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书写工具日益呈现现代化、多样化,中小学生在享受快捷信息技术服务的同时,却面临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即汉字的书写能力削弱。为此,2011年8月2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明确表明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写字课,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应本着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注重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原则。"但实际运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缺少专业书  相似文献   

2.
一、加强中小学写字教学刻不容缓在开展中小学写字教学研究工作实践中,我切身感受到:加强中小学写字教学已刻不容缓!2008年"宁夏庆华杯"第二届中国(吴忠)中小学生书法节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用"惨不忍睹"四个字形容当前学生写字的状况,引起广泛的共鸣,因而将这届中小学生书法节的主题确定为"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是继承弘扬中国书法传统的基础,书法的境界需在写好字的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 中小学书法教育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关注农村中小学书法 教育关系着国民素质教育的均衡发展。希望全社会都行动起 来,让书法教育真正走进农村中小学课堂,让农村中小学生拥 有一个良好的书法教学与学习的环境,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生 书法水平。  相似文献   

4.
重视书法教育加强基本功训练李鑫华,王常春书法教学在近年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各中小学凡有条件的,大都开设了书法课,它对于加强中小学生的写字艺术训练,提高书写技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值得充分肯定的。然而,从目前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实际状况考察,发现...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书法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相关部门重视,尤其是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从2013年春季开始要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也出现了把中小学书法教学纳入考试的提案,这充分说明了教育部门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然而在开展书法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6.
2011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当前,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在小学,教师和家长相对还是比较  相似文献   

7.
我这几年连续参加了全国政协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调研、会商等活动,也提交了两份关于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相关政策的提案,对中小学生写好字这个问题有调查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童年资讯     
彤彤 《小学生》2013,(4):42-43
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号召中国孩子"写好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起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暨展览公益活动"于2013年1月19日宣告启动,旨在推进书法教育,提升中国孩子乃至家长、学校对写好汉字的兴趣和认识。据介绍,此次活动面向全国中小学在校  相似文献   

9.
日前,"人教杯"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活动入围作品初评工作已经完成。"人教杯"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活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公益活动,目的是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落实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改善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活动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中国  相似文献   

10.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于2011年下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并于2013年下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书法教育"进教材、进课表、进课堂、进活动"。目前,书法教师队伍是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其教学教研专业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本刊开辟"书法教育"专栏,旨在设立一个讲解书法理论与书法教学经验交流的平台,辟一角介绍书法家及其书法特点的空间,为广大教研员和教师更好地进行书法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先生多年来在"两会"上呼吁国家应该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本期,我们连线苏士澍先生,来感受苏先生对书法教育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设备的快速发展,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得以全面普及,在此社会大环境下,人们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日渐削弱,实为令人担忧。针对此种情况,我国教育部颁布了针对性文件,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所以,以小学书法教学为研究对象,具体从四个方面诠释了"如何在小学全面开展书法教学"这一论题。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月,教育部下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从春季学期起,书法教育要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全国中小学生将分年龄、分学段练习硬笔和软笔书法。由此,练习书法犹如春潮涌动,成为学校一项新的教学活动。作为长期工作在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拍手称快之余,也对学校如何贯彻落实好《指导纲要》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对于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我国历来非常重视。不过,过去提倡的是写字教学,而本次《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书法教育",从写字教学到书法教育,其中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由技入道"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过程。但"入道"并非易事,那是在对书法千锤百炼、披肝沥胆后得到的高端体验。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能完成也不可能进入这一理想境界。书法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加强学生书法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创作技法,为后期迈进书法艺术殿堂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环境下,作为中华艺术的瑰宝——书法与中小学生渐行渐远。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书法教育遭遇现实的尴尬。通过剖析语文与书法两者的关系及分析我国中小学语文书法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纳入书法教育的策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今天,中小学开展语文书法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以书法为重要载体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推动开展书法教育,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书写能力、提高文化品质和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496号建议——“关于中小学生书法进课堂的建议”更是引发了热议,提升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热度,也带动了中小学书法教室建设的发展。基于此,本刊策划专题,通过对学校校长的专访,展现书法教育实践,彰显书法教育成果,以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承袭了传统的书法教育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书法教学受到课时的局限,以及书法的实用性等诸多原因,使书法教育成了一种枯燥乏味且提升难、成就感弱的一门学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程度的降低,又导致了教学的滞缓,无法真正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植根在学生心中。在当前的状态下,书法教育应适时引入新的技术和机制,充分结合科技的力量改变书法教育的现状。可以运用数字书法的软硬件技术,仿真还原的笔触,庞大的资源,录制回放等功能,来弥补书法传统教学的问题,推动书法教育的良性发展。让中小学生能真正体验到书法的思想和情感,提升中小学生的书法人文精神和艺术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8.
书法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书法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品质,是每一个书法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也会为传承民族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可见,书法教学课触动孩子"心根"。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书法教育是以书法艺术为内容,以提高书法艺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目的,对学习对象进行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书法艺术既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民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小学书法教育是书法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书法教育体系的基础。从1998年教育部提出"逐步将书法内容纳入中小学课堂教育"到2011年出台《关于中小学生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历经13年,但书法教育因种种原因,仍然难以落实和实践。一、书法教育面临的困境1.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1)国外文化的冲击1840年欧洲的工业革命给世界人民带来先进技术的  相似文献   

20.
<正>从2013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就已经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进行书法学习。几年来,小学书法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对"书法课"的认识出现错误;书法教学环境单调;学生在练习书法中缺乏观察等。为此我提出了四条建议。一、小学书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教师对"书法课"的理解错误中国书法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书写能力和文化素养。在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