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余年比较文学学科史的舞台上学派纷争层出不穷,法、美、苏等各派名家以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主张不断推进着比较文学研究向前发展,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以及历史比较文艺学研究共同成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奠基石.然而,比较文学学科到目前为止依然不够成熟,在学派纷争的背后,比较文学的“危”与“机”并存.在这种现状下,中国比较文学应充分利用其先天优势与后天机遇,以世界文学的视阈和胸怀超越“学派”性质,为比较文学学科和东西文明对话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比较文学危机及出路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经在欧美和中国盛极一时的比较文学学科,近年已呈危机四伏、日暮途穷之势。其实,自从“美国学派”的“跨学科比较研究”越出了“法国学派”的“跨国别(民族)文学间的影响研究”之后,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文学就已经开始失掉自己的根基而误入歧途。“失根”后的比较文学不断“扩张”,最终成为了“无边”的比较文学,而“无边”的比较文学研究真实地昭示出的是比较文学的“无根”状态。要让比较文学学科走出危机与困境,重塑比较文学研究的尊严与形象,出路或许只有一条:回归并超越“法国学派”,在扎扎实实做好“国际文学关系史”研究的基础上寻求成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自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洲诞生以来,比较文学史上接踵出现了三大流派:即一、注重文学之间“关系”的法国影响研究学派;二、强调跨学科体系和各国文学之间“比较”的美国平行研究学派;三、研究文学现象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拓宽比较文学研究空间的苏联学派。以上各学派都以自己理论上的优势,奠定了他们在比较文学史上的地位。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比较文学趋于理论化的倾向十分明显。这种为理论而理论,在抽象概念上兜圈子的“客里空”研究风气,使得比较文学这门充满活力、前途广阔的学科,进入了一个非常狭窄的研究天地,门户森严,气息奄奄。  相似文献   

4.
比较文学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近三十年,四川少数民族文学教学与研究者积极关注、参与了比较文学相关理论问题的讨论、研究。正是在文学性、跨越性、自成体系性等方面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有了必然的联姻。而且在这样的学理认识基础上,四川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界一些专家学者作出过深入地探讨和卓有成效的研究。《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和《灵与灵的对话》,就是众多研究成果中的代表。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实践,必定会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不容忽视的贡献,或许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将成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近30年来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已经移至中国。中国学者在研究方法上做了一系列新探索与新表述,提出了阐发法、原典实证法、三重证据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影响研究"与"传播研究"剥离,将"平行研究"优化为"平行贯通"研究,并在"译介学"与"翻译文学"、"世界文学学"与"宏观比较文学"、"形态学"与"变异学"等若干分支学科中做了新的建构与开拓。中国比较文学以其开阔的胸襟与宏大的视野,超越了法国学派、美国学派那样的学派局限,以东西方文化融合,文化视阈与文学研究融合,历史深度与现实关怀融合的方式,形成了"跨文化诗学"这一新的学术形态与特色,也使世界比较文学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比较文学是一件整体式的文学研究。凡是同意把文学现象当作科学研究对象的学派,便不能否认各种文学现象彼此之间存在着联系或规律性的东西,因此必须进行整体式的研究,并认为不同的文学思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整体式研究或者不同方式的比较文学。  相似文献   

7.
平行研究理论的形成与成熟凝结了一大批比较文学学者的心血.它克服了法国学派的实证主义局限,同时也自始至终在丰富自身和反思自身.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的高度看,通常所说的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结合并非完美无缺,因而有必要提出"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维度,重新考察和界定不同文明体系中文学现象的差异、变化和变异,从而更为有效地展开不同文学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的介绍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一九一九年,蒋锡琛翻译日本本间久雄的《文学研究方法》,第一次在中国学术界输入“比较文学”这个词。一九二二年,吴宓发表了《论新文化运动》一文,文中介绍了比较文学的概念和法国学派的主张。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北京清华大学先后给学生开出《比较文学》、《中国文学中的印度故事的研究》、《中西诗比较》等课程,这些课程在当时的青年学生中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实现途径。“中国学派”是当今国际文化语境中文学及比较文学自身发展合乎时宜的要求,它可以在跨文化双向阐发的基础上构建自己有别于法、美学派的方法论体系;它以“求异”为特色,话语重建为目标,体现为一种视界、目标和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关于比较文学学科基本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文学的危机是学科理论的危机。比较文学亟待对自身做出明晰界定: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必须跨越民族和语言的界限;必须抛弃"三跨"或"四跨"之类的旧说,只保留"两跨"的基本要求;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文学关系;在理论与方法上应有高度自觉的比较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一、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篇 名 比较文学研究将向纵深发展一一中国比较文学 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 1989年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一瞥 世界文学交流中的跨国。红娘’一一“媒介学。 简介 ‘ 开阔视野,培养能力一一谈比较文学在外国文 学教学中的运甩 比较文学在沏南 关于中国的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成果的检阅一一谈《现代中西比 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界定“中国学派”危机与前途 对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的一些思考一一与孟长勇 同志商榷 论比较文学体系中的三栩位 借鉴、深寻,建构一一关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 理论綦点的思考 中国比较文…  相似文献   

