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编辑职业道德三题●欧定敬今年2月,我在医院做陪产男士,亲眼见到一幕惨剧———隔壁病房的一位产妇剖腹产后大出血,家属数次请求,夜班值班医生却闭门不出,产妇出血过多,终于不幸死去。家属哭天抢地,众人纷纷谴责医生的不人道。这是本不该发生的医疗事故,医生当然...  相似文献   

2.
在古今中外的戏剧里,为使故事起伏跌宕,情节扣人心弦,精心设置冲突是一种惯用的手法。可不可以借鉴这种手法,制作新闻标题呢?回答是肯定的。 所谓冲突,就是矛盾、对立、对比、对照性强的场面、情节。恰当利用这些冲突制作新闻标题,会使标题大为增色。先举一例: (引)绍兴市中医院的一幕 (主)无私农民救少年渎职医生壁上观 得知少年医生子再行抢救为时迟 这是《报刊文摘》摘编《浙江工人报》的一条消息时所加的标题。《浙江工人报》给这条消息制作的标题是: 一场悲喜剧:农民与医生 这两则标题的优劣是显而易见。原题只点出这是…  相似文献   

3.
新书档     
《大观周刊》2010,(31):24-25
六六新作直指医患关系 小说以上海某知名医院的脑外科医生郑艾平的第一人称视角切入,“我”是一个想实现医生理想和抱负的人,但是他的工作又让这一愿望遇到层层阻碍。“我”的同事大师兄刘曦、二师兄霍思邈三位年轻医生,性格各异,却都还想做个好医生。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23日下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名患者突然闯进医生办公室,抡起手中的水果刀,疯狂砍向正在埋头工作的医生,当即,实习医生王浩遭割颈身亡,另外三名医生被砍成重伤。25日,南方某媒体以《28岁实习医生命丧患者刀下医患冲突多发引人深思》为题最先报道了这例杀医案。  相似文献   

5.
庄稼医生──梁妹子本报记者余以太这一方的人都亲热地叫她粱医生。她却从来没给哪个人看过病。三十多岁的梁妹子扎一条粗粗的鸟黑油亮的独辫,胖胖的脸蛋是被南亚热带的太阳光反复涂抹成的紫红色,一身透着田野和山庄的那种洒脱自然,落落大方的神韵。米易县境内的山山沟...  相似文献   

6.
2003年8月起,浙江省瑞安市调查该市人民医院医生收受巨额药品和医疗器械回扣案,超过40名医生上缴回扣总额超过100万元,其中骨科一名医生上缴去年一年度收受的回扣,就高达10多万元。但检方最终未能起诉这批医生。  相似文献   

7.
大夫看病时接听手机,这是随着手机普及带来的一个新现象。作为跑卫生口的记者,那段时间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多次听到他们谈起过。医生边看病边打手机的问题.他们认为这已不是个别现象,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不仅影响医疗质量,而且是医生对患者不够尊重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对于医生收取红包.民意普遍表示强烈的反感——但是,这些对红包表示义愤的人如果成为当事人,他也会想尽办法去给医生送红包。这才是问题之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有四种人是不能堕落的:警察、医生、法官、教师。因为这四个层面的人支撑着社会的公正和良知。斯言有理。不敢想象,倘若这四个层面的人堕落,将会是一种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10.
保健之惑     
从前的陈医生一点都不像医生,半点洁癖没有,有时还过于不拘小节,要朋友提醒才懒懒不情愿地去洗手后再来吃东西。饮食方面,陈医生也是咸辣油腻什么都不忌口,不知有多少同事朋友亲戚叹气摇头:“哎,你这医生啊,真是……”  相似文献   

11.
常慧 《东南传播》2012,(11):72-74
医生的媒介形象分析是对医生刻板印象的一种延伸和拓展。医生的形象也越来越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2011年的《陕西日报》和《三秦都市报》这两份不同定位的报纸为例,分析医生在媒介中的形象。研究发现,对医生形象的报道主题单一化,报道不够全面客观,使得医生的媒介形象妖魔化。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10,(47):37-37
即使你平时一贯百毒不侵,遇上妇科小毛病的概率还是相当高的。要是有一天,医生告诉你查出了宫颈“糜烂”或是“子宫肌瘤”.大可不必担惊受怕——一般情况下,这并非笼罩生活的一片阴影,而是一个健康的路标.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感染     
曾听说一位工人野外作业时被电击而心脏停止跳动,做人工呼吸无效。在旁边的一位医生身边只有一把水果刀,情急之中他用这把小刀切开工人的胸腔,以手折断其肋骨数根,将手探入胸腔捏动心脏使之恢复跳动。工人“死”而复生。  相似文献   

14.
朴实感人惜有瑕疵──简析一篇人物通讯黄晓钟本栏以往评介较多的是关于消息以及其他一些体裁的短篇新闻报道。本期我们选评一篇人物通讯。这篇通讯的优点是突出的,但也存在缺陷。析其成功与不足,以期对这一类新闻体裁的写作有所借鉴。《庄稼医生──梁妹子》是一篇获得...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上海发生了一起独特的“新闻官司”。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专拦新闻。报道一位医生对一种疑难病症有显著疗效;作为例证,配发了一个女孩在治愈前和治愈后的照片各一张。这两张照片医生作为医案资料已保存了二十二年。如今,这个女孩已是一位中年妇女,她看到报纸后,深为不满,向法院起诉报社和医生侵害了她的肖像权,请求追究民事责任。①这件事在上海法律界、新闻界、医务界引起很大反  相似文献   

16.
提起医院,讲起医生,必定会想起“治病救人”这四个字。雅一点就叫“救死扶伤”,以及由此诞生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7.
川口仁     
川口仁黄晓钟从濑户内海一个小岛的警察派出所,冲破4.3比1竞争的难关,考入国立香川医科大学,决心“将来当一名边远地区的医生”。这是一次自学的挑战。考后几乎不抱希望,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正在岛上巡察。“与其说高兴,不如说感到沉重,今后的路恐怕相当艰巨啊...  相似文献   

18.
陈芳 《新闻与写作》2006,(11):28-29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对话。对话者是卫生部部长高强和实名举报医疗腐败的医生肖启伟,及来自山东、四川基层医院的两位医生。今年3月21日,新华社播发了《一位实名举报医疗腐败医生的遭遇》的报道,反映了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医院原外科医生肖启伟,因实名举报揭开了当地医药机构部分  相似文献   

19.
他们说:一天之中,男人会有50次左右想到性——也就是说,那个为我把脉的医生,会在刹那间魂飞天外,忘了数到几;庄严肃穆的法庭上,律师正在侃侃而谈的当口走了神;25000英尺的高空,飞行员跨云海过雨原的时候……救命呀,希望我不在这架飞机上。浮想连翩,是一段小小的梦游。  相似文献   

20.
还是要讲“良心”毛志远近日,一位记者同行说另一同行“发”了。靠什么发?靠的是给一位个体医生宣传,什么“神医”,什么“奇药”,排击炮似地打到大报小报。一时间,患者蜂拥而至,金钱滚滚而来。那位个体医生便开始“回报”,每月付“顾问费”三百,装一部电话,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