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广播》2004,(1):26-27
我台“两会”报道按照省“两会”新闻中心确定的新闻报道方案和杨兴盛台长提出的有声势、有亮点、有特色、效果好的要求,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基础上,力求发挥广播的音响优势,高扬评论的旗帜,在内容上有深度、有角度,在形式上有创新、有突破,把“两会”报道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两会”期间河北电台共播发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有关稿件近八十多篇,为动员和激励全省人民满怀信心地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2月22日播发了题为《芜湖“红顶商人”现象调查》(见《新华每日电讯》2月23日头版)的通稿,很快有39家报纸采用,在新华网的“发展论坛”上,190篇帖子针对“红顶商人”现象进行了讨论。可见,这是一篇很有吸引力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据《钱江晚报》4月9日报道,新华社的“新华视点”栏目4月5日播发稿件,批评河南省兰考县一重点高中乱收费的问题后,引起兰考县的高度重视。但令兰考方面始料不及的是,几天来.他们接到了10多个“新闻媒体”的电话,有的以转发稿件相威胁“要钱”,还有的劝说他们花钱搞“正面报道”,以挽回影响。  相似文献   

4.
《河北广播》2008,(1):I0001
河北电台高度重视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宣传报道,台领导亲自挂帅,新闻中心、总编室、技术中心、记者部以及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组成了强大报道队伍,圆满完成了“两会”宣传报道任务。整个宣传报道“规定动作”无错漏,“自选动作”上水平,彰显了广播媒体活力和优势。期间共播发稿件150篇(次),时间长达860分钟,发稿数量和质量都实现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刘连军 《河北广播》2006,(1):F0003-F0003
2月20日,河北电台圆满完成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的报道任务,“两会”期间,共播发稿件110篇,播出时间520分钟,采访代表、委员近300人次。多次受到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的赞扬,与会代表委员普遍反映,河北电台“两会”报道注重创新,主题集中,内容深刻、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有吸引力“两会”期间,台长杨兴盛、副台长魏雁志,党总支书记刘晓雪,新闻中心主任王广文、总编室主任刘志强多次亲临一线靠前指挥。  相似文献   

6.
韦名 《新闻三昧》2003,(8):31-31
笔者曾几度参加省级“两会”报道,并多次受省人大、省政协表扬。下面,笔者就地方工人报如何参与“两会”报道谈几点体会。善于取舍。地方工人报,由于受人力和版面等的影响,在宣传力度和报道的数量上无疑与地方日报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工人报记者要在众多的“两会”消息中有所取合,有所为有所不为。2000年《南方工报》的“两会”的人大报道只发稿6篇。这6篇报道没有一篇是会议消息,也没报道人代会开幕闭幕,只选择了国企改革、职工、  相似文献   

7.
《河北广播》2008,(1):23-24
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省政协河北省十届一次会议宣传报道中,河北电台高度重视,台领导亲自挂帅,组成强大报道队伍,以新闻节目为重点,专题节目相配合,会内会外协调联动,省台市台密切合作,圆满完成各项报道任务。共播发稿件150篇(次),播出时间860多分钟,报道数量和质量在河北电台历次省“两会”报道中实现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王博 《新闻传播》2006,(12):42-44
“华尔街日报体”以其颇具人情味的报道风格在西方报界备受推崇,近些年来也被我国新闻界所借鉴。但“华尔街日报体”还是主要被应用于财经类报道和社会新闻中,在其他种类的新闻特别是体育新闻报道中采用甚少。本文试图以一篇体育新闻特写为例,分析华尔街体如何在体育新闻中更好地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如何让赛事报道“形散而神聚” 在西方三大通讯社的赛前报道中,普通的备赛信息往往通过快讯播发,备赛报道往往呈现片断式、碎片化的播发形态。  相似文献   

