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土”既是全球化话语霸权的产物,是第三世界作家进入国际文化流通市场的地方性标识,也是置身全球化语境的中国作家突破西方主流文化编码的重要依据.王安忆上海历史叙事以空间化的叙史方式与本土化的民间叙史立场,鲜明地体现着其本土性建构的意图.王安忆“本土上海”建构中的文化认同焦虑,既是作家个体文化心理认同困境的体现,也表征着身处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作家本土性建构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地方感成为了旅游学界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同时,全球化趋势也在不断强调旅游地方性建设.两个因子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意味着在宏观层面上要强调旅游的地方性,避免同质化建设;而在微观层面以及软环境建设上,学者要重视开展对旅游地方感的研究.据此,文章描述了旅游地方感与地方性作为两个概念的各自发生语境,探讨了两个概念之间迄今之所以呈现彼此分离状态的原因,建构了有意义的相互关联及其转换.并以镇江西津渡为例,应用文章讨论所得到的理论观点,提出有益于此类古码头遗产旅游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和集体认同是塑造当今世界面貌的两种基本力量。分析和梳理网络空间中的族群认同,对于我们理解当今世界全球化与集体认同之间交织、对抗的基本面貌,拓展网络社会和族群认同研究的理论视野,有着重要的价值。网络互动和集体记忆是解释网络空间中族群认同构建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网络互动是形塑族群认同的社会建构因素,而集体记忆则是促成族群认同形塑的实践机构。  相似文献   

4.
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理论分析框架,以大理双廊白族村为田野点,以乡村旅游社区新兴群体"驻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田野调查,展现旅游情境中"驻客"与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和游客交往互动过程中对社区经济产生的影响,趋利避害,发挥其作为连接东道主与游客、社区与外界的桥梁作用,引导"驻客"参与旅游社区建设和发展,实现旅游产业与乡村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侨乡旅游社区空间是海外华侨华人重要的旅游载体,其空间生产、演变与重构对于增强华侨华人地方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空间生产的理论框架,以福建晋江梧林侨乡社区为案例地,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试图揭示旅游开发影响下侨乡社区空间的生产过程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开发前后,梧林社区空间经历着复杂的演化过程,物质空间呈现“外洋内中”的空间布局,社会空间演化具有跨国联系的典型特征,文化空间上,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作为其演化的内核;(2)旅游开发介入下,侨乡物质空间呈现符号化,社会空间上以血缘、亲缘为核心的内部社会关系逐渐疏离、华侨与侨眷的情感联系日趋衰微,文化空间呈现家国文化展演、传统与新兴文化的融合并存等变化;(3)根文化与荣耀思想影响下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的互动生产建构了独具地方性的侨乡空间,旅游开发影响下以政府为代表的权力话语主体对空间生产的主导,以旅游开发商为代表的资本话语主体基于利益的追逐而表现对游客的迎合和与政府的合作、当地居民自下而上的认同与顺应、海外华侨“在场”与游客空间想象等结构性力量共同构成了侨乡社区空间生产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政治研究的语言学转向,语言慢慢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而文化认同又是国际关系领域一个重要的议题。一个国家行为体在与其他行为体互动过程中,如何建构文化认同是全球化环境下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则是选取了语言的角度,结合后结构主义的理论来讨论语言在建构文化认同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壮锦艺术是前工业社会壮族民族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征形态,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而今,随着民族文化资源的日益资本化,在全球化语境下,壮锦原有的符号体系不断被重新建构与阐释,一步步被编织为壮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以其根植与壮族文化土壤的特质,重构地方与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旅游发展对民族旅游社区的社会文化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泸沽湖周边的摩梭人拥有独特的依母系血缘传承大家庭形态。现代化进程以及旅游发展背景下很多地区摩梭人的家庭形态发生了不同趋向的变化。本文运用质性研究和数量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男性在摩梭社会所扮演的角色这一视角切入,对开发旅游的落水下村和未开发旅游的开基上村以及环境极端闭塞的利加咀三个摩梭社区进行截面比较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在形式上使传统摩梭家庭形态得以维系,这是社区旅游管理体制、经济条件以及婚恋选择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男性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是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前沿问题的尝试性研究,从男性视角切入问题,是对国内相关研究中男性研究缺失现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民族旅游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过程,游客与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差异带来文化的传播与互动,对民族文化造成不小的冲击,游客求异的旅游需求与地方性知识保留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明显。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对于民族旅游中的民族文化作出一定的调适,通过传统文化的再造来达到一种象征性的真实,将民族旅游中的矛盾与冲突转化为互赢互利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0.
留存于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古老仪式,作为民间宗教信仰文化的表征,历来颇受各领域学者们关注。文章在旅游情境中透视乡村仪式"展演",并与之文化变迁做尝试性地辩证讨论,认为作为"展演"的乡村仪式是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旅游蓬勃发展的产物。"地方性文化"在"社会剧场"中呈现出剧烈而明显的文化变迁,它影响着地方认同而又被其影响,需要协同社区参与发展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文化地理学对于"地理"的理解和研究范畴,己经超越传统的地理学,是对基于地理环境的文化空间进行深度理解与符号诠释的学科.民俗学作为研究"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与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借鉴.村落内部的口述记忆是获知空间表征的重要途径,表征可以借助记忆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化主体赋予外界的自然景观和物理空间以地方性的内部想象、发明与建构,将自身的种种现实需求(如意识形态结构、地方安全感、文化资本)投射到外部世界,产生了村落特有的空间表征,即复杂的空间观念、情感与态度.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是一个通过经济的扩张而推行其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的历史过程.全球化、社会的转型和网络的普及给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带来了与传统革命文化完全不同的很多新符号的冲击.如何引导青年学生以自觉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全球化语境,在积极的适应中理性地建构自身的文化认同,成为当前教育界面临的一道课题.  相似文献   

