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市场取向高教改革的成效、问题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出现了市场取向的高等教育改革。这场改革缓解了高等教育供需矛盾,促进了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益,但也带来一些新问题。市场本身固有的缺陷和高等教育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市场在高等教育领域适用的有限。如果神话市场的力量,把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适当引用演变为高等教育市场化,必将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灾难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利慧教授的〈神话与神话学〉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神话学课程的第一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在此之前,国内也出版过多部神话学概论性著作,这些著作为神话研究在我国的普及和深入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神话与神话学〉的出版则标志着神话学这门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公私属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萨缪尔森的产品概念来界定高等教育产品的公私属性,并以此来分析高等教育的全球性、浮现的世界市场和全球公共产品,那么以是否国有来界定高等教育产品的属性就行不通了.若从社会特性来区分产品的公私属性,那么全球的高等教育产品只能分为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类.由于公共产品往往在市场上生产不足,所以,充分认识高等教育私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内在属性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地位生成机制研究表明,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文从社会分层影响高等教育的视角来审视受高等教育权,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转型社会中,受高等教育机会的数量与质量的阶层分布显著差异证明受高等教育机会权的特权属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升学率以及起薪的阶层差异也证明受高等教育成功权的特权属性.高等教育强化社会分层,进而强化受高等教育权的特权属性.受高等教育权在社会分层过程中失去了调节器的作用,成为加剧社会分层的助推器.目前的奖励性高考加分政策也强化了受高等教育权的特权属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以及司法实践也要求把就业权纳入受高等教育权范围.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是专业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多元化属性不断显现.高等教育除其最基本的教育属性外,还具有产业属性、经济学属性、管理学属性等,不同的属性反应了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同维度.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属性论--教育政策对高等教育属性选择的新视角>一书通过对属性概念的演绎与解读,推导出属性问题的方法论意义,并由此提出与揭示了一种新的视角:宏观层面的高等教育实践,源于政府对高等教育属性的选择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聂毅 《职教论坛》2004,(6):50-52
高职专业实践教学应具有两个很重要的属性:即职业技术属性和高等教育属性.职业技术属性可体现在职业针对性、技术同步性和技术应用性等方面.高等教育属性可体现在技术高等性和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同时,职业技术属性与高等教育属性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它们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结合使高职专业实践教学显现出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它要求我们立足于时代把握高等教育的属性.从高等教育价值观视角看教育的社会属性之争,实际上是人们思想不断解放、对教育的经济功能认识不断加深并越来越重视教育本身的经济价值的过程.从高等教育价值观视角看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产业性之争,也正是历史上教育的社会属性之争的延续,是教育的"上层建筑说"与"生产力说"之辩的发展与深化.它表现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人们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本身的经济价值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吴涛 《教育探索》2012,(8):9-10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先导是更新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质量的一般属性包括国家意志属性、时代属性、人本属性、科学属性、类别属性、类型属性、形式属性和特色属性等.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特色属性包括定位特色、区域特色、行为特色、行业特色、优势特色和类型特色.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动态的、多元的、相对的和发展的,其内涵又是现实的、具体的、实实在在的.  相似文献   

10.
由于对高等教育产品消费过程的不同认识,经济学家们对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持有不同见解.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和学费标准不断提高,高校的财政制度也发生了混合趋势,由此就难以将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归为公共产品、私人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一种.从所有权、办学经费、学费、学费盈余的所有权四个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是生成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逻辑起点。准公共品属性是高等教育的实质属性,这根本地决定和要求了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公平与效率的健康统一,片面强调或袒护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对这种准公共品属性的误解或扭曲。坚持和张扬高等教育的这种实质属性,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在资源配置与调控方面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共同促成和保障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市场性,是指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受市场规律、市场机制、市场原则的影响和制约的特性。强调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市场性,并非指它是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惟一属性。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及其专业建设同样具有公益性,高职专业教育产出的"商品形态"及其"生产过程"体现出公益性品质。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必须坚持市场性与公益性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并尽快实现与国际教育大市场的融合。这需要对高等教育的市场属性加以认识,扭转管理者的越位和市场主体的缺位状况,奠定教育市场的微观基础,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从学术到市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力量带来的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化导致了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出现。目前国内外已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方法和标准以学术性为主要取向,不能充分反映市场力量对高等教育系统的影响,不利于人们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属性。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市场和学术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由此给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带来的影响,是导致高等教育机构分类问题成为世界难题的根本原因。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是政府、市场及学术三种力量平衡的结果,一个好的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标准,不仅要体现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还应该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公共关系职能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高等学校为适应当今社会需要,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高校公共关系的对象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二者相辅相成,对高校发展都至关重要。科学地运用高校内部公共关系和运作机制和高校外部公共关系和运作方式,将是进入WTO以后高校的竞争所在,发展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是市场化的产物,具有自发性、自主性、非均衡性等特点;另一方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又得益于我国的政治思想解放、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政策的完善与保障。从民办高等教育的属性看,具有市场主导性和"学校+企业"的特点。本文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现实出发,对其未来发展战略问题展开一些初步的思考,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实践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构建了物流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加强了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并优化了教学设计,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我省区域实践教学资源的示范辐射与共享推广,对我省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伴随系统规模的扩张,如何驱动高校迈向预定和有利的多样化成为各国面临的普遍议题。国外一般从高等教育系统或院校外部层面理解高校多样化,并从政府与市场两个维度解析其驱动因素。从院校分化的观念、分化进程中院校假设和环境因素的作用范畴等层面来看,两种观点存在一定共性和冲突,这反映出相关研究的片面和院校分化现象的动态化、持续性和多维性。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当前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要求高等教育部门尽早启动院校结构布局规划,应树立正确的分类发展观,平衡院校分化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力,处理好系统分化与规模扩张的关系,增进高校外部环境和内部办学要素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球高等教育无边界市场业已形成并呈不断扩大之势。在《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内,跨国高等教育服务的商品属性、市场属性和产业属性得以凸显,但也出现了部分国家过度逐利引起教育质量下降、一些发展中国家担忧教育主权受削弱等弊端。未来,跨国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在发达国家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可能上升到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高度,在发展中国家则不会得到太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东西方的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属性一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在西方,随着经济生活中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变迁,教育表现出"私益性"、"公益性"与"准公益性"的变化。在中国,建国以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商品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教育的属性也不断地从"公益性"向"准公益性"方向变化。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要促进教育的发展,必须协调好国家、市场和教育三者的关系,建构为教育服务的宪制政府、服务政府、有限政府,培育为教育服务的有序市场,促使教育成为"第三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