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庙会作为一种传统民俗的表现形式,是地方性宗教精神、区域特色、生活习惯、人文传承和经济活动等要素融合的产物。目前,庙会民俗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尚未获得应有的挖掘、利用。挖掘和创新庙会的文化内涵,强化庙会的综合文化与经济功能,打造一批大型传统庙会,可为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构建重要平台,对于推进文化旅游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任志强 《寻根》2007,(1):95-102
河南浚县正月古庙会,距夸已有1600多年历史,以其会期长、规模大而被誉为“华北第一古庙会”。浚县正月古庙会集宗教信仰、文化娱乐、商业贸易、旅游现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于2004年4月被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为考察传统庙会功能的当代变迁以及在庙会旅游开发过程中官方与民间的互动、整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安瑞 《华夏文化》2016,(2):49-50
正在老西安人的记忆中,八仙庵的庙会一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焚香祷告的香客,威严庄重的神像都是关于庙会的难忘回忆。庙会,这种古老的文化活动,发源自上古社会的社祭活动:人们在对自然神与祖先神的祭祀中,往往集会来进行一些群体性活动。随着道教与佛教的兴盛,庙会由原来单一的宗教活动逐步转变为融宗教祭祀、商品贸  相似文献   

4.
《寻根》2020,(4)
正临清的庙会临清地处山东省西北部,漳卫河与古运河交汇处,明清时期凭借大运河漕运发展起来。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得临清民俗文化丰富多样、绚烂多彩。在临清众多民俗中,以庙会和社火最具代表性。临清庙会一般在寺庙所在地举办,名为酬神,实则是开展城乡贸易、进行  相似文献   

5.
郭肖蕾 《寻根》2009,(2):64-68
庙会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生活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与传统社会中人民的经济、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至今仍长盛不衰。各地庙会,一般是在各种节日和各种神的所谓“诞日”举行,在农村还要加上春秋社戏的习俗。除了演戏,奉神像出巡是庙会另一项吸引人的活动,既是为了酬神祈福,又可以满足百姓放松身心、调剂生活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6.
读《中华庙会事典》●符均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庙会事典》,是一部规模较大、颇具特色的工具书。作者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撷取全国各地最有价值、最有代表性的庙会事象数百余种,为开拓庙会文化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可贵的丰富材料。庙会是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淮阳县史称陈州,自古拜祭太吴伏羲的陈州庙会延续至今不衰,陈州布老虎是庙会上的民间工艺品.布老虎的形制较为简单,一般将白色棉布染成土黄色,里面充填锯末,先缝制成其外型,然后用艳丽的颜料勾绘其外表.  相似文献   

8.
杜谆  陈克秀 《寻根》2007,(4):50-53
在淮阳太昊陵,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都要举办"朝祖进香"的庙会,人称"人祖庙会",当地人俗称"二月会"。"二月会"据传起  相似文献   

9.
三、乐种的功能及其在民乐发展中的作用作为广泛分布于各个地区,并实际上成为近古及现代中国民乐合奏基本存在方式的传统乐种来说,它的重要价值,一方面体现在承担特定的民间社会生活的文化功能上;另一方面,又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传承方式,包括特殊的演奏、曲目、传谱、师承、结社等等,为人们更清晰地认识中国民乐的生存与特点提供了生动的范本。首先,从各乐种的使用及演奏场合来看,其所对应的民间社会生活大致可分为节日庆典、祭祖礼仪,以及婚、丧等民俗场合;僧、道诵经赞谒等法会仪式,以及庙会、礼忏等宗教场合;还有民间的闲…  相似文献   

10.
北京人过春节有一个特点,家家户户除了要吃丰盛的年饭、碰好运的酒杯、迎“喜神”进门、接”财神”到家之外,都喜欢去文化庙会上看看,那里确实有乐子,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说起北京城的庙会,好客的北京人会给您介绍几处最有名的和最好玩的,您可以“逛地坛,转龙潭、遛大钟寺,游白云观”,感受一下这座历史名城欢度春节的隆重。热烈和她那种特殊的文化气息。皇家园林逛地坛一出安定门,游客就能望见一座油漆粉画的彩色牌楼,还有高挂的红灯,五彩的气球。这就是“地坛文化庙会”的入口处。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初六,庙会都在这儿…  相似文献   

