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在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02个城市2004-2018年绿色创新效率的基础上,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的中介效应,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综合考察环境规制在不同FDI发展水平下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102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空间非均衡性,长江上游和长江中游的绿色创新效率基本保持稳定,长江下游的平均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加强环境规制,对于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政府加强环境规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限制污染型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从而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3)在不同FDI发展区间内,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方向并不相同,存在双门槛效应,跨过第一门槛值8.293后,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由促进作用变为抑制作用,跨过第二门槛值11.695后,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又再次变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范斐  张雪蓉  连欢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5):191-196
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02个城市2004-2018年绿色创新效率,构建中介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影响下的中介效应,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在不同FDI发展水平下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空间非均衡性;加强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FDI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FDI存在双门槛效应,呈现"N形"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9,(5):117-122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6年数据,测算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两者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值不断提升,处于弱耦合协调等级城市数量不断减少,处于中级以上等级的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得分高于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滞后于生态环境优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研发、制度质量促进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而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环境规制降低耦合协调度。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提高外资准入门槛、建立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合作机制是提高耦合协调度关键。  相似文献   

4.
骆灿  陆菊春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4):195-203
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对2013—2019年长江经济带36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通过构建修正引力模型得到城市间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分析法从网络化视角探索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强度处于下降趋势,等级结构特征比较明显,下游城市在空间网络中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而中上游城市处于相对劣势地位;(2)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集聚板块特征呈现板块内集聚、板块之间存在一定空间关联;(3)城市环保、科研投入差异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空间网络的形成,城市距离、开放、创新水平差异则对其有负向影响.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城市看作一个整体,在提升绿色创新效率时注重城市间的协同关系和联动效应;打破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马太效应,优化整体格局;进一步完善各城市的交通设施,推进路网规划设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07—2017年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测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面板回归模型进一步对影响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地区差异显著;(2)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并不稳定;(3)从长江经济带整体来看,市场化程度、高等教育水平和产业现代化水平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水平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并没有显著的作用,但这些外部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经济集聚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影响环境质量,为探讨经济集聚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效应,本文基于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等方法,考察经济集聚与工业废水排放的空间分布与聚类状况,解析经济集聚对工业废水排放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验证其门槛特征。结果表明:①经济集聚、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长三角地区经济集聚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多呈现“高-高”型聚类,长江上游地区多为“低-低”型聚类,且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而工业废水排放强度的聚类状况则呈现出较大差异;②经济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抑制工业废水排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较为显著,集聚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二产占比和交通便利度提升会对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产生正向影响。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对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排放强度却有抑制作用;③经济集聚对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当经济集聚度跨越门槛值后对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均有所减弱。最后,建议在促进经济集聚过程中应充分关注空间因素及其独特特征,针对工业废水减排可同步实施区域内针对性治理和跨区域协同治理的策略举措,切实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DEA模型测算出11省市区域创新绩效,再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两个维度出发,实证探究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化能够有效促进创新绩效提升,而高级化对创新绩效作用不明显。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分别回归发现,合理化对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效果显著,但高级化对区域创新绩效作用存在显著区域差异,表现为在上游地区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在中游地区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在下游地区则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提出并检验了知识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影响组织智力资本促进情境双元型创新最终提高组织绩效的理论模型。通过对246家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1)知识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智力资本的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和有机型组织资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智力资本对情境双元型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情境双元型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智力资本和情境双元型创新完全中介知识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从智力资本的视角,探索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组织绩效之间的"黑箱",揭示了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之间的中介机制;同时,还探索了情境双元型创新的前因和后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3—2012年中国21个制造业数据,运用EG指数来衡量制造业集聚水平,构建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绿色技术效率视角下制造业集聚影响环境治理绩效的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可通过绿色技术效率影响环境治理绩效,对绿色技术效率及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制造业集聚水平、市场化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门槛。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治理绩效之间存在明显的U型关系,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绿色技术效率并提高环境治理绩效,制造业绿色技术外溢存在吸收能力的门槛,只有成功跨越科技创新水平门槛,才能对绿色技术效率和环境治理绩效产生显著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8,(2):11-15
利用超效率Min DS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测算1998~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技创新效率,再以此为门槛变量,通过Hansen门槛面板模型检验科技创新效率对生态环境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流域考察期内科技创新效率整体呈"哑铃状"分布,区域间存在较大效率差;科技创新效率对生态环境的门槛效应显著,正向拉动作用呈先升再降的倒"U"型趋势。进一步指出科技创新是缓解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既要以"效率导向"关注投入产出比是否经济,也要坚持"绿色导向",避免一味追求效率而忽视高科技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我国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以长江经济带为对象,将环境规制与工业集聚同时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测算108个城市2003—2017年的工业绿色经济效率,探究环境规制、工业集聚与工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空间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环境规制在工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的负向作用中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工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的双重门槛效应,影响趋势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呈现出负向影响逐渐减弱甚至由负转正的效果,且这种逆转效果在下游地区更为显著。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要引导工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聚集,继续采取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手段并注意配套结合,推动下游地区各类创新要素向中上游地区流动,以及在引进外资时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开展税制结构影响专利产出的实证研究。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直辖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门槛模型,探究直接税、间接税分别与长江经济带专利产出的关系,判别税制结构影响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的合理性。结果显示:现行税制结构不利于长江经济带专利产出水平的提升,直接税和间接税均与专利产出存在负向效应;税制结构对专利产出存在显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单一门槛效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间接税、直接税对专利产出的效应均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因此,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当继续深化结构性减税政策改革,降低纳税主体的税收负担;提高税收激励政策的普惠性、引导性和精准性;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3.
