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对于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一.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  相似文献   

2.
正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对于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一.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方面。一直以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广泛的关注,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甚至被忽视。事实上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教师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积极的情绪情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理念。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生长发育初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奠定学生的心理健康基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的应尽之责,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水平,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融合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使学生在快乐健康中学习英语的同时,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5.
赵素香 《考试周刊》2011,(87):192-192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心理健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此外,许多学者认为,教师心理健康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因此,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提出从发展性维护、预防性维护和治疗性维护三个角度探寻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新途径,帮助教师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工作。  相似文献   

7.
苏传盛 《教师》2010,(13):23-26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然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长时间被人们忽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尤其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和发挥创造才能的动力,同时对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因此,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对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健康幸福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加绵 《辽宁教育》2000,(11):20-21
我们对12所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对比检测,结果发现,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心理健康水平低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低;心理有某种障碍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障碍比率也较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由于教师是法定的监护人,在班级“心理场”中占居主动、支配的地位,且与学生有着比家长时间更长的“有效接触”,加之中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尚不完善,因而学生极容易从教师方面受到暗示和影响。教师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包括人格、认知、情绪、意志、态度、兴趣、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这种影响通常以无意识和有意识两种方式来实现。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实验结果表明:情绪的发展与心理健康、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心理健康的学生,能提高学习的信心,克服干扰与困难,提高智力水平和学习成绩。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提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几个方面,对于提升学生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丁立群 《天津教育》2022,(10):32-33
<正>随着国家对教育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对教师的职业标准和评价标准不断改革,各学校也相应出台了改革措施。众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状态与自身职业幸福感息息相关,不仅影响自身的教育教学发展,而且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学校有必要帮助教师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一、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治标更要治本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面对的是纯洁无邪的学生。如果教师自身没有健康的心理,怎么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如果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一无所知,就无法明察秋毫地洞悉学生心中的隐秘,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人格完善与心理健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人格完善与心理健康促进着和谐课堂心理气氛和融洽师生关系的形成;影响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人格的完善和心理健康;同时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立情感型师生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高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当今社会和高校师生的普遍要求。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学生的学习、性格发展、心理健康等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转变自身角色,尝试建立情感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学生心理健康角度对师生交往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肩负着重要责任。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实现的途径为积极的情感互动、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人格权威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探索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SCL-90和EPQ—A对256名高职生进行心理测试并进行个别访谈。结果:高职生心理健康检出率为27.13%,高于国内大学生的平均心理障碍率;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总分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神经质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最大。建议: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注重情绪稳定性的培养、外向人格的塑造,以及同理心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ole of teacher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n their frequency ratings of student problem behaviour. A sample of 121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ere asked to rate the frequency of a student’s behavioural problems, and to self-report their personality traits, psychopathology symptoms and burnout. Overall,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eachers’ ratings were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by their psychopathology symptom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by their personality traits and burnout levels. Student and teache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were also predictive of teacher ratings. Since teachers are among the primary informants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ose the need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eacher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when their ratings are critically evaluated during a student’s referral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要完整且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并与社会保持同步。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提倡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而作为教师,心理是否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的情感不在是一种单一的私人感受,而是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因此,对教师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的要求就要稍高一些。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及身心健康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因此,教师心理是否健康应引起重视,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7.
叛逆心理的出现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是不可避免也不能被忽视的问题。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基础性特点,借助阅读和写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与引导,找出症结所在,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疏导,以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建立在教学交往的基础上,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人际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制约教学效果、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的作用。它的优化应建立于教学交往之上,以平等为前提,师生双方互相尊重;以民主为原则,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学,对待学生应客观公正;以沟通对话为途径,进行真诚的交流;交流要充满爱与包容,师生双方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在教育实践中增加一些心理训练和心理辅导的理念、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素质,进一步实现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未来公民的生存质量,正在逐渐受到当今教育界的重视.团体心理辅导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在提升学生及教师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个性、使学校教育人性化的目标实现等方面具有...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直接或间接受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所影响,青年教师心理问题已引起高等教育管理者的广泛关注。在阐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基础上,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现状。缓解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要改变认知,正视压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