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兵 《广西教育》2015,(5):20-21
当个体意识到个人认知结构与环境或是个人认知结构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不一致所形成的状态称之为"认知冲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心理失衡就会产生"认知冲突"。这种不和谐的障碍性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驱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如何发挥"认知冲突"的驱动作用,开展"认知冲突"驱动下的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地适当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则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的主动思考,从而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具体来说,可以为知识理解、思维建构以及培养实验探究习惯和能力设计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3.
杨春旺 《考试周刊》2011,(21):53-54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形式,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外部动力。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一、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创设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产生猜想式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4.
张彪 《考试周刊》2014,(72):130-132
学生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体育课又是肢体、语言碰撞较多的科目,发生冲突的几率远大于其他课。这些冲突小的相互怄气或者相互讥讽,严重的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产生心理压力,影响学习。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加以重视,发生冲突后如果处理得不好,不仅使自己丧失威信,还可能会给学生之间更大的冲突埋下隐患,甚至导致家长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不和谐,影响学校声誉。如果教师处理得好,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而且可以使学生安心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团结和谐的班集体。作者就体育课中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和处理原则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趣味的问题情境,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被教师"吊"起来了,那么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堂课中来.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引发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带着迫切解决问题的渴望参与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丁亚英 《学周刊C版》2011,(12):113-113
认知冲突是指人的原有图式与新感受到的事件或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它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学生获取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认知冲突,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的认知冲突,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认知冲突。那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种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正认知冲突是指认知主体已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或新情境之间不能包容,或不同认知主体对某一问题存在不同看法的现象。一旦引发这种认知冲突,就会引起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产生解决认知冲突获得心理平衡的动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巧创故事情境,预设认知冲突;链接新旧知识,引发认知冲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认知冲突;巧妙设置陷阱,触发认知冲突。充分展现课堂魅力,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去发现知识、探究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课中的认知冲突主要是指学生已有的前概念与当前观察到事物产生矛盾或冲突,使得学生心理不平衡;或者是自己的探究结果与同伴相悖或不同,使学生心理失衡。当冲突产生时,学生急于想平衡这种失衡,试图通过探究来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认知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呢?  相似文献   

9.
<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旦形成认知冲突,就会伴随以失衡的急迫感和紧张感产生求知欲望,蓄积思维动力。为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思辨、质疑、解构的过程中进行缓冲,甚至消除冲突,达成认知的重新平衡,助力学生高效学习。  相似文献   

10.
<正>1.巧设情境,促发问题意识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以调动已有的探究经验,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形成认知冲突。一般可从四个方面创设情境: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利用问题探创设情境;利用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先回顾原有的知识经验,再开启新知识的学习.这种模式已成为数学教师实施教学的常用思路.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对原有知识经验的“破”与“立”.当认知冲突产生后,如果教师能基于知识本质将冲突转化为建构新知的契机,那么深度学习的理念与实践就能被体现在常态化数学课堂中.文章基于认知冲突背景,提出了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并对认知冲突对于深度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究,旨在更好地促进深度学习课堂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幼儿较易以自我中心为主且缺乏语言沟通能力及协调技巧,因而同伴间常常发生冲突行为,如争论、争执及肢体动作冲突甚至攻击现象。幼儿同伴冲突的消极与积极作用并存:如果任凭冲突事件的发生而未适当疏导,可能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互动产生负面效应,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启发幼儿对冲突的认知及如何介入处理幼儿冲突行为颇有探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收集证据、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要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引起学习化学的兴趣,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一、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认知冲突指某一问题学生急于解决但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一种心理活动。学生发生认知冲突后,很容易激起求知欲望,进而转化为一种探究的动力。如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握好创设时机,有意识地制造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15.
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纽带。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类型"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探究。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探究性”学习,它不以现成知识的授受为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而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创设新奇、有趣味的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主体产生问题,点燃学生的“探究”之火,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正确驾驭教材,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下面,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初中数学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对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知冲突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探究,仅供参考.一、课堂教学中引发认知冲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课堂上,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来自对问题的好奇心,来自对问题的联想和假设,来自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的撞击。所以激发探究的欲望,是探究式教学得以实施的起点。教学设计时,创设情境制造两位科学家对运动观点的矛盾冲突。1.一上课,先演示敲铁钉和推箱子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铁锤敲铁钉,铁钉下陷,不敲,铁钉就停下;用力去推箱子,箱子就运动,不推,箱子就停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课堂教学冲突,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实际,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和问题,引起学生由于新旧知识相矛盾而产生“认知不平衡”,从而激发认知动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不断提高。那么,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冲突,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和心理品质和谐发展呢?1.概念剖析冲突法。所谓概念剖析冲突法,即通过剖析新授概念把握与之相关联的新旧知识间出现的某种差距或矛盾以构建认知冲突的方法。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在应对环境时,环境有无变化对学习者本身会产生不同影响。如果环境不…  相似文献   

20.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就会发生冲突.学校也不例外,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发生矛盾:一种是由于班子成员对事物认识上的差异以及观点和看法的不同,在工作中产生了争辩和冲突,这类冲突属于认识层面上的冲突:另一种是班子成员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是因为个性、脾气的差异,个人之间产生了相互责怪和责难,这类冲突属于情感上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