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造力的计算与评定张斌荣衡量一个人的创造力高低通常只有定性指标,没‘有定量指标;只有大、中、小几个等级,没有数量化的评分标准。那么,能不能对每个人的创造力进行数学计算呢?在《创造学的数理模式》中,重点描述了创造力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创造力的...  相似文献   

2.
创造学是研究人类发现、发明、创造、创新活动规律的科学,其核心内容就是研究人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它与哲学的关系怎样?我们应怎样理解创造学与哲学的关系,在创造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创造学与哲学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创造学的学科建设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创新的日益发展 ,世界各国对创造性人才的竞争 ,引起了高等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创造力开发教育的重视。开设创造学选修课 ,是目前许多学校实施创造教育的措施之一。笔者在担任创造学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对文科和工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 ,其目的在于为以后的《创造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一、大学生一般创造力测试培养和发展一般创造力是创造学课程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大学生的一般创造力主要包括创造的基础知识 ,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工程技能以及创造性风格。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则是发展一般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张阳.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1983年开始从事创造力培养问题研究.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独立研究创造学理论的人之一。从1991年起.他便在教学中积极传播创造学理论,努力开展创造教育,先后在石河子大学开设了创造学选修课.并举办了多期创造学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5.
我国创造学专家罗玲玲教授的新作──《创造力理论与科技创造力》已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创造力理论方面的最新著述,共分4章20节,从最基本的创造力概念和创造力结构入手,认真地分析了国外学者的创造力结构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对创造性思维、创造技法的方法内涵和方法论意义、创造性人格与科学创造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是作者历经十几年在创造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观点新颖、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对于开发个人和群体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尤其对从事创造学和创造教育的研究者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创…  相似文献   

6.
科技团体创造力研究的理论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雍君 《科学学研究》2003,21(5):461-466
对团体创造现象及其规律的探讨,是创造力研究领域近年来兴起的新热点。本文从创造学、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三个视角,分析了科技团体创造力研究的理论背景及相关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创新》2005,(7):47-47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傅世侠教授与东北大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罗玲玲教授合著的《建构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一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著从创造心理学视角出发,以科研课题组为研究对象,提示了科技团体创造力的多因素结构特点及其动力机制,建构了描述科技团体创造力的探索性概念模型,对有关团体创造力的规律性的认识以及对管理科学、创造学的学科建设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明与创新》2004,(1):35-35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智力资源为发展动力的时代,以研究创造的本质、特点、方法与规律,促进和实现创造力开发,并使其在科技、经济、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创造学,就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门最具潜力、威力和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创造力开发:决胜未来的选择》就是我国创造学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具有填补空白和开拓创新特点的一项最新学术理论成果。作者高春梅,系山西大学教授,有多项成果获奖。这部创造学专著由“共生共荣:新科技革命与创造力开发”、“决胜未来:知识经济与创造力开发”、“回顾与展望:创造力开发研究的历史与走向”、…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教育的重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加快教育改革,而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和开发创造力。本文将就物理教学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物理教学中培养创造力的基本方法等作初步探讨。一 、物理 教学与 创造 力之间 的关 系创造力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本领,是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产生或获得前所未有的成果、产品或事物的能力。现代心理学、创造学研究反复证明: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只是后天的教育、社会环境和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其潜在的创造力才有较大差异:一个人如果较好地掌握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就能在学…  相似文献   

10.
创新素质教育的实施模式我国的创造教育或创新素质教育虽然历史术长,但已探索出以下四种基本模式。1.第一课堂模式通过开辟第二课堂,组织课外科技活动,是许多学校采用的创新素质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简单易行,但缺乏素质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属于创新素质教育初级阶段方式。2.创造学培训模式这是创新素质教育的中级阶段模式。通过创造学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创新素质得到提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992年前,我们基本上采用“第二课堂十创造学培训”的模式。但只开设创造学课程,对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仍有乏力之感。特别是在创造学…  相似文献   