基于长江经济带109个城市2004—2015年的专利授权量,利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分析及面板数据门槛模型等方法,研究其创新速度的空间集聚及其门槛效应,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创新速度的区域差异呈现"四升四降"的双M型波动下降形态;城市间有显著的正空间作用且有增强趋势;冷热点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热点区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冷点区向下游地区集聚;趋势面平缓,区域间的空间差异不明显,南方向上的城市实现了对北方向上城市的赶超;资本投入和信息化水平对创新速度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三门槛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忠杰  许宏宇 《软科学》2023,(4):129-135+144
基于黄河经济带沿线75个城市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黄河经济带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差异分析,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进行效应测度和分解。结果表明:(1)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表现为由下游主导,依次向中、上游递进的发展趋势,城市之间高质量发展呈现空间正相关;(2)经济实力、对外开放、人口密度和公共设施的提升均对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环境规制对于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则表现出一定的消极影响。空间滞后项系数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规制和公共设施在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区域之间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实力和公共设施建设在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表现为一定的“虹吸效应”,环境规制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虹吸潜质”。  相似文献   

15.
杨洪涛  陈丽 《科研管理》2013,34(10):67-74
作为一种重要的创新途径,非R&D活动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基于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发放的230份问卷所获得的数据,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三种非R&D活动(培训、设计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与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培训对设计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对设计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设计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4)培训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而是通过设计或采用先进生产技术间接影响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6.
分析长江经济带GDP与各项创新指标的相关性及其程度;阐述科技创新现状:科技创新要素分布不均、科技创新主体较多、科技创新专利水平有待提高等。基于因子分析法测算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得出长江经济带区域间协同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的结论;运用DEA的BC2模型计算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得出区域间创新效率差异显著的结论;使用DEA超效率模型进一步计算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的超效率状态,并对各地区超效率值进行比较和分类。最后,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保护专利知识产权;加强高端科技人才培养;构建创新主体联合有效信息平台;促进绿色创新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等。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2—2015年面板数据,建立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的DEA-Tobit模型,研究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创新效率距前沿面存在一定差距,规模技术效率较低是制约综合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创新效率Malmquist指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技术退步是制约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中的硬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和创业环境对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环境对创新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提升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包含城镇化因素的STIRPAT模型,分析城镇化对3种常见工业污染物(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比较其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上游城市群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人均GDP、城市人口数量和城镇化均是影响3种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因素;整体层面上,城镇化率与3种工业污染物均存在明显的环境库兹列茨曲线关系,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受城镇化率变化的影响最大;在分样本的3个城市群中,城镇化进程均有利于区域内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减少,在下游的长三角城市群中,城镇化进程会减弱能源强度对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的促进作用,而上中游城市的这种间接作用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软科学》2019,(8)
利用2009~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研究其碳排放绩效并分析其驱动效应。选取资本、能源消费、劳动力为投入指标,GDP为合意产出、碳排放量为非合意产出,采用SE-SBM模型测算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其次,通过构造门槛面板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的门槛效应,以及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技术进步、FDI、对外开放等控制变量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的碳排放绩效呈现U型,东、中、西部存在差异,但呈现收敛趋势,就中国现阶段而言,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存在双门槛效应,但是目前仍处在"绿色悖论"阶段,人均生产总值、技术进步、FDI、对外开放程度对碳排放效率有促进作用,工业比重与碳排放绩效负相关,未出现"污染避难所"效应。因此,应该选择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改革能源价格、升级产业结构、积极利用外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保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对2013 - 2019年长江经济带36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通过构建修正引力模型得到城市间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分析法从网络化视角探索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①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强度处于下降趋势,等级结构特征比较明显;②长江经济带下游城市在空间网络中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而中上游城市处于相对劣势地位。③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集聚板块特征:板块内集聚,板块之间存在一定空间关联。④城市环保、科研投入差异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空间网络的形成,城市距离、开放、创新水平差异则对其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