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人说,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学生,善于学习而不善于创造。这种概括未必全面,但创新意识淡薄,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与孔子"述而不作"的治学态度和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有密切关系。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注重知识的继承与传授,却不太重视创新。用孔子的话说即"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意思是阐述而不创作,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和彭祖相比。他的一生正是这样做的,删述六经,整理古代文化。所删述的正是他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曾说过:“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一方面它消灭宗教本身,另一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说来,它自己还只在这个理想化的,化为思想的宗教领域内活动。”①依据这一经典理论去思考,我们认为,中国哲学也是通过对古代宗教的“扬弃”而产生的。关于“弃”这一面,哲学界历来论述繁多,对“扬”这一面却少有觉察,甚至根本否认。结果得出的结论大多是,中国哲学是作为古代宗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这显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就以先秦时代的两位哲学家孔子和老子来说,哲学界多认为孔子的道德主义和老子的自然主义是对古代宗教…  相似文献   

3.
温故知新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是一种博采众家之长的融汇发展的精神 ,并非只指一个学派 ,比如说 ,只限于儒家学派。正如《汉书·艺文志》所说 ,诸子十家“各引一端 ,崇其所善 ,以此驰说 ,取合诸侯。其言虽殊 ,辟 (譬 )犹水火 ,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 ,敬之与和 ,相反而皆相成也。”任何一位对人文精神作出贡献的思想家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贡献 ,二千多年后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头脑。老子发现了一条普通法则 :物极必反。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论述了什么是人 ,以及人的价值观。后来的文化创造都是在这些基础上进行的。温故而知新 ,离开前人的伟大创造 ,不会有…  相似文献   

4.
论“礼失而求诸野”——儒学不能离开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儒学、儒教、孔学,在英、德、法,都分别译为“Confucinism,konfuzianismus.Confucianisme”,意即孔夫子主义。即以孔子为儒家始祖。但孔子留下作很少,“述而不作”,后人多半依其片言支语,再根据自己的观点、立场,作出种种解释,所以孔子与儒家未必相等,民间儒家与官场儒家未必相等。  相似文献   

5.
“孝”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早在西周以前就已产生。孔子也十分重视“孝”,他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对“孝”进行了新的阐释,并对“孝”的内涵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在合礼的范畴下,以一颗恭敬之心去奉养父母;孔子还将“孝”纳入自己的“仁”学体系,作为“仁之本”,为推广其仁学观念而服务。  相似文献   

6.
二千多年来中国士人的两个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自春秋末战国以后,所谓“士”者,即是如今日所说的“知识分子”。古代土阶层的兴起,在孔子开讲学风气之后。孔子于春秋末开私人讲学之风,传播《易》、《诗》、《书》、礼、乐等段周以来的古代文化典籍,又因鲁史而修《春秋》,广收弟子,有教无类,于是官守之学散于私家,到战国时,百家争鸣,士阶层因而兴起,战国诸子都是所谓“士”。二千多年来,士人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杰出者,常是能辅佐君主,冶国安民,成为良相,如诸葛亮、王猛、谢安、张  相似文献   

7.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术规范化的开创者,道、儒思想被后世认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入世,那么他们的“无为”思想又有何差异?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体系都非常庞大,尽管《老子》只有五千言,《论语》也不过数万字,但它们却是中国以后的思想源头,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突出重点,我把他们的“无为”思想定位在政治和人生领域中来比较。一、政治…  相似文献   

8.
“孔子,圣之时者也。”这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的确抓住了孔于思想及其人格特征的实质。本文认为,对时间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是普遍存在于孔子的思想世界中的,集中表现于天道观、“时中”、“教学”及伦理实践过程,其中包含了人生在世的时机化意蕴。天道观中的时间问题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最大贡献无疑是开创了“人学”,即主要从道德生存实践领域分析和思考人的问题。这的确是事实,但也应看到孔子在以人为思考起点时,同样也思考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即“形上之天”的问题。因为在古代的思想世界里,人们往往把自然宇宙以及人本身的根据追求…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古代思想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思想伦理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对人性的探讨为支点构建道德教育理念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大都注重从人性出发来论述道德,进而探究道德教育的理论根据。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薄葬思想的流变胡双井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代很早就已出现了薄葬。传说黄帝葬桥山、尧葬济阴,“丘垅皆小,葬具甚微”,其后的文、武、周公之葬,也都俭朴,“皆无丘陇之处”。后世贤达薄葬的更多,“昔孔子大圣,母墓毁而不修。梁鸿至贤,父亡席卷而葬”(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