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歌苓在旅居海外以后创作了大量的移民小说和新历史小说。从这些小说中可以发现严歌苓始终以高度自觉的女性意识去观照其笔下的女性,创造出一个个强韧的在异国求生存的女性形象。扶桑,小渔,多鹤,菲比等女性形象可以说都是严歌苓心里"包容一切的无限体","只要不被打碎打烂,她一直可以接受"的强者。本文选取严歌苓的作品中的三个寄居异国的女性形象为例,试探析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在异域夹缝中顽强求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2.
严歌苓的作品多从女性视角出发,描写流散他乡的寄居者形象。本文即从她的三部作品(《扶桑》、《小姨多鹤》和《无出路咖啡馆》)来分析探讨她笔下的寄居者群体。无论是卖笑女、普通家庭主妇,还是小知识分子,她们都背负同样的命运。严歌苓以女性独有的敏感,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在对异域文化碰撞中所产生的错位意识传达中,完成了对东西方关系的自省和审视,证实了东方是可以自我言说的。  相似文献   

3.
《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以王葡萄的形象和诸多男性形象的鲜明对比为视角,从王葡萄形象对男性神话形象的颠覆、对男权意识中心与寡妇话语偏见的解构以及女性性欲的重构等三个部分,来探讨严歌苓文本中对男性中心叙事的消解和在已有女性文学的基础上对女性文学的自觉书写。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无一例外都是处于极端环境中的弱女子,然而她们却以超越异性的强大生命力诠释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在严歌苓的小说中,“女性”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唯一的焦点,而是与“民族”、“历史”相融合,在历史的大浪淘沙当中提炼出了她们最纯粹最单纯的内心.她塑造了一个个传奇的东方女性神话,可以这样说,在一定程度上严歌苓为弱者乃至弱势文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说话方式.  相似文献   

5.
严歌苓很多作品都涉及动物书写。作为一个生态人文主义者,严歌苓以无尽温情叙述动物的美与善,以无限尊重“将动物视为生命”,从而建构它们的主体性。但是,由于人性、文化、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复杂原因,动物经常遭受这样和那样的摧残、伤害和毁灭。对此,严歌苓既对诸般“恶之因”给予无情批判,又清醒正视阻碍人们的动物权利意识提升的种种客观要素。面对动物的弱势处境,严歌苓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感伤倾向,但并未因此陷入悲观情绪,理想主义时有可见,这是其动物叙事最可贵的伦理情怀。  相似文献   

6.
严歌苓文本从女性视角解读时代背景下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而雌性的草地》作为其早期作品之一受到研究者青睐。本文拟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运用相关理论,从叙述声音和叙述视角两方面对《雌性的草地》进行解析,以此审视严歌苓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和女性意识的言说。  相似文献   

7.
严歌苓的作品《第九个寡妇》以女性的视角对革命时期的女性生存状态进行了重新书写,对女性的主体意识,自身的价值、人性进行了剖析,以及女性作为历史中的缺席者对革命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汤婷婷和严歌苓是当今美国文坛颇为引人注目的华裔女作家,她们的作品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评论界的关注,从不同的角度对她们的作品给予了解读。从汤婷婷的《女勇士》,严歌苓的《少女小渔》、《扶桑》三部作品出发,以后殖民女性主义为视角,通过文本细读来比较、分析这三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究处在文化夹缝和边缘中的女性是怎样破茧成蝶,重塑自我,对抗男权中心和文化殖民。  相似文献   

9.
严歌苓作为一名当代女作家,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在近年来不断被人们认知扣认可。她的作品内容多以女性细腻写作视角描写海外华人(女性主人公居多)的生存与生活状态,作品风格绝大部分都恰如一首首记述海外华人生活、国内知识青年生活,军旅题材生活和艺术圈人们生活的空灵、灵动的协奏曲。  相似文献   

