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位老师对学生们说:“数学是不容怀疑的。”接着,她就举了一个例子,“例如,一个人建造一间房屋需要12天,如果12个人一齐动手的话,这间房子一天就可以建成了。”学生们也就模仿着老师的样子推理道:“如果228个人一齐动手的话,那么一个小时就可以把一间房子盖好;如果17280个人一齐动手的话,那么一分钟就可以把一间房子盖好;如果1036800个人一齐动手的话,那么一秒钟就可以把一间房子盖好。”有一位学生继续推理说:“照这样推算,一艘轮船横渡大西洋要6天,如果6艘轮船一齐开航,一天就可以横渡大西洋了。老师说了,数学是不容怀疑的嘛!”不容怀…  相似文献   

2.
《辽宁教育》2010,(7):73-73
有位老师对学生说:“数学是不容怀疑的。”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例如,一个人建造一间房屋需要12天,如果12个人一齐动手,这间房子一天就可以建成了。”  相似文献   

3.
肖姑 《初中生》2012,(16):61
正数字是不会骗人的"数字是不会骗人的。"老师说,"一座房子,如果一个人要花12天盖好,12个人就只要一天。288人只要一小时就够了。"一个学生马上接话:"17 280人只要一分钟,1036 800人只要一秒钟。此外,如果一艘轮船横渡大西洋要六天,六艘轮船只要一  相似文献   

4.
可笑星     
科学的推论老师:"数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不容置疑的。例如:一个人盖一间房子要10天时间,10个人一起干,一天就能完成。"学生:"照这样推算,一条轮船横渡太平洋要10天,如果10条船  相似文献   

5.
数字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老师说,“一座房子,如果1个人要花上12天盖好,12个人就只要1天.288人只要一小时就够了.”一个学生接着说:“17280人只要一分,1036800人只要一秒.此  相似文献   

6.
校园小幽默     
老师:“数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不容置疑的。例如:一个人盖间房需要10天,10个人一起干,一天就能完成。”学生:“照这样推算,一条轮船横渡太平洋需要10天,如果10条轮船一起开航,一天就可以横渡太平洋了。老师说‘科学是不容置疑的’的嘛!”小兵第一次上游泳课,一小时以后,他对教练说:“我想,今天是不是就练到这里吧?”“为什么呢?”“我实在喝不下去了。”校园小幽默@黄力  相似文献   

7.
轻松一刻     
许云莉 《湖南教育》2005,(14):45-45
数学推理老师:有一所房子,一个人造要一个星期,而如果7人造,1天就可以完成。小青:那如果有168个人造,只要1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啦?老师:对,你的数学推理很正确。小青:那如果有604800个人来造,一秒钟就把房子造好啦?股票主义教语文的王老师迷上了股票,肚里还有一本“经”。他对妻子说:买绩优股是现实主义,买网络股是浪漫主义,买亏损股是冒险主义。妻子:我什么股票都不买。王老师:那你就是股市里典型的恐慌主义。大学生下乡一个大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下乡活动。一天,他外出散步,突然发现一头驴子蹿进地里吃麦子,可他既不认识麦子也不认识驴子。…  相似文献   

8.
科学不容置疑老师:“数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不容置疑的。例如:一个人盖房子需要10天;10个人一起干,一天就能完成。”学生:“照这样推算,一条轮船横渡太平洋需要10天,如果10条轮船一起开航,一天就可以横渡太平洋了?”违规不忘酒一司机酒后驾车撞伤行人。交警对司机说:“你酒后开车,又撞伤人,严重违反交通规则,要重罚。”“罚就罚吧!”司机打着酒嗝说,“罚3杯还是罚5杯?”测谎王老四的儿子经常说谎,于是他买了一台测谎仪。儿子从学校回来了。王老四问:“今天语文考试及格了吗?”“及格了。”测谎仪响了。“老师批评你了吗?”“没有。”测谎仪…  相似文献   

