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年前,我和父亲一起旅游。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一个山间小镇,走进一个小吃店吃饭。店里人挺多。我们看到一张桌旁坐着一个年轻的母亲,她打扮得很利索,抱着孩子,身边还有个包。我走过去,问:“我们可以坐这儿吗?”她微笑着点点头。那个母亲哄着孩子,一边笑,一边给孩子喂饭。孩子约有两三岁大,很可爱张大嘴巴等着妈妈用勺子喂。我在一旁,好像感觉到有点异样。对,是那个母亲的动作。她把孩子放在右腿上,双手抱着,然后,用嘴咬着勺子的一端,很熟练地低头在她的盘子里舀菜,再喂到孩子的嘴里。开始,我以为她在逗孩子玩,但她那麻利的动作,告诉我另有…  相似文献   

2.
这次到美国帮女儿带孩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美国人特别善于利用视频教育孩子,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我的两个外孙女都是在美国出生的,大丫4岁,小丫2岁,都上幼儿园了。每天,女儿从幼儿园把她们接回来,两个孩子先跟我们老两口儿待一会儿,然后就分别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开始看视频。这段看视频的时间正好也是女儿的做饭时间。每到此时,我的两个外孙女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教育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的邻居中有两位年轻的母亲。她们都有一个5岁男孩。其中一位母亲常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尊敬老人,团结小朋友,对人要友爱。另一位母亲说要想让孩子适应这个社会,就要从小从娃娃抓起。她对自己5岁的儿子说:你长大了要孝敬妈,妈有钱。你对妈好,妈的钱就全是你的。你从小就要立志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挣大钱,过好日子。”她还把她的理论落实到行动上,孩子多吃一点饭,妈妈会给钱;孩子自己穿衣服,妈妈会给钱;孩子打酱油回来,妈妈更是眉开眼笑地给钱……这孩子就在妈妈金钱的激励下“茁壮”成长着。渐渐地我发现,这个用金钱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4.
编辑方竹玲孙智正我丈夫安德鲁37岁,我也已经35岁了,我们还没有生育孩子。安德鲁的哥哥有3个孩子,妹妹也一样生了3个孩子,因此,安德鲁的父母很为我们着急。每当安德鲁的父母从新泽西过来看我们时,他母亲总是拉着我旁敲侧击,她会忘记自己“坚决不问我”的决心,忍不住问我:“你们不想要小孩吗?你们的婚姻不会有问题吧?”安德鲁的父亲很少说话,但我知道他也很关心这件事,他妻子是代表他们俩来问的。生养孩子的压力,使我们20多岁时,甚至到了30岁后,还是很犹豫究竟要不要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安德鲁的父母对此事的关心让我很烦躁。我觉得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一岁多的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睡觉,上了小学自 己挣钱; 在德国,小小的孩子自己拎个袋子去游泳;嘴里叼个安慰奶嘴,自己在家附近的游戏场玩沙…… 在美国 美国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就独立活动。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已吃饭。父母把孩子放在高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面前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动手吃,如果孩子不想吃,父母决不喂。饿了,下一顿就吃光了。绝对看不见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睡觉也是如此,很小的婴幼儿就独自睡在有小栏杆的床上,父母只在半夜起来照看几次。 在美国,家长、老师和其他人对待孩子如同对待…  相似文献   

6.
我的小闹钟     
孙名先 《师道》2010,(4):58-58
我结婚比较晚,单身时一直住在母亲家,两个姐姐的孩子又时常到母亲家小住,所以对两个小外甥非常熟悉。眼看着他们将大把大把的时间浪费掉,我苦劝无用,只能在心里暗暗地下定决心:等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定好好教育他(她),让他(她)懂得时间的宝贵,从而珍惜时间,利用好时间。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09,(Z1):19-19
3年前,我和父亲一起旅游。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一个山间小镇,走进一家小吃店吃饭。我们看到一张桌旁坐着一位年轻的母亲,她一边笑,一边给孩子喂饭。孩子约有两三岁大,很可爱,张大嘴巴等着妈妈用勺子喂。那个母亲把孩子放在右腿上,双手抱着,然后,用嘴咬着勺子的一端,很熟练地低头在她的盘子里舀菜,再喂到孩子的嘴里。开始,我以为她在逗孩子玩,但她那麻利的动作告诉我另有原因。  相似文献   

