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汽车产业正朝智能化方向发展,对汽车电控系统的网络架构与通信能力提出了挑战。具有高带宽、高实时、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车内实时以太网技术作为下一代车载网络的发展方向,受到广泛关注。分析了现有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车载网络技术(In-vehicle Network, IVN)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车载网络在带宽压力及高可靠性需求下面临的挑战,讨论了未来以太网技术结合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最后指出进一步完善汽车电控架构设计,开发车载以太网产品,制订相关标准规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过去,人们常用“信息高速公路”来比喻互联网,现在车载信息系统已经真的将互联网延伸到高速公路上。但行驶中的汽车毕竟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操作环境,这种情况下,车载信息系统给使用者带来的究竟是便利还是麻烦?如何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和隐私呢?  相似文献   

3.
车载音响设备已成为汽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进行汽车音频系统的性能检测。为解决目前音频设备测量仪器功能单一、图形显示效果差、可扩展性差和价格昂贵等问题。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构建了一个车载音响性能检测系统,实现了对AM、FM和音频功率放大器性能的测试。硬件系统由数据采集卡、车载音频设备、音频信号发生器和个人计算机搭建而成。软件系统用LabVIEW设计,测试结果可以直观地显示在显示器上。系统参照国家标准,相对误差在0%~12%,3次测量相对误差平均值在0%~5%,基本满足技术要求。传统音频测试需要140 min;该系统在测试时间上与传统音频测试方式相比缩减了40 min左右,提高了音频测试效率。该设计可为汽车性能检测系统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 1月 10日宣布,该公司将对分散司机注意力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以便将来为安装车载网络通信系统提供安全参考。 福特公司与其他一些公司准备在今后为其生产的车辆安装车载网络通信系统。这些车载网络系统将能向司机提供交通情况,在汽车发生事故时自动求助以及提供沿路设施指引服务,例如显示加油站、餐馆的位置等。然而,司机在用手机或其他设备接收或查询这些信息时,会使注意力分散导致行车事故。 福特公司将斥资 1000万美元研究各种与司机注意力有关的因素,其中包括司机在进行其他活动时视线离开路面的频率和时间长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车载故障诊断系统(OBD-Ⅱ)所使用的通信协议和诊断模式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OBD-Ⅱ的汽车故障实时提示系统的设计方案,完成了系统总控单元与汽车OBD之间信号转化接口、总控单元、初步的专家诊断系统、文字显示及语音播报系统的软硬件开发设计和制作.样机测试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系统能够顺利地从汽车ECU获取数据流及故障信息,借助专家诊断系统能对故障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向驾驶员提供故障信息及处理故障的应对措施,并能用文字显示和语音播报这些信息,该提示系统的推广使用将有效降低汽车使用维修费用,同时对提高车辆道路交通安全性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案例分析来介绍汽车发动机气门正时系统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的车载诊断系统判定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信号不可信,用两则案例呈现出车载诊断系统判定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信号不可信的两种典型情况,便于理解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的两种典型的故障判定逻辑,有助于对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故障排除操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蓝牙车载免提系统的身影逐渐进入国内中高档汽车,人们对其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汽车电子市场以及其它消费电子的现状,论述免提装置基本功能的设计和实现,改进目前车栽免提系统的方案,加入高级音频功能,提出了3种方法对蓝牙免提功能和蓝牙高级音频功能进行整合.对相关人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指出未来车载免提系统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汽车ABS控制技术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历史与发展,以及ABS的构成和单轮制动原理,论述了国内外常见的ABS控制策略,并分析了ABS整车稳定性控制,最后结合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探讨了车载ABS的扩展功能.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基于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与外界的信息交换)技术的自动泊车系统.该系统由人机交互单元、信号引导单元、车载泊车单元3部分构成.