社会冲突性议题的公共性框架以及在建构过程中所呈现的媒体公共性及其特点做了详细阐释。文章认为社会冲突性议题的公共性在社会权力竞技的过程中被逐渐凸显和放大,通过媒体呈现进入公众的话语空间。为了体现媒体的公共性,媒体运用"国家-社会"框架、"公共领域"框架和"社会共识"框架去建构社会冲突性议题。但是,在喉舌理念和市场理念的双重压力挤压下,社会冲突性议题建构中的媒体公共性呈现出"差异性"、"片面性"和"破碎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媒介话语建构的核心在于作为议程设置的媒体,在对客观现实进行信息符码编码过程中的信息选择趋向,及其确定如何与受众信息解码的反映形成有机互动.媒体深度融合而形成的融媒体生态从本质上促使社会治理,由传统意义上自上而下单向的强制性"管理"行为,逐渐向以合作协商和透明公正为核心的现代化模式转型.融媒体话语建构伴随这种转型凸显作为...  相似文献   

15.
国际议题是怎么发起的?又如何被建构为国际议程?国际媒体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角色?本文以南海争端为个案,研究周边国家媒体如何与国际社会互动,进而和西方媒体一起建构出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国际议程。研究发现,周边国家媒体在议题产生前是"局外人",但在"议题扩散"和"进入国际议程"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尽管周边国家媒体的立场、诉求各不相同,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借助共同的多边国际制度,制衡着中国这个"强大的邻居"。  相似文献   

16.
在突发事件频发的时代,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不能盲目追求爆炸性、独家性,而应充分考虑突发事件报道的社会影响.议题属性设置理论为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提供了一个视角:议程是由一系列议题组成的,不同的议题被赋予不同的显著度,因为在议程中每个议题的重要性是不同的,而每个议题本身又包含着许多不同方面印每个议题都有其自身的属性,这些属性可以用来评价或思考这个议题.正如媒体对不同的议题的设置会影响该议题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媒体对于某个议题不同属性所赋予的不同显著性,会影响受众对于该议题的认识.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通过对于事件属性的选择,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思想所谓的议程设置理论,简单来讲就是媒体通过各种编辑手段,把某一新闻在时间和形式上反复播出和强调,赋予各议题以显著性的方式,来让受众认知并加以重视。一般而言,议程设置分成三个方面:首先,是媒体要率先确定那些内容重要的议题,然后把它放在头版头条以吸引受众注意,即媒体议程;其次,媒体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公众观念或者是公众心中自己设定的重要议题,即公众议程;最后,公众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政  相似文献   

18.
媒介议程的来源问题是议程设置理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其中就包括媒体之间的议程设置.本文通过分析评论议题即新闻由头的具体由来,旨在探求当下我国媒体中哪些媒体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处于引领地位及由此带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岳琳 《今传媒》2020,(4):10-13
文章基于框架理论和议程设置理论,以传统主流报纸为研究对象,借助内容分析方法,探究2013年至今农家书屋工程实现全覆盖建设转向后媒介形象的呈现现状、媒体建构"农家书屋"形象的议程设置和框架策略。研究发现,一方面农家书屋的媒体形象以积极正面为主,传统主流报纸通过农家书屋的正面形象建构和书屋建设议题的正面呈现,构建书屋建设欣欣向荣的图景,引导公共文化服务农民的主流价值观;但另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在农家书屋新闻报道中的身份角色更趋近于代言人,仍存在信源单一、报道程式化、议题失衡致使农民主体地位消失的情况,体现了一定的媒介偏见。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也出现改变,本文分析了媒体议题议程设置与属性议程设置的现象,对其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对互联网时代下媒体的发展提出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