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培  马艺 《军事记者》2008,(1):62-64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其中,晋察冀边区作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重要的一支敌后抗日力量,于1938年1月成立了边区政府,成为"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就创办于边区政府成立之前的1937年12月,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是一场极其广泛的群众性的战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在武器缺乏又无外援的情况下,长期坚持极端残酷的抗日战争,并使自己的力量日益壮大起来,使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抗日战争中,除陕甘宁边区外,我党还在华北、华中、华南创建了一批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战的重心。  相似文献   

3.
卢沟桥畔的隆隆炮响,振荡着每一个炎黄子孙。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血液也在沸腾!他们纷纷行动起来,投身到全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中……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日的主战场,中共中央的通讯社——新华社也迅速在敌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起分支机构,同敌后各地区报社的采编人员一道,挥笔化刀枪,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篇篇气壮山河的抗战报道。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永垂青史。  相似文献   

4.
<正>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领导创建的一支抗日游击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和坚持华南抗战的人民抗日游击队主力部队之一。其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与华北、华中敌后战场并称为“敌后三大战场”。八年抗战中,东江纵队这支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孤悬敌后的人民武装,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35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6500余件,开辟了总面积6万平方里、人口450多万的根据地和游击区,成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一面旗帜。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全国和平之大计,根据国共《双十协定》,  相似文献   

5.
193 7年“七七事变”后 ,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 ,先后创建了晋察冀、冀鲁预、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建立敌后抗战根据地 ,这在中外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 ,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 ,必须建立县级革命政权 ,充分发动群众 ,大打人民战争。为了便于开展抗日斗争 ,边区政府除了在原有的县区划建立革命政权外 ,还建立了很多新的县政府。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建县的显著特点 ,主要有两个 :一、化零为整所谓化零为整的方法 ,就是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相邻县的部分地方组建一个新县———史称联合县…  相似文献   

6.
郭生纺 《兰台世界》2016,(21):93-99
党的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党发展的物质形态和运行载体。在抗日战争时期,陈少敏作为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党和新四军第五师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在加强党组织建设、干部工作等方面开展的党的组织工作为恢复和建立鄂豫边区敌后党的组织、创建革命根据地、发展中原敌后游击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工作理论,还创造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反侵略保卫国家战争中最波澜壮阔的一次战争.它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系统地研究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总结其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刘丽  王家平 《兰台世界》2012,(19):50-51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民主对于抗日的重要性,毛泽东指出:"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抗日能给予民主运动发展以有利条件。"[1]274因此,党把抗日和民主结合起来,在抗日根据地领导各阶级、各阶层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一、制定颁布一系列指导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及条例全面抗战开始以后,为了动员一切可以  相似文献   

9.
韦泽洋 《档案与建设》2013,(9):34-36,45
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北至陇海铁路、西达汉水、东临黄海、南起富春江,横跨苏、皖、豫、鄂、浙五省,包括苏中、苏北、苏南、淮南、淮北、皖江、豫鄂边、浙东八块抗日民主根据地,总面积25.3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3420余万。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事业为夺取抗战胜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学创作华中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突出标志就是文学创作。抗战期间许多作家  相似文献   

10.
浙东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十九块解放区之一,包括四明、会稽、三北(指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姚江以北地区)和浦东四个地区,位于杭州湾两岸,  相似文献   

11.
新四军是8年抗战中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主力部队之一,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也是当时全国19个解放区的重要组织部分。而新四军的转危为安和发展壮大,以及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刘少奇同志曾经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值此建军80周年之际,记下刘少奇的这一段历史功绩,对于缅怀先烈,教育后人,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陈洋  聂红琴 《档案与建设》2021,(6):79-81,84
一、苏北抗日根据地中小学教育事业的恢复、巩固和改革 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小学教育事业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一样,是随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而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日伪的奴化教育、与国民党顽固派的专制教育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根据地的中小学教育大体经过了恢复、巩固和改革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抗日战争成就了中国新闻界大团结的时代,孕育了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真正大发展的时代。抗日战争的8年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了大量报刊,仅解放区的报刊总数约计达到400种之多。这些报刊在抗战期间迅速成长壮大,为抗战胜利发挥着舆论喉舌的作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就是抗战时期山东地区战火中的一支神笔。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抗日战争成就了中国新闻界大团结的时代,孕育了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真正大发展的时代.抗日战争的8年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了大量报刊,仅解放区的报刊总数约计达到400种之多.这些报刊在抗战期间迅速成长壮大,为抗战胜利发挥着舆论喉舌的作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就是抗战时期山东地区战火中的一支神笔.  相似文献   

15.
王俊斌 《编辑之友》2010,(5):104-106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各抗日根据地陆续创办了不少报纸,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新闻宣传工作,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以<胜利报>为例,对这一时期的报纸出版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扬 《中国档案》2023,(9):80-81
<正>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唤起民族觉醒意识,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一批抗战宣传期刊蓬勃发展起来。在江苏省档案馆馆藏期刊史料中保存着1939—1945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上海、重庆出版的抗战期刊65种553册。这些抗战期刊题材多样、栏目众多、印刻清晰、文风朴实、通俗易懂,生动再现了抗战敌后战场的历史细节,宣传内容贴近部队和根据地的战斗生活,颇受广大军民欢迎,具有珍贵性和唯一性,现从中甄选3种并做介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有这样一位美国军官,他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曾两次巡游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延安和华北敌后,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邓小平及其他八路军将领多次交谈,在八路军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地区里,纵横走访了好几个月,足迹遍布中国北方五个省份,行程五千余公里,成为访问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军队的第一位美国军官.  相似文献   

18.
1942年6月,中共华东局派谭启龙等到浙东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以余姚梁弄为中心,先后建立14个抗日民主县政府,面积逾13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达500万左右.1943年12月22日,新四军军部电令浙东抗日武装改名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944年1月15日,在四明山茭湖村举行浙东敌后临时代表会议,推选成立了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1945年1月21日,选举产生了浙东行政委员会,成立了浙东行政公署.  相似文献   

19.
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后,进而占领了华北,乃至中国大部,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深入敌后,英勇抗战.1937年10月,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按中共中央命令,率部挺进河北、山西、察哈尔三省交界地区,以五台山为中心,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20.
指点江山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空前危难关头,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积极主张建立广泛的抗曰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并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人民游击战争,抗击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