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发展迅速,酒店服务技能大赛赛项众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各省选拔赛和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四大类。研究职业院校酒店服务技能大赛概况、职业院校酒店服务技能大赛综合对比分析和大赛反思,有利于促进大赛健康发展,培养更多优秀选手,从而实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养更多酒店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举办带动了职业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技能大赛成为各职业院校检测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一个平台,加快了中职计算机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改革的步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训、以赛促建”的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成绩反映了地区职业教育的水平,为提升技能竞赛的成绩,需要对赛前的备赛训练进行系统性研究与分析。以2022年上海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赛队的备赛情况为研究主体,分析备赛中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依据历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大赛奖项的省际分布结果,分析我国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成效的省际差异,发现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成效省际不均衡特征十分明显,呈现明显的“东中部强、西北部弱”的特征,同时居于头部的省份间竞争十分激烈;省内院校间的不均衡性更加严峻,绝大多数省份长期由一所院校独占鳌头。据此提出要充分发挥会计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提效”的职能,通过“师资交流”“教学示范”“经验分享”等手段,最终实现全省到全国的所有职业院校职业能力培养成效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5.
技能大赛对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精湛的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如何培养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是目前职业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结合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赛项参赛选手培养实践,从制度保障、参赛选手选拔与培养、指导团队建设等方面探索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培养机制,使学生通过"院赛-省赛-国赛"逐级冲刺历练,成长为具备强有竞争力的技能工匠人才,实现"教、学、赛互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各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研究与实践平台,践行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融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环境监测与治理"技能大赛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分析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环境监测与治理"赛项内容,着重探讨高职职业技能大赛如何引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阐述其对高职院校环境类专业的教学导向作用,为职业院校该类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课堂革命”是我国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途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逐渐成为天津市职业院校透过竞赛提升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鉴于此,文章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课堂改革案例,展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课堂革命”深度思考和研究,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胡霞露 《高教论坛》2013,(2):101-104
职业技能大赛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是职业教育的试金石。大赛对于推进职业院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具有方向指导意义;大赛的评分体系更是大赛的直接倡导者和引导者。本文通过对全国酒店餐厅服务技能大赛评分标准的剖析,提出针对不同的行业大赛制定不同的评价体系,如餐饮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所侧重的重点应有所不同,企业侧重其经济性、实用性和环保性,职业院校则可侧重其观赏性与艺术性等。旨在使大赛评分体系更趋完善,为后续职业技能大赛提出公平、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正确引导职业大赛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理念后,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职业院校的宗旨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本文旨在研究在技能大赛中形成的学训赛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在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构建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孙海军 《成才之路》2013,(10):71-71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年了,五年来技能大赛竞赛项目越来越广,参赛师生越来越多,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已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可喜局面。以比赛为突破口,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下面,以2012年机电一体化项目技能大赛江苏省赛和全国国赛为例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学生竞技比武的大舞台,已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成为企业用人选拔的一个窗口.高职院校通过选拔学生参加各种类别的技能大赛,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大赛也获取了大量专业建设的指导信息,为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依据.文章在总结各种技能大赛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专业建设思路,并阐述了实施措施和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技能大赛是推动“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以“赛”为纽带推动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新模式的改革,其核心是引领学习者职业能力成长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从育人模式、课赛标准、工程教育、分级赛制、教师团队、转换成果等方面探索实践“课赛”深度融合,提高参赛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技能大赛:高职院校教改之“风向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经验和教学实践,探讨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提出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不要"为赛而学"、"为赛而教";高职院校要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以赛促赛,以赛促学,文章对2018—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成绩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近两年参赛人数分析、导游服务赛项竞赛内容分析、赛项获奖选手分析、各环节成绩分析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技能大赛促进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毕业生要求的现状出发,探讨了职业院校以校内外技能大赛为载体,树立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活动观,推动职业院校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们在2013年岁末盘点年度
  关键词时,“中国梦”必然会成为首选。同时谁也不能否认,占据了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半壁江山、规模居世界首位的中国职业教育,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连续举办了6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从其参赛规模、赛项覆盖面和社会影响的不断提升便可窥一斑。2008年至2013年,大赛的主办单位由11家增加到31家,承办地由天津一市扩增到15个分赛区,赛项由24个增加到100个,参赛选手从1862人增至万余人,参与企业从近百家增长到近千家。目前,我国已基本构建起国赛、省赛、校赛的全国职业院校大赛体系,“人人都参与、专业全覆盖、层层有选拔”的局面进一步形成。大赛已成为职业院校师生追梦圆梦的舞台。6月28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出席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时道出了她的殷切期盼---希望职业院校学生珍惜学习机会,练就过硬本领,砥砺意志品质,把个人梦、职业梦融入国家梦和民族梦,用双手开创成功之路和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7.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是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针对赛项的整体要求与具体分项,反思在课程设置、课程标准,以及具体的课堂实施中的问题,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在备赛过程中,实现了职业素养的快速提升。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赛项、学生的专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的角度出发,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备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已经连续举办了11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5年来累计超过6万人次参加总决赛,而县级、市级、省级技能竞赛的参赛人数已经数以百万计了。各级各类竞赛,特别是职业院校师生技能竞赛,产生了数以万计的技能新秀,发挥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作用,激发了职业院校学生学好技能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推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是,近年来不少职业学校因为要让学生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创新大赛而长时间停课备赛(还有一些学校为  相似文献   

19.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理念已成为职教行业和社会的共识.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之一的英语口语技能大赛,势必指导和影响着高职英语教学.文章针对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的参赛情况及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做到“以赛促练、以练促改”.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技能大赛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开展得如火如荼,技能大赛对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科学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