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汉语的"编辑"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是名词指编辑人员(editor),也可作为动词指编辑活动(edit).从目前能查到的文献来看,"编辑"一词在中国较早出现于六世纪中期的<魏书>.  相似文献   

2.
关于编辑的概念及其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有几种不同的概念,有作为人员名称的编辑、职业名称的编辑、职务名称的编辑和责任编辑。作为人员名称的编辑的概念一般专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而作为职业名称的编辑是指编辑工作这一职业的简称;作为职务名称的编辑是指编辑人员中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者;而责任编辑则是指全面负责某部书稿或某一版面、某一作品等编辑加工全过程,并具有独立发稿能力、对编辑出版该作品起主导作用,并对该作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负主要责任的编辑人员。上述编辑的概念,可分别适用于人员、职业、职务指称和确定编辑人员在作品编辑工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编辑力”一词的来源和内涵,深入分析了“编辑”的定义,提出了对“编辑力”的理解:“编辑力是指做好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郭立伟 《出版广角》2015,(10):74-75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出版业不仅面临着数字化出版的冲击,面且面临着市场化转型的挑战.这一行业发展趋势对编辑的自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不仅要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和专业素养,而且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编辑出版观念,适应数字化出版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编辑”一词古已有之。由最初“收集材料,整理成书”,发展到今天,涵括了选题、组稿、编选、发行全过程,编辑的工作范围由单一的文案工作,前后延伸,覆盖了图书出版全部流程。编辑职业未来发展走向如何?笔者认为,编辑职能的丰富与延伸,同时带来了编辑力量的多点分散,处理不好势必影响编辑效果。只有打破分散,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整合,才能求得编辑工作最优化。而这需要在体制上完成从编辑到策划到出版人的转变。一、“编辑”的起源与流变“编辑”一词源远流长,殷商时期已经有“编”字,指串联龟册或简册的绳子;“辑”字本义为和协…  相似文献   

6.
也谈"策划编辑与编辑策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期在《大学出版》杂志上拜读了一位同志的有关"策划编辑与编辑策划"问题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中心观点是目前实行的策划编辑制,其负面影响"日益彰显",常常导致诸如"选题质量很难保证","文字编辑参与选题策划的意识淡漠……编辑群体资源浪费","编辑整体素质弱化","工作质量、效率不高"等问题的出现,甚至"不利于编辑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发挥作用",故而认为"对我国绝大多数出版单位来说,不宜实行策划编辑",而应实行编辑策划制.此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我们认为:第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策划编辑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第二,策划编辑与编辑策划应该并存.  相似文献   

7.
一、规范化的显性功能 1.便于准确统计、评价.学术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进行文化积累的重要阵地.科学、准确地评价学术期刊才能促进期刊界的良性竞争,督促期刊提高质量、多出精品.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我国期刊评价和管理部门也为此进行了长期探索,<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就是这项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按照它的要求,学术期刊有了统一的编排顺序、规范的信息处理,这便于<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便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数据库的准确检索与统计,有利于期刊评价工作科学、准确、高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网络化的普及,人们对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拓展到社会中的各行各业。而在新闻媒体这一行业中,非线性编辑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善了传统新闻媒体行业的弊病。不过随着该技术在国内各大电视台的使用,也出现了网络选型的问题。笔者将就非线性编辑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实现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论编辑手段的现代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平心 《编辑之友》1999,(4):8-10
编辑出版工作主要由编辑主体、编辑对象和编辑手段三部分组成,这就和组成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一样,其中编辑手段主要是指编辑方式和编辑工具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编辑手段的现代化是编辑出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前提,没有编辑手段的现代化,编辑出版工作的现代化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生产工具永远都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我们永远都不能轻视生产工具和技术革命对人类文明的作用和影响,蒸汽机的发明曾导致了一场工业革命,同样,电脑的发明必将导致人类信息产业和新闻出版业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编辑这—工作,好像街头“缝破烂”的,把一些自流或组织来的稿子,拆、改、缝、补,整旧如新。不但将原来可用的材料全部用上,有时还会补上一块自己提包里的“新布头”(指给原作增补欠缺的资料)。看来编辑这一行,还是好汉子(指专家、学者)不愿干,赖汉子(指没一定知识水平的人)干不了的行业。如果你历史不知有唐、宋、元、明、清;植物不知有根、茎、叶、花……你在工作上是不会胜任愉快的,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甚至会闹出笑话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一般人眼里,编辑这一行中,最简单的莫过于小学文教图书(以下简称小教图书)的编辑,小教图书的门槛低,对小教图书的编辑要求也低.其实小教图书的编辑工作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轻松,好像谁都可以胜任.那么,小教图书编辑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张恨水的编辑素质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先生(1895~1967),先后从事报刊编辑工作三十余年,干过校对、记者,做过新闻、副刊编辑和主笔,也任过总编辑、经理与社长之职,报刊工作经验十分丰富,曾有“全能报人”之誉。他“以一个纯粹外行的资格”步入报刊编辑这一行业,在“碰了无数次的壁,闹了无数次笑话”后,终于成为一名出色当行的报刊编辑工作者,积几十年报刊编辑实践,他对如何“作一个迎合对代”的报刊编辑工作者,即一个与时俱进的报刊编辑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素质,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编辑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的.这一历史阶段是以文字的产生、记载文字的物质载体的出现和社会交流信息的需要为其最重要、最基本条件的.在这一基础条件之上,编辑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以唐代中期雕版印刷术的产生为契机,在此之前的编辑可称为“古代编辑”,以后的编辑可称作“现代编辑”.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对编辑的阐释是:对资料或现成作品进行整理、加工.显然,编辑活动的主体是从事编辑工作的人,而客体则指被赋予一定文化意义(内涵)、具有文化教化功能和社会传播价值的资料或现成作品.  相似文献   

