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动物词汇除了具有字面意义代表动物本身之外,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对比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之异同,来探讨英汉动物词汇的翻译,认为动物词汇的翻译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副”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汉语成语中富含以各种动物意象来进行寓意表达的成语,而蕴含"虎"与"龙"两种动物的成语更是难以枚举。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分析蕴涵动物"虎"与"龙"的成语在英译中所采取的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词汇量的扩大和正确使用词汇的问题是外语教学中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心理语言学词汇记忆的过程来分析有效的词汇记忆策略,解释心理词典是如何在人脑中储存以及提取的,可以帮助学习者利用俄语词汇的各种心理联系采强化和扩展心理词典网络,提高俄语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的动物词汇,其隐喻涵义也相当丰富。本文通过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的异同对比分析,从动物隐喻的角度探讨了一些带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动物名商标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必须了解翻译的各种形式及特点,根据不同的类别和要求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此外,译者还应熟悉各类词典的用途,学会正确使用各种词典工具书,努力做到译文的文体与原文文体的一致性,充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和词汇方面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做出符合译入语规范的译文。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跨文化语境为背景,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汉英动物词联想意义的共性、差异、缺失的分析与研究,探究了汉英动物词的翻译方法,认为直译、替换、意译适用于动物词汇的翻译,并分析了动物词汇“假朋友”的翻译,体现了这一理论对动物词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对等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既反映一种特定的文化,又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文化信息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在该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它们的印迹。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动物被赋予的各种寓意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体的文化背景。本文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对等现象,展示中西文化差异,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指出:“现在有人说,‘某词典共收了两万个词汇。’那就错了。一部词典只有一个词汇,不能有几千或几万个词汇。我们只能说这部词典共收了两万个词,或两万个单词。”(《王力论学新著》185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0年过去了,将“词”与“词汇”混淆的现象,在各种出版物中仍经常出现。下面是随手收集来的若干例子:  相似文献   

9.
词汇短语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忽略的短语学理论现在受到越开越多英语二语教学领域的关注,许多研究将词汇短语应用在课本和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通过研究发现,英语学习型词典实证研究却没有很好地呈现词汇短语,而且在近二十年以来词典编纂和词典研究越来越重视用户需求,词汇短语理论将有助于英语学习型词典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帮助词典用户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解码。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文首先论述了词汇短语理论对于英语学习型词典编纂的重要性,然后选取权威英语学习型词典《柯林斯高级学习词典》(第三版),研究词汇短语的呈现优劣情况,根据词汇短语理论给出优化学习型词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真实地反映出了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可以帮助西方国家读者了解中国现状,因此时政词汇翻译非常重要。将模因论应用到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翻译中,呈现中国时政词汇独特性。将中国特色时政词汇作为一个语言模因,总结出寻找时政词汇的对等翻译、引入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语言模因、将中国特色时政词汇翻译为地道的英语等有效的翻译策略,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制约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对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师用书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进行描述分析,剖析教学领域翻译中更多可供选择的翻译策略.说明在教学领域翻译中,其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并非一成不变.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时具备敏锐的文化意识,即明确翻译策略制约因素特别是翻译目的,根据预期读者的特定文化知识程度,尽可能在译文中充分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有利于译者更好发挥文化中介作用.为译者从事以教学为目的的翻译,教师的教学翻译以及学生英语学习中增强跨文化意识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整理了传统上二分的翻译策略.从哈贝马斯交往伦理的视角出发, 认为二分法不适合描述翻译策略, 并提出翻译策略是多元且灵活多变的, 它们统一为交际者之间达成理解的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特别是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在翻译中常用的有两种策略:标准语翻译和通俗译法。文章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主要分析标准语翻译和通俗译法得失,为翻译策略选择提供一定思路,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论对翻译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以理雅各的《礼记》英译本为例,分析了语义翻译策略在其译本中的具体运用,并指出此译法能很好地保留原文的形式、内容以及风格韵味。同时,为避免因过度忠实原文形式而造成误译,文章还探讨了如何正确适用语义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国古代经典的译者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sets out to study two strategies on culture translation: one of them is domestication, the other is foreignization. Numerous authentic translated versions are collect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strategies in both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perspectiv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wo strategies have their respective features and applicable valu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wo strategies should be viewed and studied dialectically and historically rather than statically and absolutely in order to place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theory in a correct track.  相似文献   

16.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publicity-oriented 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Nida's equivalent effect theory.Due to the fe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publicity-oriented literature, it could be well served by equivalence theory.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eature of publicity literature and Nida's equivalence theory, then, indicates some translation problems.The article also claims the corresponding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publicity-oriented materials by using equivalent effect theory.  相似文献   

17.
隐喻所包含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以一言概括之,中西方学者在隐喻翻译方面的见解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但既然翻译的初衷是交流不同文化中本来存在的东西,那么在隐喻翻译中还是提倡采用外国化的处理方式保留它本来文化中的内涵。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分析隐喻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8.
实用文体翻译具有现实甚至功利的目的,要求译文最大限度达到并满足预期的目的。拟以功能目的论为依据,探讨其在语篇功能、翻译策略及译品类型方面对实用文体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琪 《培训与研究》2009,26(6):121-123
对读者需要的重视是翻译中引入接受美学后的重大变化之一。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度是翻译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志。习语作为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在翻译时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文章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习语中读者接受下的翻译策略的运用,指出翻译的目标应是实现译文与目标读者的接受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做好民俗文化翻译对现代旅游具有深远意义。通过语用等效翻译、直译加注解以及民俗文化深层结构挖掘等策略可使旅游英语民俗文化翻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