10.
问题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矛盾问题报道在很多情况下都被认为是负面报道的代名词,其实所谓问题报道是相对正面报道而言的。“正面报道”焦点往往集中在社会的积极部分或光明一面.强调“平衡”、“和睦”和“稳定”。而问题报道大多是聚焦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及反常现象,强调“变动”、“反常”和“冲突”,以使公众瞩目、警醒和震惊。在问题报道中新闻主题大多数是由“不寻常”和“冲突”构成的。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报道已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头戏,怎样把经济报道写“活”?笔者认为,经济报道只有攀上“生活”这棵绿树才会有生命力,才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源于生活关注百姓一些经济报道之所以出现了“理论化”“、学术化”的倾向,是因为记者跑“上”多,跑“下”少,听领导、专家“指出”的多,听群众反映的少。还有的经济报道片面追求“理性色彩”,忽视了事实的生动展示,犹如一篇冗长的说理文章。而有的记者却将自己的视角“下移”,从百姓生活的角度来加强经济报道,其生活性和服务性增强了,新闻也就“活”起来。1996年,…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北电台抽调15名骨干组成报道组赴京。在杨兴盛台长指挥调度下,前后方团结协作,在中央台发稿57篇(次),位居全国省级电台第二位;河北电台播发稿件80多篇(次),首次在北京设立直播间,实现全国“两会”直播。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聂辰席,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永山,省广电局局长杨慧、副局长何振虎先后到记者驻地和直播室视察并对“两会”报道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3.
陈剑文  周芳 《新闻前哨》2002,(12):14-15
2001年8月26日,《湖北日报》推出了一组报道:围绕襄樊监狱服刑人员王树祥一步步成为辞书纠错行家的事例,刊发了消息《一份生动的维护人权记录》、通讯《新生的脚步》和法学专家访谈《“王树祥案例”是维护人权的例证》。这一组独家的、特别视角的报道一经刊出,在读者中产生强大反响,法学专业人士、监狱服刑人员、管教干部纷纷发表看法,省监狱局局长也约见记者。为此,记者又围绕这一案例采写了4篇《“王树祥案例”纵横谈》,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合式报道。《湖北日报》评报专家撰文评价这组报道时称,它无异于中国一部真实…  相似文献   

14.
陈栋 《今传媒》2006,(4X):4-6
每年春天召开的“两会”都会让中国老百姓格外关注。在“两会”报道中,各路媒体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少媒体在“两会”报道中比较充分地展示出了自己的采编能力和创新实力。2006年全国“两会”的脚步声逐渐远去,但“两会”报道所呈现的诸多亮点却依然让人们记忆犹新。本刊编辑部本期推出《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亮点分析报告》,包含关键词篇、定位篇,既是为了盘点和总结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创新与特参,也是为了给以后的类似报道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胡弋 《新闻前哨》2007,(7):113-113
记者站被称为报社驻外“使馆”,是新闻媒体同各地党委政府和群众加强联系,建立健全新闻报道网络,实践“三贴近”,增强新闻报道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有效平台。笔者作为湖北日报驻随州记者站的记者,2006年在湖北日报发稿148篇,其中上层建筑领域31篇,经济类26篇,社会新闻24篇,文化报道30篇,其他类报道27篇。从发稿情况看,工作性的报道仅占少部分,大多数稿件将视角投向了社会经济生活,关注民生。这既体现了鲜明的党报特色,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一些记者和通讯员有种困惑,就是新闻报道难写。编辑部也反映来稿中“一般化”的稿件太多。什么是“一般化”的报道,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两大类:一是主题重复,手法霄同,经常“撞车”的稿件;二是反映节日活动、农事活动、生产进度,唱“四季歌”的稿件。出现“一般化”报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避免“一般化”的方法也很多。笔者结合多年的新闻实践,觉得主动出击抓问题,是克服“一般化”报道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这里所说的“问题”,也就是新闻作品的主题。一篇稿件新闻价值的大小、社会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问题抓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2005年6月2日播发的人物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是一篇生动、传神、感人的人物通讯精品。在同一题材的报道中,它能独领风骚,荣获最高奖一等奖,是作者践行“三贴近”,同采访对象一起爬山涉水、风餐露宿,历经艰险后结出的丰硕成果。这篇带着高原风雪、山乡泥土,清香扑鼻  相似文献   

18.
单纯企业开业的报道,新闻媒体大多予以“封杀”,这些企业的开业如果要想在新闻媒体上有所“表现”,对不起,请出钱打广告,那么,“企业开业”究竟能不能报道呢?笔者认为,企业开业是可以报道的,问题就看你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怎样截取其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9.
孙世恺 《当代传播》2001,(2):56-57,55
新闻文体写作创新之七:图表式报道   面对电视直播和电脑网络的挑战,新华社从 1999年推出图表式报道。它以图形和表格等形式反映报道的事实,或提供背景资料。这种图表式报道一般有两类。一类属于新闻报道的。这是用图表的形象及时反映新闻事实,而新闻性又是它的“灵魂”。如《北京青年报》 2000年 6月 15日刊登新华社播发的《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谁涨谁落》《汽车产量增长 出口下降》等,每篇图表都阐述一个十分完整的新闻主题,而且独立成篇,新闻性也较强,就属于这一类图表式报道。另一类属于新闻资料性的。这类图表式报道往往是结…  相似文献   

20.
罗成友 《今传媒》2006,(11X):55-56
农民、农业和农村,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重视,“三农”问题的报道,也越来越引起广大读的关注。 记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记感情的真实流淌。作为搞新农村报道的记,首先得从感情上与“三农”融为一体,才有可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报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