15.
网络编辑的问题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编辑的内涵“编辑”是个多义词.既指新闻出版机构对稿件的组织、审读、加工整理等工作.又指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网络编辑”一词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网络编辑工作.二是指网络编辑人员。这里主要是从网络编辑人员的角度对“网络编辑”的定义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6.
编辑要手勤     
近来许多读者指出一些出版物差错较多,其原因之一,就是有些编辑手不勤,没有翻查核对资料或有关的工具书。比如说,凡是稿中出现作者(或编者)和书名连用的,既要核对作者的名字,又要核对书名,以免出现“张冠李戴”或其它差错。例如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唐人绝句选》(黄肃秋选,陈新注)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的字样:“宋有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清有王士祯《万首唐人绝句选》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第310页上有这样的话:“宋代  相似文献   

17.
编辑功利论     
任火 《编辑之友》2001,(5):45-46
在编辑话语中,恐怕再没有比功利一词让编辑感到尴尬和失落的了.浩渺无垠的天空,闪光的是星辰,消隐的是迷离;姹紫嫣红的原野,亮丽的是繁花,沉寂的是土地.喧嚣永远是对沉默的冷落,辉煌永远是对拙朴的遮蔽.品尝成功,就是品尝一份无声的奉献;咀嚼功利,就是咀嚼一道无解的人生难题.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对广播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编辑人员不但要完成新闻工作的基本流程,同时也要注重满足人们对新闻新鲜度的要求。下面本文就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编辑角色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目前,新媒体已经对数字技术进行了应用,这对传统媒体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随着手机媒体和其他媒体的出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新闻信息获取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那么广播新闻媒体编辑工作也就在这一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很多媒体也就开始对新的编辑思路进  相似文献   

19.
现代编辑心理学特点及其开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编辑心理学是高校编辑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理论课,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它作为编辑学和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是把普通心理学、现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与编辑工作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主要研究编辑活动中认识主体的心理现象和规律.认识主体指的是编辑、作者、受众、校对者以及与编辑活动有关的人员.具体来说,也就是要揭示这些人员在编辑出版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知、情、意)、心理状态、个性心理(能力、性格、气质等)的独特表现、独特规律及其对编辑活动效果的影响.当然,编辑作为联系作者和受众的中心,处于编辑出版活动的关键地位,自然也就是现代编辑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0.
编辑领域的深刻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刚 《传媒》2000,(3):23-25
当代报刊策划的崛起,开辟了报刊实践及其理论的新形式;它使跨世纪的报刊人眼界大开,思路大展,视点扬升;它更向人们展现和昭示了观念、创意的价值和力量。循此,报刊面貌将焕然一新,编辑科学将焕然一新。 传统的弊端 编辑工作可谓源远流长,但古人“编辑”,多限于既有资料(尤其是旧书稿)的整理与编订,间或亦见述作(如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编辑业的专门化,但却湮没了“编创性”,“述而不作”、“编而不著”,钟情于“为他人作嫁衣裳”。 编辑就是“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