11.
《寻根》2020,(4)
正苗族作为无文字民族,长期通过古歌、仪式、苗绣、器物等方式传承族群的历史记忆。古歌的讲唱作为口传叙事、仪式的展演作为仪式叙事、刺绣的图案作为图像叙事、圣物的传承作为物的叙事,共同叙说着苗族的族群历史,而苗族的文字叙事在这一过程中长期"缺席"。在苗族文字缺席的过程中,苗族的文字神话却一直保持着"在场"状态。神话观念决定论的观点认为,神话是  相似文献   

12.
李嘉敏 《寻根》2020,(2):61-64
节日仪式在少数民族地区历来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独特的节日仪式经过历史的沉淀凝结了少数民族世世代代的记忆。在仪式的展演中,具象化地呈现节日仪式,使得庆典过程搭载移动互联网的便车迅速扩大传播,正如一年一度的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节,其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文化招牌,承载着壮族人民的宝贵记忆。  相似文献   

13.
迎着蛇年新春佳节的到来,吴裕泰第三届茶文化庙会隆重启动。本届庙会的主题是“2013茶香中国年”,主角则是孩子。  相似文献   

14.
《寻根》2020,(5)
正生殖崇拜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古老民族中,是人类原始宗教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在某些地方仍有生殖崇拜的遗风。如在今天的河南淮阳太昊陵,每年农历的二月二到三月三都要举行盛大的"人祖庙会"。太昊陵"人祖庙会"的原始主题是祭祀人祖伏羲和女娲,以求子孙繁衍,当地人称伏羲为"人祖",称女娲为"人祖奶奶",至今仍保留着远古初民"生殖崇拜"的遗俗。  相似文献   

15.
钟俊昆 《寻根》2010,(4):76-81
一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七里镇“仙娘庙会”,以农历三月二十日为始,相传当天为“天花圣母”金霄娘娘、银霄娘娘、碧霄娘娘的生日,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笔者多年来常去逛仙娘庙会,并作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淮阳县史称陈州 ,自古拜祭太昊伏羲的陈州庙会延续至今不衰 ,陈州布老虎是庙会上的民间工艺品。布老虎的形制较为简单 ,一般将白色棉布染成土黄色 ,里面充填锯末 ,先缝制成其外型 ,然后用艳丽的颜料勾绘其外表。一般在布老虎额上勾绘“王”字 ,在身体上勾绘“福”字并书写“太昊陵”三字。布老虎整个外型臃肿 ,四肢短小 ,面目狰狞 ,形象夸张 ,完全符合楚艺术形象的变态、抽象及动态的曲线、弧线美等特点。在民俗文化的意义上 ,陈州布老虎反映了陈州先民的虎图腾崇拜现象 ,也就是说居住在陈州的先民曾以老虎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崇拜物 ,…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术馆在农历乙酉鸡年春节期间,将颇具民俗风格的中国民间美术请进展厅。齐白石、达·芬奇等中外大师的名作同时登场,雅俗共赏,为北京五光十色的节庆气氛更添喜庆。热闹喜庆的新春“庙会”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百姓生活日益改善,民间习俗和节日文化也随之在变,但根植于中国节日文化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和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始终未变。《大  相似文献   

18.
徐程 《文化市场》2002,(4):15-19
人类社会产生商品经济价值时代后.创造的文化不论是成为有形的、无形的,同时在形成过程中,无论是有意的无意的成为商品的形式进行交换.并通过这个交换形式,产生经济价值.便形成了“文化市场”。笔者始终认为这个“文化市场”自古客观就存在的观点。我们可以从民间的庙会、社戏、旧北京的天桥广场、上海的大世界游乐场,  相似文献   

19.
王潞伟  宣恩聪 《寻根》2023,(2):103-110
<正>地方性大剧种演出及习俗大戏演出主要是指以村社为单位邀请专业戏班以及演出团体来村里的庙院或广场进行演出,一般在庙会期间举行,目的主要是为了酬神、娱神。老顶山地区庙会主要有:鹿家庄二月初二(龙王庙),关村三月初一(三官庙、汤帝庙、静乐宫、九龙圣母庙),南垂正月十九、七月十三(奶奶庙)、十月初十(财神爷),等等。  相似文献   

20.
青山庙会是陕西关中西部地区一处影响较大的庙会活动。青山九间神祠为获取各自在信仰圈中的正统性、认同感和影响力,采取了以"血缘关系"、"政治权力"和"政策文本"为切入点的不同实践策略。这些策略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人际伦理秩序、政治权力符号,以及现代社会管理进程中的政策制度相吻合。各种策略的实施其实质是在强化信众认同感的同时,扩大和巩固民间信仰的社会基础,寻求信仰社区的功能性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