10.
严歌苓在《陆犯焉识》中首次采用了男性的叙述视角来描写女性,塑造出具有主体性意识的母亲、妻子和情人形象。然而这种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并不完全,这主要是受到严歌苓矛盾的女性观及其对女性主义的谨慎态度的影响。本文在界定女性主体意识内涵的基础上,以作品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为例,具体分析作家是如何建构了女性形象的主体意识,并指出这种建构的水平同作家的个人经历、创作实践与女性主义思想息息相关,因而呈现出两面性,具有中庸的温和姿态。  相似文献   

11.
对女性和人性的关注,是严歌苓作品的一贯主题.<天浴>是这些作品序列里的一个典型存在.远在异国他乡的严歌苓不时回望故国家园,以童年时的文革记忆作底,选取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事性作为其文化栽体,将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人性的思考,从文秀这个具体个案里折射出来.  相似文献   

12.
严歌苓是当代中国移民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在其小说创作过程中,严歌苓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边缘人物形象,对我国的当代文学乃至世界华文文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就严歌苓小说中的边缘人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严歌苓是一位在异域文化语境下热切关注新移民的生存境况的作家。在审视新移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坎坷境遇和多舛命运的过程中,严歌苓更倾向于边缘化女性类群的抒写。本文从严歌苓的小说《扶桑》中的女主人公扶桑的边缘人生出发,结合严歌苓的异域生活经历对扶桑这个女性形象进行诠释,由扶桑的生存境况,以及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所展现出来的女性特有的姿态,探索边缘女性内在的特质与心理,从而探求边缘处境下女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严歌苓的作品一直备受关注,许多研究者都在试图寻找她作品中呈现出的独特的人生体验。底层文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草根文化也早已波涛暗涌,严歌苓笔下塑造了与众不同的女性草根,书写不一样的苦难,通过她笔的女性我们看到了真善美的人性之光,她的人性的赞歌给读者甚至给全人类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相似文献   

15.
"女孩形象"是严歌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类人物,这与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儿童形象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严歌苓笔下的女孩形象一方面折射了作家的创伤性童年经验,另一方面体现出作家细腻而又活泼的女性叙事视角。严歌苓塑造的女孩形象可以分为"文革"与"成长"两大类型,她们均体现出了女性特有的心灵世界和真实丰富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是当代著名作家,创作了一系列非常优秀的作品,但读过她的小说后发现严歌苓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围绕悲剧主题的,严歌苓自己也曾多次提到"我对人性是比较悲观的人......我的经历使我认为人生的悲剧是注定的","我喜欢在悲伤的故事里找到什么价值"。而严歌苓笔下悲情主题中的苦战书写占据了很大的部分,因此本论文以严歌苓小说悲情情主题下的苦难抒写为中心,怀着一颗怜悯和宽容的心来剖析人性的复杂,探索严歌苓小说苦难书写背后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严歌苓小说以纯熟的叙事艺术、多变的题材内容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当代文坛大放异彩。伴随近年来“严歌苓现象”的到来,学术界愈发重视她的创作。目前,学界对严歌苓的小说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技巧、作品意象、比较研究等方面,尽管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就,但是鉴于学术发展的需要,研究者亟需寻找崭新的视角,以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严歌苓作品以隔岸审视的姿态和视角观看中国现代史,展示出东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的华丽光彩。本文以饥饿、集体、英雄与爱为视角,阐述严歌苓作品独特的“后革命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严歌苓笔下的《芳华》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国七八十年代文工团里少男少女的青春岁月,勾起了一代人对美好年华的追忆。本文通过再现小说中几位女性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分析女性由他者到虚构主体再到真正主体的主体性建构过程,以期启示广大女性要拨开父权话语之迷雾,从自身的真实经验出发,建构真正的女性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严歌苓执著于塑造女性形象,关注女性的生存,始终致力于追寻没有异化的女性的自由生存,本文通过文本解读,分析严歌苓小说中的没有异化的本真的女性形象及所蕴含的"地母"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