13.
难忘旅游体验是旅游体验效果的重要体现。以徽州文化遗产地游客的游记为基础文本数据,借助扎根理论方法,构建难忘旅游体验的建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首先,游客的难忘旅游体验建构是从出发前的预期体验开始的,经由在场体验,再到追忆体验。预期体验是难忘旅游体验的基础,包括追寻体验和逃离体验;在场体验是难忘旅游体验的主体,包括感官体验、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行为体验;追忆体验是难忘旅游体验的升华,包括回忆评价、地方依恋和自我发展。其次,难忘旅游体验是游客个体与旅游情境积极互动的结果。预期体验、在场体验和追忆体验之间存在内在的线性关系和耦合关系。最后,难忘旅游体验记忆内容呈现出时空流动性、场景变换性、叙事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泸沽湖是摩梭人文化旅游目的地,也是四川、云南两省共有的湖泊。文章通过川滇两岸区的比较研究,描述了两者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水平上的明显差距,分析了两者在民俗旅游经营模式上的差异性和共同点。指出其景区基本格局是在政府主导的自主开发模式下,各村寨呈现出多元旅游开发经营模式。在川滇携手共建、统一管理泸沽湖的未来,也应当尊重各摩梭村寨社区的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5.
百年泰山电影创造了关于人猿泰山这个超级英雄的神话。泰山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蕴含着全球化与本土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国族与性别等丰富的所指意味。银幕上的超级英雄从无所不能到无所适从的演变,象征着美国的国家身份认同和现代社会个体的自我认同,隐喻了全球化语境下普遍的心理症候。在泰山故事被建构为神话的过程中,好莱坞电影向世界观众传播着隐蔽的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其传播策略对中国电影的全球化传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中,古村落的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互动必然会进行文化的重构,并将其作为文化旅游产品"真实"地搬上舞台向游客展示。以桂林市兴安县秦家大院为例,在旅游语境下古村落的文化重构是历史记忆的反映,是村民的文化自觉,是乡土社会的文化适应,并为旅游者提供一种"舞台真实"。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积极地看待旅游文化包括"地方"对自身历史解读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文对民俗旅游的现代化建构及其建构性真实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在民俗旅游的现代化建构这一过程中,在政府、企业、地方精英及民众力量的作用下,民俗被平面化、瞬间化、形式化,游客的旅游则成为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途径和经济增长的新领域.产业化过程涉及到政府、企业、民族社区群众,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进而推向市场,必然会打破原有的民族社区主体建构.社区主体建构与民族文化产业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循环的,因此,产业化必须重视社区主体建构,只有建构起互为主体的社区主体,才能把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双赢"、"多赢"的产业,才能建构起和谐的社区.  相似文献   

19.
旅游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它与文化密切相关.旅游英语通过隐喻这种思维方式能缩小因文化差异所引起的中西方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旅游英语中隐喻的构建与普通英语中隐喻的构建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但又存在特殊性.其中旅游英语中的目标域可以是普遍的事物,也可以是游客文化语境中的事物,而且游客文化语境中的事物常常是目标域的最佳选择.本文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旅游英语中隐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现代客家建构,是对没有历史和记忆、不能形成认同的文化全球化的反抗,目的是建立起客家人的文化认同,在文化全球化中占据属于自身的文化地位。国内客家的认同更多地烙印上了经济目的,是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吸引海外投资而进行的一场全民性客家建构。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发现和建构,对于凝聚客家人的文化认同,推动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