11.
创造学的三条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创造学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我们掌握它的学科性质和发展趋向,也为我们研究和传播它提供理论支持。创造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有这样三条: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属性,人的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学习和训练而激发出来,并且可以得到不断提高。这一条基本原理包含着三层含义,其一是揭示了人的创造能力的天赋性,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其二是说明了人的创造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潜在的能力,是一种可能性,要想挖掘这种潜在的能力,变可能性为现实性,需要经过教育、学习和训练等开发活动。其三是说通…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创新,要创新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创造学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学科,是研究人类创新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横断学科。创造学在20世纪初始于美、前苏联,并于20世纪40年代前后成为独立的科学体系,从此,美、前苏联逐渐成为经济大国和军事强国。二战后,美、前苏联称霸全球,成为全球两个超级大国。究其原因,与他们重视创造学研究密切相关。同时,创造学的理论和方法向欧亚各国传播,促进了这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丰富了创造学的内容。以下以美、前苏联、日为例谈谈创造力的开发。一、创造学在美国1.创造学在军事…  相似文献   

13.
潜心研究创造学理论,写出《创造之秘──创造学新探和应用》一书的重庆渝中区区委研究室副研究员吴克扬,在王淦昌、武衡等中国科学界老前辈的期望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从1996年起,相继在本市渝中区两路口小学、中一路小学、五十三中、鹅岭职中展开了全方位的创造教育原创性实验和研究,取得可喜成绩。摒弃“满学灌”──把课堂作为开发创造力的主阵地  在进行创造教育实验之前,吴克扬和两路口小学参加实验的教师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先进学校去考察学习。通过考察,他们了解到全国的创造教育还仅仅是通过一些课外活动进行一些思…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迄今为止,两国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各自走过了不同的发展路程.就两国创造力及其素质(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讲,中国向来重视独创力及其素质,并以其曾经取得的成果赢得了世界的共识;而日本的创造力及其素质却引起了异议,或曰"具有创造力",或曰"缺乏创造力,只会抄袭",或曰具有"二次创造性"(笔者赞同日本具有"二次创造性"的观点).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的创造学(研究)及创造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对两国创造模式的形成及其原因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创造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及其它领域的创造活动,探索其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的新兴学科。我国的创造学研究已有20余年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创造学取得的成绩1.中、小学创造教育面不断扩大,创造教育效果非常明显。2.创造学宣传普及面不断扩大。3.创造学工作者队伍不断扩大,青年学者队伍迅速成长。4.通过会议及各类媒体,交流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与研究成果。5.出版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著作。6.开展了国际学术交流。二、当前存在的问题1.我们对创造学的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要营造有利于中学生创造力培养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发中学生的创造动机;塑造中学生的创造人格;开设创造学理论和方法的课程;组织中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来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3亿,占到总人口的10%,进入了老年型国家。21世纪将是人口老龄化高峰期,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5%。老年人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堪称世界之最。这将迅速地改变着生产和消费、抚养和被抚养的比例关系。加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刚刚起飞的情况下超前出现的,“未富先老”的现实,将使我国面临严峻的挑战。创造学的研究应与时俱进。在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进行老年人创造活动的研究,大力开发老年人创造力,是时代赋予创造学的使命,也是创造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一、…  相似文献   

18.
由于过去创造学本身的局限,把创造力的开发集中在创造方法(多为技法)和发散思维的训练上,就使创造教育得不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上升不到开发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层次上,创造教育必然难于打开局面和持续向深层次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随着创造学理论的发展,对创造性人才成长规律深层次的认识,给创造教育注入了生机。创造教育新的体系明确指出,过去的教育都是为培养继承性人才服务的,“以知识为中心”,要求学生承认、理解、记住知识,通过反复练习掌握知识,整个教育体系都是为这个中心服务。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破除“以知识…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广义创造学的内涵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一)从创造活动分类的角度理解创造学的广义性创造活动是创造学理论体系中第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论,即逻辑起点,如果从狭义方面理解创造活动(例如,有的创造学教材仅仅把创造活动理解为科学发现活动、技术发明活动和技术创新活动),那末,建立起来的只能是狭义创造学。把创造活动理解为包括理论创新活动、制度创新活动、科学发现活动、技术发明活动、技术创新活动、管理创新活动、教育创新活动、审美创造活动、新闻出版精品创造活动、体育新记录创造活动、生态创新活动等11类活动,…  相似文献   

20.
宣传创造学促进发明活动王文光创造学是一门研究、开发和提高人们创造能力的学科,它成为一门学科,绝不亚于教育从宗教分离出来的伟大意义。要促进发明创造活动,就要学习、宣传和应用创造学。人们运用创造学,不但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有利于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