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7世纪至20世纪初,粤、湘、赣、闽等省商人在广西建立了260多个会馆,为边疆经济开发组建了日益强大的队伍,改变了经济结构,开化了社会风气,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会馆这种民间力量的形成与发展,与移民运动有着密切联系.在运作过程中,其民间力量的基本属性始终没有改变.商业史的叙述,应以会馆存留的民间文献作为主要依据,同时,还应以会馆系统及建筑功能、商业价值观普及和民族经济融合程度等为依据.  相似文献   

2.
广西平乐县城粤东会馆是最早建立的商业会馆之一;榕津粤东会馆人文与自然环境高度契合,是最具魅力的会馆之一;同安镇华山村粤东会馆是由村民自发建立的少有的村中会馆之一.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非同寻常.政府和民众既要重视保护这些商业文明的历史遗产,也要科学地开发利用,使之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商人会馆碑刻资料是目前所见反映明清时期商业城镇发展和市场层级状况最具价值的资料之一.会馆的创建、重修经过可展示该帮商人经济实力的增长过程,也间接地反映出会馆所在城镇的商业发展脉络.碑铭所镌捐款部分是研究商人经营活动和市场实态最为翔实的资料,其所显示的各城镇商业规模和特色,以及腹地范围等信息是其他资料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关于抽厘率的记载,可据以对商业规模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4.
福州是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出现了一批客籍会馆。这些会馆主要分为行政会馆、商业会馆、科举会馆三种类型,并根据自身特征和业务需求进行城市的选址分布。在福州近代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这些会馆起到良好的联络乡谊、促进商贸、传承文化、倡导信义等作用,同时也是福州明清时期社会管理的重要补充力量。  相似文献   

5.
会馆是客居外屯的同乡人在寄居地创建的一种用于联乡谊、祀鬼神的特殊社会组织。明清运河区域商人会馆是当时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以聊城山陕会馆为典型案例,对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商人会馆分布和文化内涵做了初步探析,指出明清商人会馆所具有的浓郁的文人气、厚重的江湖气和世侉的商人气,是封建社会母体中新的社会力量崛起、新的价值观念产生、新的商业文明显现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河南古商道沿途的中小城镇有许多都建有商业会馆,该文着重对商业会馆的形成发展及当时商人的经商理念进行了考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明胜 《文教资料》2008,(21):73-74
本文根据调查和文献资料,认为广西三江县丹洲镇的福建会馆是桂北地区外地商人会馆的重要历史见证之一,保存于福建会馆旧址的福建会馆碑记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该福建会馆对桂北地区的商业繁荣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反映了外地商人的进取精神,有助于我们今天了解清朝中期广西外地商人会馆及其组织的发展水平和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充当的角色,而且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妈祖"信仰对闽粤商人在外地商业活动的巨大影响.今天,东部经济组织在广西经济中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代上海会馆公所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前,上海的会馆公所基本上属于封建商业社团性质.鸦片战后,已初步具有向近代产业社团组织转化的诸多因素.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其区域性色彩逐渐淡化,日益发展成为带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团体组织,对抵制外国侵略、促进上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会馆公所的区域性、排他性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上海众多帮派势力的存在,成为近代上海阴暗面之一.20年代后,会馆公所为同业公会所取代,最终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相似文献   

9.
河南境内会馆的起源大致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晚期,这一时期到清初是河南会馆的萌芽和发展时期.康熙至嘉道年间,适逢康乾盛世,再加上田文镜和尹会一前后两任巡抚在河南的经营治理,河南境内的经济和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伴随着外来商贾的不断增多,河南境内会馆的发展进入了全面繁荣时期.鸦片战争至民国期间,由于经济、社会变革及战争的影响,河南境内会馆逐渐衰落、蜕变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0.
一、该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该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抢救、保护我国对外贸易的四条古丝绸之路和古运河沿岸的一些重要城市、繁华商贸市镇尚保存完好的古商业会馆建筑群极其涵盖的建筑艺术设计与装饰的人文内涵。这些古商业会馆建筑群,是明清时期不同地域的商人在积累一定的财富和人缘关系后,在异地他乡集资建造的具有浓厚的商业文化内涵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