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18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高职生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生;存在年级差异,大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存在父母受教育程度间差异,父亲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学生越容易忧郁和焦虑,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母亲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低;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本科院校学生。结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自身的主要特征决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o)对239名高职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大学新生SCL-90除了“恐惧”因子外,其它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的强迫因子分高于女生,有显著差异。高职大学新生人格特征良好.积极。针对高职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提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为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健全高职大学生的人格.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多种变量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2052名高职新生进行施测。结论: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神经衰弱、焦虑、人际交往、强迫倾向上;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存在一定关系;新生如何看待自己被录取的专业和愿望是影响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及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对480名高职生的自我概念和人格进行调查,探讨高职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心理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支持。结果发现:①不同性别高职生的自我概念在道德伦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概念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②高职生自我概念的总分、道德自我、自我认同和自我满意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③自我概念各因子与人格特征存在显著的相关(p〈0.05);④不同自我概念水平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5.
研究对452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贫困大学生在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差异;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外倾性、宜人性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并且大部分指标相关显著;责任心和开放性与心理健康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因素,利用UPI(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对高职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和分析,便于及早发觉高职新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尽快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因素,利用UPI(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对高职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和分析,便于及早发觉高职新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尽快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SCL-90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水平,并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级差异,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差异不显著,其原因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有关。因此,高职院校应关注和重视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对大连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总体幸福感和焦虑、抑郁的调查入手,采用了心理测量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这两类学生群体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即高职生自我和谐低于普通大学生,高职生总体幸福感低于普通大学生,高职生焦虑和抑郁高于普通大学生,这说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出现此结果的原因,并提出了几项可行的途径和方法,希望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实践中为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本文通过对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比较研究,在分析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典型特征及特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化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人格、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对26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相关分析与结构方程分析表明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积极应对可正向预测心理健康、消极应对可负向预测心理健康;人格各维度直接或通过应对方式间接作用于心理健康;人格的外向性、行事风格、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对积极应对有着正向的预测作用,行事风格还对消极应对产生正向的预测作用。结论:人格直接或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方法:使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和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问卷(MMPI)评定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患者的父母46例,并将评定结果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1.患者父母SCL-90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均分、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与常模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或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低于常模;患者父母的强迫症状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2.在MMPI测验中,父亲组的轻躁狂(Ma)、诈病(F)、癔病(Hy)量表分显著高于常模,而抑郁(D)、社会内向(Si)量表分则显著低于常模(P<0.05);母亲组轻躁狂(Ma)、癔病(Hy)量表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结论:1.双相障碍患者父母的强迫症状评分偏高可能反映了患者父母的固有素质特征;2.双相障碍患者的父母存在与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表现方向一致的个性特征,但在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调查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的影响状况。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CSPA)中的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和人格量表(CCSPS)对673名有留守经历的学生和704名普通大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双方外出留守的比例最高(47.92%),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比例增大;有留守经历的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健康量表多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人格量表的率真、重情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学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这部分同学成长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减少心理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济困难大学生个性因素中的人格特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该文以SCL-90量表和艾森克现实性—幻想性测验为工具,对滇南边疆民族地区两高校的984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查。结果:边疆地区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存在地区差异和性别差异,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显著,但经济因素的效用是有限的;特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乡镇学生和城市学生;人格特征倾向于"现实性—幻想性"特质的中间态和幻想性。结论:在一定经济额度内,边疆地区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经济状况呈正相关,经济条件是其心理保健的必要条件;他们的心理健康及其人格有相关关系,二者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ole of teacher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n their frequency ratings of student problem behaviour. A sample of 121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ere asked to rate the frequency of a student’s behavioural problems, and to self-report their personality traits, psychopathology symptoms and burnout. Overall,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eachers’ ratings were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by their psychopathology symptom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by their personality traits and burnout levels. Student and teache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were also predictive of teacher ratings. Since teachers are among the primary informants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ose the need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eacher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when their ratings are critically evaluated during a student’s referral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学习不良儿童的心身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对初中一、二、三年级288名一般儿童和学习不良儿童实施问卷测量的结果发现,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明显低于一般儿童,且突出表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和敌对性等方面,同时,学习不良儿童的个性特征,自尊及社会支持的获得等心理社会因素也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16PF和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对198名公务员暨局、处、科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领导干部人格特质总体优异,高于全国其他人群的调查结果,而且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科、处、局三级领导干部中,综合人格特质处级领导干部与其他两个级别比较差异显著;领导干部特殊人格特质中,心理健康因素优异,高于全国其他人群,而其他三个人格因素与其他人群相比较则有高有低;处级领导干部在专业有成就水平、新环境成长能力方面与其他两个级别差异显著;领导干部的职业类型为社会型、调研型、企业型、实际型,范围大,能力高;处级干部的调研型、企业型得分与其他两级别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理论阐释等方法,梳理当前大学生幸福感的现状,指出家庭状况、社会支持、人格、自尊、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人际关系等不同程度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主张建立发展性为主,弥补性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形成长效机制,转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塑造健康人格品质,同时创新工作形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以此增强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育,以期形成系统全面的调查、评估、干预主观幸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性别角色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对性别角色特点、性别角色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梳理发现:性别角色特点表现在类型方面、研究的特殊群体方面、跨文化方面,性别角色与人格、心理健康各因素相关显著,性别角色的类型对人格、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国内外关于应对方式的研究,总结应对方式与性别、年龄和年级、应激源以及人格特点的关系,分析应对方式对抑郁症状、焦虑情绪和其他心理健康指标的影响,能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并根据相关因素,探索如何进行应对方式教育,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