12.
比较文学发展史是一个不断破除旧体系,开拓新范式的历史.20世纪中期,美国学派针对法国学派的不足进行质疑和反驳,发起了一场持续十年之久的比较文学危机之争.论战的焦点集中在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方法上,双方最终打破学派之间的隔阂,各自修正自己的观点,出现了互相融合、取长补短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在欧美和中国先后形成了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阐发研究等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奠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也明显存在着不足。阐发研究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应该博采众家所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14.
季羡林以中国考据学、德国民俗学、民间文学和其他学术研究为基础,从比较文学思想的形成到影响研究的实践,从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倡导到立足于东方文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化研究,从比较文学研究到比较文化研究,在近60年的理论探索与学术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学术思想体系。季羡林堪称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泰斗。  相似文献   

15.
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存在是以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学之间,一国文学与他国文学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为基础的。就民族或国家方面来讲,单纯地把不同类型的两部作品进行比较,这并不是比较工作。因为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关系史,正如法国比较文学家玛丽·加雷所言:“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的比较”而有其更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比较文学是一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比较研究,是世界文学研究的一门新型学科?从比较文学本身来看,它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比较文学是站在世界这个大视角下对世界各民族文学进行研究,用现行的话语来说.就是在全球语境下开展文学研究。而它的研究方法已经不是简单地只针对某一部作品,或某一个作家进行艺术的或思想的分析研究,而是采用媒介学的方法,文类学的方法、主题学的方法、阐释学的方法、形象学的方法、诗学的方法、文化学的方法及科技整合等众多方法进行文学研究。这种研究能够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文学,认识文学的本质和规律.同时更快地找到世界文学发展的最佳方向,以指导各民族文学在更快的速度上发展。比较文学在世界的发展中呈现蒸蒸日上的趋势,特别是文化研究的引进.使世界比较文学的触角更广,它已经把人类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凝聚在文学的比较研究中,大文学的概念在世界文学研究中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从世界比较文学的发展状况看,比较文学的研究不仅拓宽丁文学的研究视野.而且深化了文学研究的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们长期形成的狭隘的民族文学观和文学的民族沙文主义。在比较文学的影响下,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文学观成为时尚,单一的狭隘的文学思想已经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7.
比较文学作为学科成立于19世纪70至90年代,其发展经历了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阶段、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阶段,以及当下中国学者所致力的跨文明研究阶段。比较文学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对上一次危机的思考和逾越,没有危机,就没有比较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乐铄 《语文知识》2009,(3):26-29
最近20年中国大陆教科书中新出现的五六种比较文学类型如“阐发研究”、“接受研究”、“历史类型学研究”、“跨学科文学研究”等,有些其实是比较文学研究领域或比较文学的某种别称,有些则由于其无论研究对象还是方法体系皆不出影响研究或平行研究范畴,实际是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这比较文学两大基本类型的子类型或亚类型。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与子类型都是在研究实践中产生的,子类型是基本类型研究路径、程序的延伸、细化与拓展。随比较文学研究实践的发展,在无论影响研究还是平行研究中,都可能诞生新的子类型。  相似文献   

19.
比较文学是一门跨民族、跨语言、跨时代、跨文化的开放性学科。本文综述了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个学派的形成及研究方法,思考如何更好地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研究比较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我国比较文学愈来愈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五四”时代,首先是在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上发表了关于儿歌的比较研究。也有人将中国和日本的民间故事如《狼外婆》进行比较研究,但后来就渐渐沉寂了。在学术界也没有广泛地兴起和应用这种方法。近两年,北京大学及上海,相继成立了比较文学研究会,提倡比较文学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出版了书刊。比较文学已成为热门学科了。尽管比较文学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对于它的研究目的、范围和功能,世界各国其说不一,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但是,我以为对于民间文学来说,比较的方法是一个很有益处,甚至很有必要的方法。当然,它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我们还需要努力探索,珍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