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以为鲁迅一生创作的散文诗,都已收在《野草》这个集子里了。一九八○年五月三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鲁迅在“五四”时期,以神飞作笔名写的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于是打开了《野草》集外,鲁迅无其他散文诗之谜。但是,除《野草》和《自言自语》以外,鲁迅还有没有别的散文诗,或者具有散文诗的格调和风彩的作品呢?孙玉石同志在《<野草>与中国现代散文诗》一文中,作了肯定的答复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在他的创作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迅说过他的全部哲学都在《野草》里。蕴含着作家自己深沉凝重的生命体验的《野草》,反映出了鲁迅灵魂的“真”与“深”。运用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的原理,对《野草》中几篇和梦境有关的散文诗进行分析,力图探索作家写作的心路历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赡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正>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野草》,以其继承性和独创性的高度统一而闻名于文坛,本文从两个方面浅论它的继承性。一、《野草》受到的外来影响《野草》受到的外来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与鲁迅注意吸收、借鉴大量的外国文艺作品是分不开的。《野草》中24首散文诗的创作时间是1924年至1926年。1926年以前,俄国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已大量地被翻译介绍到国内。这些作品,在题材立意、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上,均给鲁迅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表现手法上,鲁迅受到屠格涅夫的影响首先表现在采用第一人称上。屠格涅夫51首散文诗中,有26首是用第一人称叙写的。《野草》中采用第一人称叙写的竟有16首之多,如《题辞》、《秋夜》、《影的告别》等,占三分之二篇幅。这种手法的运用,显然是冲破了旧诗歌的束缚,自觉地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鲁迅曾经说过,他的哲学思想都在《野草》里。因此,要深入了解鲁迅,不能不读他的散文诗《野草》。《野草》写于五四运动的落潮期,它反映了鲁迅思想矛盾的内心炼狱。当年的战士“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自选集自序》)目前,一切是这样沉郁、苍凉。于是,我们的诗人唱出了“寂寞新文苑,平安  相似文献   

5.
(一) 全日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选用的鲁迅先生的作品《风筝》,是一篇优美的、战斗的散文诗。此文从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选来,作于1925年1月24日,最初发表在《语丝》周刊第十二期上,副题为《野草之九》,署名鲁迅,后收入《野草》。《野草》是鲁迅先生重要的作品之一,共收集了23篇散文诗,创作于1924年9月至1926年9月。这段时期,我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都很严重:一方面,美、英、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散文诗《野草》开创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它在艺术表现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野草》在抒写内心情感和心灵体验时所塑造的象征性与现实性完美结合的艺术情境。这种情境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五四”运动后、大革命时期严峻的社会形势;这种情境的产生是抒情类作品艺术表现手法、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奇异的审美效果;然后按作品的内容类别具体分析了《野草》的情境因素及其代表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鲁迅研究的重要特点,是对散文诗《野草》的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野草》的精神实质和艺术价值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揭示,讨论之热烈,成果之丰硕,都是很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8.
《雪》析     
《雪》是鲁迅先生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写的一篇散文诗,最初发表在一九二五年初在北京出版的《语丝》周刊第十一期,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是《野草》所收的二十三篇散文诗中的第八篇。近年来,因为这篇散文诗被选入十年制初中语文课本,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对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艺术构思和表现  相似文献   

9.
散文诗是集诗歌的表现性与散文的描写性于一身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19世纪中叶流行于欧美。一提起散文诗,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鲁迅的《野草》《雪》,冰心的《繁星》《春水》,纪伯  相似文献   

10.
散文诗《雪》是《野草》中的一篇,作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野草》是鲁迅的一本散文诗集,连题辞在内;共收散文诗二十四篇,作于一九二四年九月到一九二六年四月。这是个光明与黑暗的大搏斗的时期。在南方;革命形势得到迅速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但在北方,却处于英美日等帝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美国散文诗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理论话语以及散文诗的创作和阅读接受方式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叙事性的介入和散文诗人的成功实践,极大地丰富了诗歌“主情”的美学特质。作者以美国诗人拉塞尔&#183;埃德森散文诗作品为例,解读在人物塑造、话语模式、叙事情节和结构方面体现出的独特叙事性,并探讨这种实验探索性的散文诗创作如何使当代美国散文诗文本呈现出浓厚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散文诗文体溯源与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自成体制的文体(诗体)类型,在它宽阔的光谱带上涵括了一切“用散文写的诗”。散文诗文体(诗体)的产生几乎可以追溯到与散文和诗同样久远的年代,中外散文诗生成、发展的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现代散文诗文体的诞生虽受外国现代散文诗影响,但对民族文学传统的承续是其根本性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试论元结诗歌的散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结是唐代第一个大力“以文为诗”的作者,其诗歌的散文化程度大大超过后来的韩愈。本文把元结的近百首诗分成三类,分析“以文为诗”在三类诗歌中的不同特色,进而把元结的“以文为诗”跟韩愈作比较,以突出元结诗在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七律共225首,约占其诗歌创作总数的四分之一。在诗文革新诗人中,欧阳修是七律创作数量比较大,比例亦比较高的一位诗人。其七律在内容上多写闲适细腻的日常生活情事;在艺术上,以平实流畅、质朴自然为主,又能整合杜甫七律及晚唐体、西昆体七律之长,发展了宋初王禹偁等人的白体七律,并影响到后来的苏辙、张耒等诗人,最终确立了北宋七律平易畅达的风格。欧阳修的七律诗风与其诗学思想密切相关,体现了诗文革新诗人在诗体学上的认知与理念。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散文属于文学文体。它被看成是一种介于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之间的文学形式,也被看作是介于诗歌和小说之间的文学形式。散文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物言志,形散神聚”,因而在散文翻译时应辨证的处理好信与顺的关系,力求做到译文既神似又形似。  相似文献   

16.
胡适的"自然音节"论是新诗形式初创期的基本理论,它在自然的节奏和自然的声调、韵两个方面为新诗形式奠定了基础.但它也导致了新诗形式的散文化,因为"自然音节"实际上是散文的音节.新诗的音节不可能是完全自然的,而只能是在不同程度上被艺术化了的.  相似文献   

17.
马融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大师,文学成就也相当突出。他的散文作品为我们整体融铸出一个血肉丰满的马融。其辞赋在模拟中有创新,体现出马融的才情以及东汉赋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孔氏家族成员著述比较丰富,在南朝世家大族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留存至今比较完整的作品,应用公文占有大部分,从内容上看具有明显的家族特征;此外还有一部分作品,包括诗、赋、书信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是孔氏家族文学中比较有文学价值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六朝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辑录评析了沈尹默先生1918年1月至1920年1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全部18首白话诗,并指出沈尹默新诗注重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借鉴西洋诗歌象征取意、散文诗行的优点,锐意探索创新,是我国散文诗和象征主义新诗的源头.  相似文献   

20.
初唐四杰的赋作对唐代赋体文的开拓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四杰的赋创作代表着赋体文从宫体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他们表现时代精神,抒发个人性情,表现题材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又注重辞藻、用典等,表现了天才的创作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