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产教融合驱动的双创人才培养机制,既符合行业高校培养支撑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又适应当前行业高校双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产教融合驱动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应突出服务行业产业发展的导向、汇聚多元创新要素和创业资源、构建政产学研全过程协同育人,实现双创教育链与行业产业链融合、政产学研多元主体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双创人才.  相似文献   

2.
广西工贸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发挥技工院校优势,通过整合电子商务专业群,以创新创业为目标,发挥“村、企、行、校”四方优势,构建了“供销、教产、学做”多元融合的双创基地,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创型教师队伍,着力构建新时代高校双创型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提升创新创业教学产出效果。通过优化师资来源与结构、培训培养与国际化、完善考核与激励制度、配套校园服务,构建四位一体的双创型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架构。双创型师资队伍主要通过实践育人和产学研协同育人两种模式来实现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进而通过两种育人模式的产出效果闭环反馈,支撑双创型师资队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契机,将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创新创业人才作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构建的根本目标。在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构建,进而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推进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地方高校双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保障。通过文献研究、社会调研等方式分析地方高校双创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指出双创教育存在师生结构比例不协调、教师专业技能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现实问题。结合现有高校双创教师队伍建设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地方高校应当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外引、内培"培养机制、"三阶"教师培育体系、"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全面优化双创教师队伍培养路径,提升双创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助推双创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必修课程,当下社会急剧变化与发展,导致各个行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而目前“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并没有实现有效结合。本文重点观测、探究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具体策略。双创课程既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也是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其课程本质就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双创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双创教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围绕设计顶层制度、培养师资队伍、教材培育与建设等方面开展双创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基于“技能甘肃”建设背景,通过梳理我国“双创”教育历程与现状,系统地分析了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在营造育人环境、更新育人理念、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打造多元教培模式、建立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追踪反馈机制、聚焦新时代旅游产业对人才新需求和新变化的条件下,探讨了构建形成系统化、跨领域、宽口径的人才教育理论体系,实训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的路径,对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和打造“技能甘肃”具有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
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反应出不同受教育者的能力,从而帮助雇主从劳动力市场中筛选求职者。筛选假设理论视阈下,构建工士学位制度的政策目标是促进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协调发展、高等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构建工士学位制度的功能为保障技能创新型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优化技能创新型人才的筛选,关联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维护技能创新型人才的权益。构建工士学位制度需要制定保障工士学位合法的政策法规,形成院校自主的工士学位授予标准,形成基于市场动态调控的工士学位制度,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工士学位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9.
新商科理念以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将专业教育、“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双创”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思政教育则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政治方向,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型、应用型和国际型复合特征的“三型人才”。因此,需要构建“专思创”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课程—教学—评价”三级进阶模式、“实训—实践—实战”三层递进模式和“课程—教材—导师”三维贯通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台湾在面对高等教育供过于求、产业结构转型、少子化及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开始实施高等教育人才培育制度改革,希冀通过改革高校治理结构,发展多元自主的评价制度,创新人才多元培育的机制,加强国际化以培养具备竞争力的未来人才.其在改革的组织运作中,体现了政府主导和产学研合作的特点.在中国大陆建设创新型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背景下,审视台湾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启示我们应社会发展需求,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制度进行协同式改革,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以形成强大的人才效应.  相似文献   

11.
探索构建本硕贯通的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校提升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面对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社会科学领域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是要在分阶段培养的基础上实现理论贯通、经验贯通和表达贯通."三个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以学术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又能满足不同培养阶段有着不同职业发展规划的学生的多元发展诉求.同时,"三个贯通"有助于高校真正走出以教师为主体的认识误区、以专业为中心的知识传授误区、理论和实践相割裂的人才培养误区.  相似文献   

12.
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现代农业多元人才是农业院校的历史使命。本文从农业双创人才培养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培养农业双创人才的必要性,探讨了农业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农业双创人才的创新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3.
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贯通培养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高中-大学”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面临思想观念和认识、培养过程和实践、政策供给和制度层面的现实阻隔,在实践中应树立“整体系统”观念,探索人才培养多元通道;注入“终身发展”内涵,完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营造“协同育人”生态,构建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重庆市旅游职业人才现状和培养需求,提出通过建构合理的职业技术教育层次体系、实施中高职贯通,贯通终身培训等对职业人才实施贯通培养.同时,实施贯通培养要处理好企业参与、旅游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学生学习和结业方式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实践中构建“重心下移、以校为本,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多元交流、有机融合,民主、开放、有效”的县域中小学教师研修体系。它既是县域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组织管理的基本模式,也是县域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实践操作的运行机制。县域中小学教师研修体系的确立及其作用的发挥,需要有目标引导、制度约束、评估督导、激励推动和政策支持等若干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16.
郑剑  李伟 《教育教学论坛》2019,(30):127-128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以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通过制度建设、团队建设以及资源建设,全面构建“双创”校内实践基地。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创新工作室为例,以校内创业项目为依托,阐述双创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践,为同类院校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一些旨在提升高职院校发展质量的宏观政策不断推出,以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为主要目标的“双高计划”更是为高职院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从“双高计划”实施的现实背景与政策要求出发,通过以章程为核心,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权力清单,明确权责关系;完善组织架构,增强协同能力;拓展参与渠道,构建运行机制等途径深化多元协同治理探索,提升整体治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引擎.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服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越发重要.我国一些高校为了顺应时代特征积极创新了科技服务人才的培养模式,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其科技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研究发现:美国的科技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制度创新、校园环境优良等三个特点,该培养模式能够为美国提供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科技服务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校培养科技服务创新型人才的启示是: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注重基础阶段的通识教育;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与科技服务;重视学生的双创能力,提倡高校办学规模的合理性;以培育出具有品质与复合特性的人才为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对于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不断提升,以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录取以及强基计划为代表的高校多元化招生录取模式应运而生,但三类模式在制度设计及人才选拔方面均有局限性。未来的多元招生录取发展可以将三类招生录取模式进行融合统一与深化,构建形成“分类分层,综合评价,贯通培养”的全新高校多元招生录取融合模式体系,并在效率性、特殊性、公平性上进行效能保障,形成一条符合我国特色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化招生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20.
姚佩芝 《教师》2022,(6):108-110
新时代背景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新文科建设等国家战略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提出了要培养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文化的多语种应用型人才,并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明确了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和基本要求,构建了"团队领衔、校企融合、双创协同"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拓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