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2002,(10)
XX老师: 我们的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说,写作文时可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立意,但又说写文章时主题必须集中。请问这该怎么理解?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立意深刻呢? 武汉娟娟娟娟同学: 从你的提问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读书必求甚解”的好学生,你们的语文老师也是位有学问的好老师,他说的没错。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曾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文立言之本意也。”所谓立意,指的就是主题。这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写文章必须要求主题正确、集中、深刻。所谓正确,是指作文提炼的主题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普遍意义,能给人知识的熏陶、向上的力量和美感的享受。它是作文的基本  相似文献   

2.
徐飞 《初中生》2015,(9):57-58
“意”,就是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立意,就是作者在写作时想通过文章来表达的思想意图,所确立的文章中心.中考作文立意正确、新颖、深刻、高远,是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亮点.如何巧妙立意,让文章深刻动人呢? 一、紧扣题眼,主题突出 中考作文一般体裁不限,立意自定.这个“立意”务必出自题目,千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要紧扣题眼,集中突出一个主题.然后以此为中心来巧妙选材,合理布局,这样自然就能写好一篇作文了.如2014年北京市中考作文《宜居城里的故事》: 宜居城市里的故事,存在于传说中.  相似文献   

3.
好的作文让人赏心悦目 ,甚至拍案叫绝 ,但读了有“硬伤”的文章就会让人感到扫兴。文章的“硬伤”是指文章中出现的错误。“硬伤”有思想认识方面的 ,有知识方面的 ,有构思方面的 ,有遣词造句方面的。作文出现“硬伤”会让人感到作者行文不严谨 ,知识不扎实 ,写作能力欠缺。写作出现“硬伤”会严重影响别人对文章的评价 ,所以我们在写作时要避免出现“硬伤”。一、立意的“硬伤”立意高下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文章的成败 ,立意深刻高远是一个人认识能力强、思想有深度的标志。为了在立意上胜人一筹 ,有些学生总想出奇制胜 ,甚而至于不顾材料的…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佛靠金装,人凭衣装。”那么,文章靠什么呢?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文章的魅力就在语言。作文中新颖鲜活的素材,别具匠心的构思,深刻高远的立意,都要以语言为载体。如果作文的语言平淡如水,枯燥无味,苍白无力,那么一切都会黯然失色。作文如能精心炼句炼意,使语言闪光耀采,文采熠熠,充满精神气,那就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如是考场作文,那一定能使阅卷老师为之陶醉感染,甚至拍案叫绝。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语言文采熠熠、亮丽动人呢?  相似文献   

5.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说话如此,作文亦如此。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的高下是衡量一篇文章价值的重要标尺。中学生作文的素材,主要源自于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文化积淀,但要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文化积淀进行提炼并富有创意的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构思立意上推陈出新。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写出立意“深、新、活”的好作文。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些尝试。  相似文献   

6.
观览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和低分作文,有的文章文通字顺,旁征博引,就是得分不高。究其原因是立意平庸,思想肤浅。掩卷深思,阅卷者所欣赏的文章是什么样的呢?曹丕说“夫文章者经国之大业,……”,韩愈说文章要“言之有物”。由此可见一篇好文章贵在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而不只是辞采华美。暂借唐代诗人虞世南一句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相似文献   

7.
“文章随时运,无日不趋新”。那些百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文章,让人读之生厌。只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作文才有鲜活力,读之能获得独特新鲜的感受。因此创新作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那么如何创新呢?以下五个方面仅供参考。一、题目新颖不老。近年来中考作文中,有自由立意空间、利于发挥创新能力的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见多,这就要求考生要补好拟好题。题目如同人的眼睛,是文章的神采所在,只有题目不落窠臼,才能使阅卷老师未看内容心先惊,并产生一睹为快的欲望,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人们常说“题新传神”、“题新夺人”就是这个道理。20…  相似文献   

8.
<正>考场作文作为一种应景即时作文,想要一下子扣住阅卷老师的心,从而在考场中制胜,笔者以为立意乃文章之魂,其深刻性显得尤其重要,作文深刻、有内涵,则能让人读后余味无穷,感慨万千,意味深长。但令人遗憾可叹的是,考场上立意深刻、观点厚重的文章凤毛麟角,因此,在考场上如能写出深刻而又有内涵的文章,肯定能独树一帜,以致能脱颖而出,从而战胜于考场。未来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培养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因此其表现在高考作文上,即命题侧重  相似文献   

9.
理论网页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就是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过去,学生习作来源于教材或教师的预设,中心思想已被框定,作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去寻找或编造素材。这种“立意本源”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在作文中大话、假话、空话、套话连篇,他们逐渐练就了一套奉命作文与应试作文的本领,失去了生活的本真和儿童的情趣。我们摒弃“立意本源”并不是说学生习作不要立意,而是教师…  相似文献   

