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50-152
龚贤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家,它是"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无论从绘画风格、笔墨运用和意境表现上都有独特的面貌。本文拟通过对龚贤绘画作品的分析和研究,解读龚贤山水画的笔墨形式特点和绘画风格的形式美内涵。  相似文献   

2.
广西当代山水画风格是指20世纪60年代阳太阳提出要创立“漓江画派”后,以广西秀美山水为主题,表现广西本土美术资源,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南方的新田园画风。广西山水画独特的风格特征主要是题材地域性;内容写生化、生活化;构图独特;意境质朴。  相似文献   

3.
山水画产生于中国晋、宋时代,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开始在山水画中有所反映。从此,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在整个山水画史中从没间断过。 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山水画作为人物画的陪衬而出现,其在山川景物环境的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当时的山水画形象创造尚处在稚拙阶段。 和顾恺之同世的宗炳所著的《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山水画论,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打破了"四王"保守思想在山水画坛的统治地位,山水画重新焕发出生机。各地的山水画派层出不穷,山水画家们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复兴运动,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涌现出了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山水画大师。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山水画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由于对山水画传统的蔑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美、写意性等美学思想被西化的写实所取代,中国文人山水画的传承脉络已经断代。20世纪发展到当代,已经跌入山水画发展的最低谷。  相似文献   

5.
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隋唐时代,中国山水画已经成熟,展子虔《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盛唐的吴道子进而发展了简练而又写实的山水画法。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在真实描写大自然并表达一定的审美认识上达到高峰。继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分别开创并继承南北山水画派之后,北宋关仝、李成、范宽三家鼎立,各擅胜场。北宋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围绕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核心意境问题,系统地总结了经验,使中国山水画理论更加体系化。经过南宋画家对寄幽情美趣于精粹景色中的探索,至元代尤其是元四家,山水画又出现了重视主观抒发与风格创造的新高峰,也完成了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李琼 《文教资料》2009,(2):89-91
谈论黄山、新安画派、黄山画派,目的在于认识黄山画派、新安画派对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影响,认识黄山文化在我国山水画中的重要地位,更在于认识黄山画派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以及其在当代世界绘画艺术多元格局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形成及地位意义岁月悠悠,在人类文明的艺术花园里,中国书画这片奇葩始终坚韧而灿烂地盛开着。在这簇花丛里,艺术之神又尤其眷顾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六朝古都南京——产生在清代前中期的金陵画派和近现代的新金陵画派,便是她呵护的两株珍卉。  相似文献   

8.
传统山水画至明初,宫廷画兴起,由于统治者的专制,画坛出现以南宋线硬、笔强、墨重院体画格的"浙派"和以元人重气、抒情、尚韵元人画格的"吴门画派";到明末清初,"松江画派"追求古雅笔意、柔美高清境界,它们为风格多样的清代山水画打开了发展路径;清代画派林立、风格多样、笔墨多元,为开创近代山水画高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明代“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文征明,擅丽山水、花卉、人物各类题材,尤以山水画成就最为卓著,兼能青绿、浅绛、工细笔水墨、粗笔水墨等各体。其中,细笔山水是他的主体风格,影响后学至深,开创一代风气。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从隋代展子虔《游春图》谈起,叙述了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的各朝代著名山水画家和他们的作品风格,并以此为线索,论述中国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在论述的同时,把他们归纳为三个时期,即一、独立画种的形成期——隋唐时期的山水绘画;二、风格多样的成熟期——五代两宋元时期的山水绘画;三、画派众生的发展期——明清时期的山水绘画。  相似文献   

11.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画家、理论家 ,他提出了山水画中南北宗之说。南宗画用笔文 ,北宗画用笔硬 ,并确立了南宗画在艺术史上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重大变革,尤其是元四家山水画代表了元代最高水平,其抒情写意的风格影响了以后的中国画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明代中后期发端的吴门画派山水画是明代最重要的画派,其代表人物沈周和文征明代表了整个明代的最高水平。吴门画派山水画继承和发展了元代山水画,集元代及以前山水画的众家之长,形成自身风格特点。两代山水画风格既有承继又有变革。  相似文献   

13.
"卧游",表明宗炳要以欣赏山水画的艺术美代替欣赏自然山水,因为在山水美的欣赏中,可以实行对"道"的观照,"卧游"同样能满足人们对山水的渴望。宗炳既是中国山水画的实践者,又同时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建设者,他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篇山水画论。他把孔子的"仁者乐山"与道家的"游心物外"融为一体,作为欣赏自然美与创作山水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抒情写意的最高峰。元画以高逸为尚,放逸次之。倪云林的山水画是高逸的最典型代表,是中国山水画史上高逸的颠峰。倪云林创作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语言,把中国文人画发展到空前完美的形式。倪云林的绘画形式在构图、章法、笔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画面布局有自身的艺术规律,这些画面语言组成空阔、平淡、幽静、萧疏的意境。通过对倪云林作品形式的研究,深入体会倪云林的绘画艺术,更好的对倪云林的绘画进行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画中有诗”是研究诗画关系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话题,然而与之相关的论述实在罕见。“画中有诗”的具体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物故事画犹如叙事诗,画面可以再现历史内容;二是山水画犹如山水诗,山水诗、画的意境是十分相近的;三是寓意画犹如寓意诗,画中寓意增强了绘画的审美功能,这种画风已经成了绘画的主流。“画中有诗”是没有争议的,然而画中之诗是否能被观画者品出来,这与个人的艺术修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范宽山水画符号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范宽传统山水画符号,实际上是在和这位山水画大师对话,假想这位古代绘画大师为什么那样处理它的山水画符号,多了解他的艺术思想和符号领域,找出范宽的山水画符号能在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的原因。通过研究临摹,体味其符号学的妙处。最后做到闭上眼睛,范宽的山水画符号的风范和这些符号的背后所表现出来的人格个性、音容笑貌都出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7.
宗炳《画山水序》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篇论述山水画理论的重要著作,学术界对《画山水序》的各种理论命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宗炳在传统山水画创作远未成熟的情况下,建构了系统的山水画理论,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却是非常薄弱的。慧远强调以"形象"的审美体悟本体的"形象本体"之学,为山水画理论的建构奠定了思想基础。宗炳追随慧远并接受"形象本体"之学,这是形成《画山水序》前瞻性的山水画理论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读写实油画     
“写实”是一种基本的绘画方式,是一种创作方法,也是一种艺术手法。写实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绘画艺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实油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补充,是时代的需要和时代的产物。写实油画同时拥有广泛的空间和永恒的魅力。在中国油画的百年历程中,经过几代画家的开拓、进取,写实油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一直是中国油画的主流,在中国近代油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新写实小说"创作在大众文化潮起中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共存的语境中,原以精英姿态出现的新写实小说作家们的写作处于在两者之间摇摆的状态。这造成了新写实小说身份的变异,并使其陷入无奈存在与期待突破的双重境域之中。透视新写实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特别是池莉近年创作的转向,可勾画出新写实小说在90年代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0.
方方从《风景》起以中性写作姿态一直致力于“新写实”创作,2000年的《乌泥湖年谱》顺应世纪之交长篇小说潮流,追求现实主义风格,既是对前期体和风格的一次突围,也是对私语写作的一次突围。但同时也出现技术和经验失衡的状况:史料过重过真,原创性不够,这是“突围”中的“停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