9.
教学呼唤真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贺卡并写上诚挚的祝愿,送给自己敬爱的人。一位学生把贺卡送给老师,老师满脸笑容地说:“你的贺卡做得太好了。我一定珍藏这份礼物。”可是几天以后,这位学生在垃圾堆里发现了他送给老师的贺卡。这位学生气愤地说:“我再也不相信这个老师了。”这位教师丢弃的不仅仅是一张贺卡,同时还丢弃了作为教师的一份真诚。当教师丢弃了真诚,也就丢弃了学生的崇敬和热爱;当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老师,也就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美好和诚信。这仅是个例,没有普遍性。但课堂上老师跟学生来假的并不少见:有的老师在课堂…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老师在教了《指南针》一课后,问学生:“指南针有什么用?”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指南针能指明方向。”一句话就完了,老师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但是如果换个角度,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人,在哪些方面需要使用指南针?”使学生从天空想到大海,从海面想到海底,从沙漠想到原始森林;  相似文献   

11.
胡瑾 《安徽教育》2013,(3):42-42
<正>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通过数学的自身特点,始终以"做数学"为主旋律贯通始终,老师少教,学生反而多学,让人感到踏实、放心。老师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学生自己去做数学从做中学。改变"重教轻学"、"重说轻教"的倾向采取"先学后教"、"先做后说"的教学策略是必要的有效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一开始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周围  相似文献   

12.
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老师说:“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一座房子,如果一个人要花十二天盖好,十二个人就只要一天。”“对呀”,一个学生接着说:“二百八十八个人只要一个小时,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个人只要一分钟,一百零三万六千八百人只要一秒钟。”是呀,学生说得不无道理,但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这样能解决问题吗?我敢说,这样的可能性太小了。如果真这样,奥运场馆不早就修好了。如何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包括老师     
<正>学生甲:你们班上课时有多少人?学生乙:包括一位老师,一共有51人。学生甲:为什么要包括老师呢?学生乙:如果没有老师,那就一个人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14.
<正>一次数学公开课上,王老师给六年级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分数应用题:张华有12个奥特曼,李明的奥特曼个数是张华的2/3,李明有多少个奥特曼?为了创设情境,王老师问学生:"你们都很喜欢奥特曼,对吗?""是的。"教室里只有稀稀落落十几个声音在回答。她看到这个场面很不满意,于是又问:"请喜欢奥特曼的同学举手!"这时,仍然只有十几位学生举手。王老师虽然显  相似文献   

15.
启发式教学因其对学生思维发展的独特作用而备受青睐,在多年的探索中,成果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这里,我搜集整理了一些案例,从这些启发教学案例中,我们也许能得到一些新的启发。一、启发要关注现实生活[案例1]数学课上老师对学生说:“数学推理是不容怀疑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专家袁振国讲到他在美国听课的一个例子: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上,老师A:"有哪位小朋友知道6+7=?"学生A:"我知道,6+7=12"。老师A:"你太棒了,真了不起,老师没讲你就能算了,而且你的答案已经非常接近老师的答案了。"(老师一边说,一边表现得非常高  相似文献   

17.
"好心办坏事"的意思是:一片好心去为人做事,结果却适得其反. 先来看看什么是"好心"."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的巩固练习中,老师在教学每一道题时都不忘问学生:这个平行四边形其实可以看作什么图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当于长方形的什么?也就是老师随时都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学生也就能顺着这个提示解决和当天课题吻合的数学问题.老师的提示就是"好心",此时的"好心"促成了"坏事":第二天的练习中,50个学生中就有27个学生出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底+高)×2"的错误.此时老师没有提示,但是学生会记住昨天老师的"好心",也就办成了今天的"坏事".  相似文献   

18.
推论     
教师:“数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不容置疑的。例如,一个人盖间房需要10天,10个人一起千,一天就能完成。” 学生:“照这样推算,一艘轮船横渡太平洋需要10天,如果10艘轮船一起开航,一天就可以横渡太平洋了。”  相似文献   

19.
度日如年     
老师问:"如果你只剩一天的寿命,你最想到哪里去?"学生答:"我会将最后的一天留在这个学校,这间教室。"老师:"好感动啊!现在竟然有学生这般好学。"  相似文献   

20.
谈起老师这个职业似乎就能让人想起三尺讲台,讲台、粉笔、板擦这些具体的东西因为与老师形影不离,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但是如果让学生走向讲台,偶尔在讲台上过一把"老师瘾",是否对于学生学习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小学数学,是学生用数字丈量人生的开始,为学生提供走向讲台的机会,站在老师的角度激发数学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