10.
"意",是生成于文章之前的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好文章立意要求新颖、深刻,可是一味要求选材新颖实在有苛求的嫌疑,对于人人生活中皆有的话题,如何才能写得好,能够让作文的立意不仅仅是就事论事、浅尝辄止呢?  相似文献   

11.
作文立意的独到、深刻、新颖,是创新作文的必要条件,也是在各级各类的语文考试中,占半壁江山的作文拿到高分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训练学生的认识能力。下面以《滥竽充数》为话题作文的材料,说明深化认识对优化立意的指导作用。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非子·内储说左上》)一、多角度认识,增强立意的独到性“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就可得到不同的观点,这就为立意的独到奠定了基础。上则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有南郭、齐…  相似文献   

12.
能力解说 全国各个省市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基础等级”在立意方面的要求是: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在个别省市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又逐渐提出了见解独到或者深刻、新颖的要求。所谓“见解独到深刻新颖”,就是“见人之所未见,道人之所未道”,而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  相似文献   

13.
立意 ,是写文章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的任务是确定表达的主题 ,解决表现什么的问题。现在 ,中考作文提倡大胆想像 ,鼓励创新表达 ,此类作文 ,尤其强调立意的深刻 ,如果没有了深刻的立意 ,就会给人一览无余的“浅薄”感、“平淡”感 ,甚至显得幼稚 ,缺乏哲理性。那么 ,怎样才能使文章的立意具有余音绕梁、韵味无穷的哲理魅力呢 ?首先 ,要学会“透视”生活 ,触类旁通。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 ,事物的本质或富有哲理性的一面 ,常常掩盖在生活的表象下。文章立意要深 ,必须透过事物的表象 ,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入思…  相似文献   

14.
作文贵立意     
立意就是站在应有的高度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意是文章的“灵魂”。 那么如何立意呢? 一、立意贵在深刻 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对学生来说,这就是深刻了。见就是发现,就是创造。 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美,从普通事物中洞见了其本质意义,比一般人观察得细,研究得深,琢磨得透,就会获得较为深刻的主题。古人  相似文献   

15.
明人董其昌在《画禅堂随笔》中说:“山行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董其昌以画树为例,说明了一个客观对象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表现它,而作者必须选择最适宜“入画”的某一点,而这一点,恰是作者对作文立意角度的选择。既然立意角度的选择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从多维多向的立意来选择角度,以保持立意的新颖独特、准确深刻呢?我们不妨从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和语文读本中的文言名篇中来找找答案。一、逆向立童,反弹琵琶“文章切忌随人后”。作文时逆向立意,反弹琵琶,“舍人所已取,取人所未取”,往往能达到“皆出…  相似文献   

16.
丛元江 《文教资料》2005,(1):163-164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时代,犹如人生的春天。在这个季节里,需要播种理想的种子,播种知识的种子,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播种美的种子。大教育家叶圣陶指出:“通过写作关,大概需要在思想认识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有质料是首先的,没有质料如何能写?质料有了还要求其好,不好的质料当然写不成好的文章。”他把作文和做人、文品和人品和谐地统一起来。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高,作文的立意才会高;一个人对事物认识深刻,作文的立意才会有深度。因此,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树立健康高尚的道德,形…  相似文献   

17.
所谓“最佳立意”,是指文章所立之意与文章内容达到高度和谐统一,取得深刻、新颖效果的立意。从近年高、中考学生作文看,无立意或立意错误的学生并不多,较为普遍的是立意一般化,达不到深刻、新颖的高度,使作文缺乏竞争力。究其因,是这些学生没有切实掌握作文立意的审美标准和基本方法,缺乏立出深刻、新颖的意的能力。怎样才能使学生立出“最佳立意”呢?下面谈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向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代要求,作文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活动,更需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是思维的果实,立意是文章的核心,立意的优劣往往是文章成败的关键。立意不新、不深、不高,是学生作文常见的毛病。“新”,就是要有新意,能打破一般思维定势的束缚,文胜一筹;“深”,就是立意要深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意在笔先     
张国鑫 《云南教育》2001,(20):25-26
立意是作文的核心,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中,立意是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明确作者在文章里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或基本思想,是决定作文优劣成败的关键。一篇议论文,总是要说明、论述一个主要问题,阐述一个主要观点,全文就是围绕它讲一些有关的道理,根据一些有关的事实,来论证、说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个在议论文章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思想确定,就是议论文写作的立意。一篇文章的质量高低,往往取决于立意是否深刻,而立意的深刻与否,又取决于作者是否会挖掘。抓住题意,就抓住了“灵魂”,抓住了“神”…  相似文献   

20.
古人说过这样两句话:"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这里的"意"讲的就是文章的立意。"立意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文章应该有新奇的观点、独到的见解、深刻的思考,能让读者从你的文章中得到启迪,受到震撼,悟到真谛。那么如何使自己的作文在立意上高人一筹呢?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几篇考场作文,也许你会有所感悟,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