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育理论作为教育者创新理性的结果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它来源于教育实践,又高于教育实践,是教育实践的超越;因此,我们通过把握教育理论,可以了解教育实践、认识教育实践、规划教育实践,但不能将二者划等号。  相似文献   

2.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必要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爱友 《文教资料》2008,(20):82-83
教育理论作为教育者创新理性的结果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它来源于教育实践,又高于教育实践,是教育实践的超越.因此,我们通过把握教育理论,可以了解教育实践、认识教育实践、规划教育实践,但不能将二者划等号.  相似文献   

3.
教育理论的价伍不能很好实现,重要的原因是价位认识研究的薄弱,只有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才能使我们对教育理论的认识更加全面客观,找到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动力机制,使教育理论适应教育实践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对“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命题的追问实出于对当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割裂、甚或相互对立的现状而对传统教育理论功能观的一种前提性的反思。其意在说明:不能用简单的、线性的思维看待教育理论的功能以及简单地处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复杂关系。从曹文的反驳来看,当前发挥教育哲学对传统教育认识的前提性反思和批判的功能实在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教育理论对实践的作用不能简单地从理论指导实践推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而应该是以对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的特殊性分析为基础.教育理论对实践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拓展实践主体的视域、给实践主体以启发、作为实践主体反思的依据及作为教育实践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6.
李二真 《文教资料》2011,(11):131-132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长期以来,它们的关系几乎一直是矛盾、对立的。教育实践界往往指责理论界躲在书斋里做学问,没有给实践界以适当的关注,阐发的理论不能解决实践问题;教育理论界也常有抱怨,认为实践界一会儿一个口号,一会儿一个热潮,无视理论的存在,实际上许多实践上认识不明的问题在教育理论中早就解决了。两者相互指责,互不相让,这促使我们去思考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到底处于一种什么关系,如何促进二者结合。  相似文献   

7.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相互错位和相互结合、适应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的客观必然和永恒追求.教育是在教育认识和教育理论引领下的指导学习或以言行影响人的实践和认识统一的活动.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重要来源和终极追求.教育理论既是对教育实践的系统认识,又是引领和促进教育实践发展的合理性认识.正确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逻辑特点、优化教育理论队伍结构、提高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他们对教育实践的全面深入和有针对性的认识是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实质是自身的理论与他者实践的脱离,教育实践总是一定理论的实践。由于教育理论自身性质和教育实践的复杂性,两者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理论不可能为实践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教育理论对实践作用性质是多样的,具体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实践工作者也期望教育理论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但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尤其是校本教研活动中,许多一线老师对教育理论的功能及其作用方式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校本教研的质量和理论提升。教育理论在  相似文献   

10.
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与作用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的,教育理论本身的抽象性决定了其进入教育实践途径的特殊性。认识和了解这些不同的途径,对于教育理论实践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理论只有真正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以后才能与教育实践生成相通性,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才能有效地结合起来。教育理论影响教育实践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具有独特的作用与形态。  相似文献   

11.
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是存在距离的,而这也是现实中我们往往对此产生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的根源。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根本看不到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盲目地、笼统地批判教育理论脱离实践;一种是人为地制造距离,使教育理论脱离实践。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力求创新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认识水平,加强中介研究,寻找教育理论通向实践转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教育理论脱离、分离甚至背离教育实践,低水平重复教育研究工作,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问题。乏力无味、抽象空洞的教育理论随处可见,新理论所抨击的种种现象,所揭露的种种不合理的教育现实依然存在,教育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教育与实践如此关联,除却理论与实践本身固有的特性外,更多的是由于教育理论的研究范式和研究对象的偏离,以及研究中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差异所引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语言引领教育理论是理论提高的一个过程,对超越现有的理论研究视阈、穿透对理论的认识、进入研究的实践层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在这里引领理论超越现有的认识,引领研究者的理论语言思维走向清晰,引领理论走出语言表述的误区,引领教育理论沟通实践的新"通道".引领的意义在这里不仅仅是指引,更多的是给教育理论提供一个新的启示,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开拓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教育思维: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的认识性中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思维是人类的教育实践理性,是教育理论认识在教育实践面前的凝结,也是教育实践经验在人们认识中的凝结;就其实质来说,是一定的教育观及其支配下的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基于教育思维特殊的内涵和鲜明的思想色彩,它可以充当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的认识性中介。  相似文献   

15.
语言引领教育理论是理论提高的一个过程,对超越现有的理论研究视阈、穿透对理论的认识、进入研究的实践层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在这里引领理论超越现有的认识,引领研究者的理论语言思维走向清晰,引领理论走出语言表述的误区,引领教育理论沟通实践的新"通道".引领的意义在这里不仅仅是指引,更多的是给教育理论提供一个新的启示,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开拓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人们通常表述为: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是教育实践的结果和客观需求;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同时发挥指导教育实践的作用,并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在现实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并不是像人们通常认识的一般融洽,二者之间常存在着“阻隔”的紧张关系,突出地表现为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主体之间的相互指责和抱怨。  相似文献   

17.
毫无疑问,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实践工作者也期望教育理论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但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尤其是校本教研活动中,许多一线老师对教育理论的功能及其作用方式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校本教研的质量和理论提升。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到底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发挥作用,需要进行深入的清理、审视和反思,以更好地发挥教育理论的作用,促进当前校本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是存在距离的,而这也是现实中我们往往对此产生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的根源。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根本看不到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盲目地、笼统地批判教育理论脱离实践;一种是人为地制造距离,使教育理论脱离实践。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力求创新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认识水平,加强中介研究,寻找教育理论通向实践转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教育研究分为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研究(教育活动研究)两个向度。教育理论研究是对教育普遍规律和一般性知识的审视和再认识,教育实践研究是对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的感知、理解和认识,二者的逻辑起点不同,对象、方法、途径也不相同。教育研究既需要对于教育一般原理、规律进行理论向度的认识,也需要对于教育的特殊问题、具体事件进行实践向度的解释,更需要关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即在理论与实践中反思和判断,使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研究在不同的逻辑起点上,实现一个共同的指向——反思和判断力的提升以及教育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教育研究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描述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行为、改进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的三项基本功能。描述教育现象即回答教育"是什么"、解释教育行为即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以及"何以如此",改变教育实践则需要回答教育"应该怎么做"。"是"属于理论理性,"应该"与"做"属于实践理性。长期以来,教育研究在理论的层面仅回答"是"的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不能满足实践者对"应该"与"做"的迫切需求。因此,教育研究需要从理论理性上升到实践理性,从对"是"的认识延伸至对"应该"与"做"的全面把握,实现与教育实践和谐、理性地统一起来,构建出真、善、美的理想的教育客体,从而提高教育研究质量,提升教育实践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