人机交互单元负责输入操作指令和采集存储用户身份信息,信号引导单元负责提供泊车路径信息与停车信号,车载泊车单元负责控制车辆运行.该系统具有一键存取、身份验证、车位记忆等功能,可用于传统车辆和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新型自动泊车系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汽车上的电子控制器的数量越来越多,线路越来越复杂.为了简化线路,提高电脑之间的通信速度,降低故障率.汽车数据总线技术应运而生.数据总线是一组连接各个部件的公共通信线,即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路径,也就是指在一条数据线上传递的信号可以被多个系统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整体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本文通过对车载车载网络系统分析和应用实例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PLD/FPGA设计时,通常采用时钟来控制系统中各模块的协调工作,如果时钟设计不良,在极限的温度、电压或制造工艺的偏差情况下将导致错误的行为,并且调试困难、花销很大,本文就此对全局时钟、门控时钟、多级逻辑时钟和波动式时钟进行分析探讨,以求在设计电路中消除毛刺, 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型公共场合需放置多台同步时钟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无线数传模块和GPS的时钟信息显示系统设计方案.它利用GPS实现准确授时、无线数传模块实现数据传输、时钟芯片实现时钟信息的存储和更新、8英寸数码管实现时间显示.该时钟信息显示系统的时间同步于GPS授时,走时准确,安装方便.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FlexRay分布式实时系统中时钟同步可能出现拜占庭故障,从而导致系统时钟崩溃的问题,提出一种有效的解决算法FlexRayBFT (FlexRay Byzantine-Fault-Tolerant)。该算法在传统拜占庭容错算法基础上引入消息认证码技术,对报文进行加密处理,相比指数型算法,其性能提高了3个数量级。FlexRayBFT执行分为准备阶段与回复执行阶段,分析不同阶段的消息具体通信过程,同时证明了算法的一致性与正确性。通过使用Truetime工具箱搭建FlexRay线控转向分布式实时系统,对系统使用FlexRayBFT算法前后分别进行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FlexRayBFT算法可以有效克服FlexRay分布式实时系统中时钟同步的拜占庭故障,保障时钟同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EDA技术的现代数字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介绍了应用EDA技术实现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并以数字钟设计为例,说明了基于可编辑逻辑器件的数字系统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智能有效的节水系统研制对于我们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自适应节水系统,阐述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该系统以DS12887为时钟芯片,以89S52单片机为核心,实现了手动放水、红外模式、定时模式和软件防冻等自适应控制功能,并且附加了控制器上的时钟显示功能.该系统经过试运行,性能稳定,能有效地节水且符合卫生要求,适于高校沟槽式公厕节水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以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247为控制核心,通过对GPS模块、大气压传感器、湿度传感器(SHT71)与时钟芯片(DS1302)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文中设计了一个能测量和显示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大气压力、温度、湿度、速度和移动方向的系统.该系统具有电子指南针、电子导航、路点轨迹描绘、天气预测、秒表、万年历、时钟、闹钟、音乐播放和自动校正时间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无线传感网节点复制攻击检测方法多依赖于网络中节点的精确位置信息和同步时钟信息,而在网络实际运行中往往很难保证实时有效的节点位置信息和同步时钟信息。提出了测距法来检测节点复制攻击,不需要精确定位和网络时钟同步;定义了三种检测准则,给出检测系统实现方案和算法流程图。实验表明,该系统实用、可靠。  相似文献   

18.
本自动化检测打印机的纸张数量的系统专利设计,能够实现打印机纸张的密码保护、记忆功能、统计总纸张数(累加)等功能.设计的系统包括单片机、光电传感器、时钟芯片、LCD液晶显示等.软件编程采用C语言来编写,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时钟、显示、检测计数以及密码设置等部分.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使用MAX7219实现时钟显示的设计.设计主要由软硬件组成.软件方面,主要针对串行发送、计时中断程序进行编制,实现了串行传输技术的时钟显示.硬件方面,基于MAX7219,采用可在线编程的AT89S51芯片为时钟的CPU,并采用高集成化的串行输入/输出共阴极显示驱动器MAX7219为时钟LED的驱动器.使用串行传输技术大大节省了CPU的IO口,为CPU其他功能的扩展提供了端口.  相似文献   

20.
通常用的单片机没有实时时钟部件,如果需要此功能就得使用定时器来实现,而一旦系统掉电时钟就不能运行,这在需要实时时钟的系统中是不允许的,即便使用备用电池,通用单片机系统的较大功耗也坚持不了多久。本文以设计制作智能水阀过程中所使用的MAXIM公司的DS1302为例来介绍用实时时钟芯片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