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1,(25):145-146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转变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所谓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就是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树立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的意识。这需要生物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并积极应用在教学实际中去,引导学生将生活知识与生物知识建立内在的联系,培养利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文章将围绕初中生物生活化应用情况及策略展开,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生物新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了生活中的生物教学问题。生物科学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社会现实来开发生物教学资源,用新课标理念来指导生物教学实践,以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笔者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21世纪,生物科学将迅猛发展,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将会更加深入地涉及到人类的生活、生产和自然等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生物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生活现象相联系,把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去运用知识。 例1:教师在讲授《水分散失——蒸腾作用》时组织生物小组设计两组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学生掌握蒸腾作用产生  相似文献   

4.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高中生物课堂中,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体验,也能让学生在深度思考过程中体会到“生物科学与生活实际互为一体”思想,从而积极主动地运用生活眼光探寻生物知识的本质,用生物学的视角去感悟生活的妙趣。  相似文献   

5.
俞慧琴  龚大洁 《考试周刊》2011,(37):177-178
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对公民的科学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版《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和基本理念。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与综合,并对学生进行STS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将生物课程理念实施到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生物课堂。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指导思想,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或者将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展开生活化教学,将化学内容和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开展科学探究和知识运用.与此同时,教师要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文章从当前化学教学现状出发,就高中教师如何展开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8.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感觉生物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就乐意去学,同时也会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笔者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生物教师,下面结合生物教学实际,谈谈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宋静 《中学生物学》2005,21(11):26-26,28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根据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教学中要注意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全面落实"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初中是学生接触生物课堂的起始站,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合理运用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生活化特征,使学生在现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物学习知识,提高对新知识内容的掌握水平,为此必须导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展开日常教学。本文主要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旨在激发学生生物知识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全面了解生物科学。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保证这一教学方针的落实,高中生物老师应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多鼓励学生关注生活点滴,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知识,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给生活带来的进步,了解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有利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并锻炼学生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生物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生物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广,新的生物课程理念正逐步深入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本文就如何促使广大生物教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探索.一、生物课程理念的创新1.课程性质观的创新《生物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生物课程的性质"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  相似文献   

13.
让生物、生活零距离,就是要缩短生物学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生物学问题,探究生物学规律,体会或感悟生物学思想方法,然后将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最大限度的拓展学习空间,体验生物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一句话,即走进生活学生物学,学好生物学服务生活。它既是教师教学追求的过程性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必须达到的终结性目标。  相似文献   

14.
生物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教学科目,纵览其知识组成(或者说知识结构),绝大部分都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开展生物教学时,教师要多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环境或者生物变化中获得启示,同时产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进而促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对生活知识的学习当中,或者对生物实验的探究当中,有效促进他们生物学习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命和自然现象的科学,又是一门应用于人类和自然的科学,在生物教学中,把自然生活现象引入生物课堂,用生物学知识解读自然生活现象,让生物课走近学生生活,不但能够密切生物学与人类生活、自然现象的关系,而且能从学生比较熟知的现象和背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生活、实践生活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知识、自然现象中感受学习生物科学,感知生物科学现象就在身边,感知生物科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源源不断的学习源泉,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予以重视,并融合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生活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有效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开展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和应用语文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应将生活化的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物是一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很多都是与生物息息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这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问题与课堂知识进行融合,架设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生物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其实就在身边,每天的生活中都可能接触到,感受生物知识的鲜活、生动,贴近自己的生活.这样一来,学生感觉到的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学习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更加愿意去学习、交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教师也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 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三大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然而,在目前的生物课堂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缺乏充分的认识,“重结论,轻过程”的灌输式教学仍随处可见。鉴于此,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改形势下生物课堂的几大特点。1 高效而不繁重长期以来,受“应试本位,分数本位,知识本位”等思想的影响,生物课堂形成了“教师讲知识,学生听知识”的局面。有的教师甚至鼓励学生像背政治理论一样去“啃”生物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加强学生对于初中生物知识的理解,而且,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还能够提高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本文主要研究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上海二期课改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要注重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懂得怎样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科学现象 ,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因此 ,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必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此 ,我认为在高一《生命科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将生命科学知识与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结合起来在生命科学教学中 ,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 ,还要让学生学会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上。例如在第三章第五节“非细胞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