8.
十、让孩子吃好 每一位当母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大口大口地好好吃饭,长得结结实实的。可许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要让那张小嘴巴乖乖地动起来还真困难。这不,我的女儿在未满周岁时,吃饭就开始捣乱了。喂饭时,她手拿勺子到处“侵犯”,还把饭菜往我们嘴里塞,不仅她自己吃不  相似文献   

9.
贾庆文 《海外英语》2006,(12):34-35
当我四岁时,我把父母的胡桃木梳妆台上咬上牙印。他们没有看到我做这件事,但一次被发现了,他们并没有责备我。相反,40年来母亲充满深情地将牙印上的灰尘擦去。当我长大后,我问她为什么她从不将梳妆台的表面整修一下,她说,“我只是不想这样做。”直到我自己有了孩子我才能够完全理解这种情感。回忆孩子小时候的事情是人生最开心的事情之一。我的长子阿利屋夏如今20岁了,在外面上大学,但他少年时代的生活印记在我们房子里外到处都是。当他长大以后,我完成了使他长到门框边框的职责。偶尔我让他在靠着门框站立,测量他的身高,然后让他蹲到我们当…  相似文献   

10.
让儿子每天叙述他的幼儿园生活,培养他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1984年,儿子刚3岁,我就考上了辽宁大学干部脱产班,离开大连到沈阳学习。担心妻子一个人带孩子忙不过来,我说:“把儿子送长托吧!或者请老人帮忙带一带。”她说:“还是我自己带吧。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怎么好把责任推给他人呢?每天见到孩子,教起来才会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1.
女儿是在国内长大的,到五岁时,吃饭还要人喂。记得有一次哄她吃饭,我用调羹舀了饭,又挟了一些菜在上面,然后把调羹搁在两根筷子上,筷子的一端朝向她的小嘴,说道:“火车开来了,要进山洞了!”女儿便把小嘴张得大大的,一调羹饭菜就这样塞进嘴里。轮到女儿养育孩子了。小外孙笑笑出生在美国,快满一岁时,我去美国看望他。当时他已经断乳,吃的是牛奶、罐装的各种蔬菜糊、现刨的苹果泥和像小号羊眼圈那般大的玉米圈。牛奶、蔬菜糊和苹果泥由我定时喂他,玉米圈则定时倒在盘子里由他自己抓着吃。随着小外孙的牙齿越长越多,我们给他吃的东西也渐渐“粗…  相似文献   

12.
有位朋友问我,他五岁的女儿吃饭时总是故意捣蛋,赖着不吃或是边吃边玩,一顿饭常常要拖一个多小时,什么法子都使了,却不见有多少效果。我给他出了个主意:规定好吃饭的时间,时间一到,不管孩子是否吃完。把饭菜全部端走,不到下顿饭时间,即使她喊饿,也不准吃任何东西。几天后,朋友高兴地告诉我说:“这法儿挺灵,小家伙吃饭时再也不敢故意拖延时间了。”有个成语叫“自作自受”,意思是说自己种下苦果,  相似文献   

13.
那天的菜很丰盛,又不逢年过节的,我觉得有点奇怪。父亲和母亲坐着,脸上有笑意,可是有点牵强,特别是母亲看我的眼神,依依不舍,这样子,只是在她出差时才有,我问她是不是要出差,她伸出手抚摸我的脑袋,让我吃饭,他们都小口小口地吃饭,不像我吃得很香,那时我还想着我参加作文比赛《我的父亲母亲》怎么写,谁知这是最后的晚餐。吃完饭,父亲说有一件事要对我说,他看了一眼母亲,母亲点点头。他说,他和母亲已经离婚了,早上办的手续,母亲把我揽在怀里,她搂着12岁的我的肩头,眼泪飞快地流了下来。父亲说,离婚是我们的事,你是我们的女儿,这个不会变。后来…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时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名叫尼娜的孩子在9岁过生日的时候,妈妈和奶奶给她做了一块很大的生日甜饼,然后,请尼娜的同学来给她庆贺生日。那天,妈妈特意在桌上铺了一块新桌布,小同学陆续都来了。这时,尼娜对母亲说:“奶奶吃饭的时候,手老是颤抖,勺子放不到嘴里去,会把汤洒在新桌布上,同学们也会笑话我,今天是不是别让奶奶与我们一桌吃饭了。”母亲觉得孩子的要求是非常错误的,但今天是她的生日,小朋友们都到了,怎么办呢?最后,这位母亲很果断地决定,打骂没有必要,但教育必不可少,她对尼娜的同学们说:…  相似文献   

15.
外孙女付旭自打一岁半上小托班起,就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因为她父母在厂里上班,离家太远,实在照应不过来,所以这孩子等于让我“承包”了。 把孩子放到我这儿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生活有规律,因而假期我自然不会打乱孩子正常的生活。一般情况下,放假后我就和孩子一起订好暑假作息时间表,讲明上午、下午各干什么。通常,上午小外孙女要写写字,做做简单的数学题,画画画。快上小学了嘛,得让她先适应适应。午睡之后,她弹弹琴,我给她讲一两个故事,再一起做做游戏。此外,学说普通话,做手工也都安排在下午。比如,今年寒假,我教会了她钉钮扣。刚开始她  相似文献   

16.
一顿午餐     
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明天,就看我们今天有着一些怎样的孩子。亲爱的孩子:我将于下周四进城来,你若能陪我去某处吃饭就太好了。你的姨妈:娜迪亚娜迪亚姨妈是我母亲的姐姐,母亲生病时,她就把我当做子女照顾。她对我们要求很严,但从不做愚蠢的限制,只要求我们不影响他人,对自己也没有危险,我们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相信她相当富有,可是她却居住在乡村的农舍里,只有一个女佣照顾她,帮她料理家务。一年中她进城一两次,买衣服或者是看表演。这次是我上大学一年级时。我父亲有一个大家庭,我每月只有5镑钱做生活费,这本该够用了,可是我却时常感到…  相似文献   

17.
平分母爱     
我是母亲唯一的孩子,按理说她会在我的身上倾注所有的爱心。然而母亲却把这份爱平分给了两个孩子———我和表弟。由于舅舅、舅妈都是生意人,长年累月在外边跑,忙得不亦乐乎。于是在表弟3周岁时,舅妈便将他托付给我的母亲。那年我才8岁。我的母亲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纺织工人,厂里的工作制度是“三班制”。母亲每天要持续8小时的工作,回家还要照顾我和表弟。父亲因不理解母亲的做法而暂居到奶奶家。母亲默默拭泪却毫无怨言。因为辛劳,年仅38岁的她便已经“视茫茫而发苍苍”了。周末便是我和表弟最快乐的日子了。母亲准会忙里偷闲,带我们逛商…  相似文献   

18.
《早期教育》2000,(6):33-33
对儿童独立性的培养,以美国最为突出。美国儿童自二三岁起便独居一室,稍大一些的孩子有了恐惧心理时,大人便买一种专门的灯,安在孩子的卧室里,彻夜亮着驱逐黑暗。在美国,一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让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吃饭。在幼儿园,几个月大的孩子竟然要独自喝水喝奶,两岁以上的孩子全部用刀叉吃饭。曾有一位中国人将自己8个月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由于孩子托不动水瓶便终日不能喝水。这位朋友发现后十分伤心,很快领孩子离开了那所幼儿园。  相似文献   

19.
半份儿礼物     
那一年我十岁,我哥哥尼克十二岁。在我们俩想来,这一年的母亲节,完全是个让我们激动不已的日子———我们要各自送给母亲一份儿礼物。这是我们送给她的头一份儿礼物。我们是穷人家的孩子,要买一份儿礼物,可是非同寻常的。好在我和尼克都很走运,出去帮人打杂儿都挣了一点儿外快。我和尼克想着这件会让母亲感到出乎意料的事,越想心里越激动。我们把这事对父亲说了。他听了得意地抚摩着我们的头。“这可是个好主意,”他说,“它 会让你们的母亲高兴得合不上嘴的。”从他的语气里,我们听得出他在想着什么:他能够给予母亲的东西真是太少了。母亲…  相似文献   

20.
过去我们总强调让孩子听话,可是很少想到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在儿子满14岁时,他就变得有话不说了。放学回家后,就躲进自己的小房间里,还把门关上。我推开他房门,见他急忙藏起一个笔记本。这时我才猛然想到:孩子长大了。如果不想法和孩子沟通,就不能继续对他进行必要的教育,而沟通的前提就是要让他觉得我们是理解他的。于是我到商店买了一本带小锁的毛记本,作为礼物送给他。看到这个本子,他眼睛一亮,重新露出了笑容。我忽然觉得儿子挺可怜的,我们做家长的怎么就不能让他把心里所想记在一个自己放心的地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