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二次指派程序方法探究了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不平衡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低且呈持续下降趋势,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不平衡特征,西部国家高新区增长较快,东部与中部国家高新区次之,东北部国家高新区相对较慢;从结构组成因素分析可知,技术进步差距是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空间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差距是次要原因;从外部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国家高新区之间的资本积累、双创平台、研发投入、产业结构等方面差距加剧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不平衡。基于此,提出了推动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协同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聚焦探讨产学研合作深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问题。文章基于2011年-2018年83家国家高新区面板数据,在克服内生性基础上,系统阐述并检验了产学研合作深度对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学研合作深度对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促进技术创新与资源配置效率优化是产学研合作深度影响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中介渠道;产学研合作深度对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更大;产学研合作深度对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对合作程度敏感,在合作程度深的子样本中影响显著,但在浅层次合作子样本中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对我国政府优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政策,加快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支撑。  相似文献   

3.
运用并拓展国际经济学领域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从企业异质性视角讨论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双刃剑效应。通过模型推演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双刃剑效应表现为双门槛、三区间效应:对于既有生产率高于研发创新门槛生产率的企业,政府补贴能够刺激其研发创新并促进生产率提升;对于既有生产率低于研发创新门槛生产率的企业,政府补贴无法激发企业研发创新,进而不影响生产率;对于既有生产率进一步低于幸存门槛生产率的企业,政府补贴虽不影响其研发创新,但会令这些本应被市场竞争淘汰的落后企业得以弥补亏损、继续幸存,从而在数据上表现为政府补贴“阻碍”企业生产率提升①。利用门槛回归方法,本文支持了上述模型推论。政府应当充分考虑企业异质性,择优补贴、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8年我国中部42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实证结果显示:剔除环境因素和外部干扰后,中部高新区综合效率总体上有提升,规模效率总体上有所下降,纯技术效率大幅度且普遍得到提升,规模效率不高成为制约中部高新区综合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且大部分高新区都处于规模效益递增的状态。同时,环境因素中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因素不利于中部高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而市场开放程度、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环境等因素都对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成为提升中部高新区创新效率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5.
史普润  李昆  贾军 《科研管理》2019,40(12):21-30
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的前沿,它的创新效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高新区可以借助平台理论来指导自身中介作用的发挥。本文构建了高新区创新平台运作模式的理论模型,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的思想验证了高新区创新平台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新区平台化创新的演化过程包含了域内和域间两个层次;平台效应是导致经典BCC模型效率估计偏差的环境因素之一;创新平台效应存在于高新区的域内和域间;2013年高新区创新平台效应尚未完全显现,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建议政府扩大宣传、提升园区规模,吸纳更多创新主体;建立良好的创新平台互动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和吸引力度;支持创新平台领域的相关研究。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深刻认识平台在促进创新效率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新区平台理论及应用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鹏  吴思霖 《科学学研究》2019,37(6):996-1005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高技术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研发投入是高新区集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非线性的门限回归模型,探讨研发投入对高新区集聚发展影响的门限效应,并通过分组回归对门限效应的异质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资本投入除了受到自身门限的影响对高新区集聚发展产生逐渐减小的抑制作用外,还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高新区集聚发展呈现出“抑制-促进-抑制”的作用效果;研发人员投入受自身门限影响对高新区集聚发展产生逐渐变大的促进作用,而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才规模比人才质量对高新区集聚发展更有利。在对门限效应异质性进行分析时发现,仅在高校科研水平较高地区才具有门限效应,高校科研水平较低地区的研发投入对高新区集聚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国家在制定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时应当综合考虑高新区集聚发展水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地方高校科研水平的差异,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政策调整空间,因地制宜地引导高新区的研发活动和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高新区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都高新区和重庆高新区具有区位环境优势、产业升级有成效、科技赋能有基础、科学城建设有支撑、应用场景有市场、对外开放有实力,整体上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拥有良好区域依托,呈现双核引领、多园崛起局面,已成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锋示范,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然面临缺少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引领型高成长企业、创新动力支撑不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水平不高以及一体化推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研究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亟需建立协同机制,通过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带和成渝科技创新大走廊,同时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及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对高新区产业的扶持和市场寻租行为导致了中国高新区低水平重复开发问题。如果市场发育,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中国高新区之间就可能避免技术开发过程中的盲目竞争和资源浪费,并形成正和博弈关系,产生真正的网络集聚效应。中国高新区在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早期的产业集聚之后,地方政府应逐渐减少对高新区特殊产业的扶持,将政府控制的创新资源转由市场配置给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89个国家级高新区2011—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Bootstrap DEA-Meatafrontier方法计算了国家高新区的创新效率,并对创新效率指标进行全域空间相关性检验和局域空间相关性检验,最后通过空间面板Tobit模型检验国家创新激励政策是否提高了高新区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财政补贴对高新区创新效率起到负作用;第二,研发活动税收激励对高新区创新效率也起到了负向激励作用;第三,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直接税收减免与高新区创新效率无直接相关性。针对上述情况,在实施创新激励政策上应该改善支持方式,并逐渐完善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10.
政府的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是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式。但目前的学术研究并不能够回答“哪种支持方式更有利于企业创新”。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政府税收优惠和直接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和创新质量的影响。采用505家高新技术企业2011-2013年调研数据为样本,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和高质量创新产出的提升;相反政府的研发补贴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和创新质量均具有挤出作用;同时,对于技术能力比较强的企业,税收优惠对高质量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将越弱。本文的结论从理论上丰富了已有创新政策的研究,实践中为政府更有针对性的实施创新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政府的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是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式。但目前的学术研究并不能够回答"哪种支持方式更有利于企业创新"。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政府税收优惠和直接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和创新质量的影响。采用505家高新技术企业2011-2013年调研数据为样本,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和高质量创新产出的提升;相反政府的研发补贴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和创新质量均具有挤出作用;同时,对于技术能力比较强的企业,税收优惠对高质量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将越弱。本文的结论从理论上丰富了已有创新政策的研究,实践中为政府更有针对性的实施创新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6-2017年中国52家国家高新区的面板数据,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构建了两阶段动态跨期DEA模型,采用该模型分析了52家高新区的研发创新效率、出口转化效率、综合效率及其跨期动态变化情况,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2家高新区的平均研发创新效率、出口转化效率和综合效率整体呈现出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三种平均效率中出口转化效率平均值最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高新区人力资本对高新区研发创新效率形成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开放程度、负债融资和研发创新效率对高新区出口转化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地理距离则对高新区出口转化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新区研发创新和出口转化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高新区政策历史演进脉络下,对1991-2015年湖北省高新区的政策文本进行了收集和分析,归纳总结出湖北省高新区政策的历史进程和阶段特点,并结合当前高新区政策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探析湖北高新区创新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湖北高新区创新政策可分为政策发展阶段、政策加速阶段、政策密集阶段三个阶段,政府的扶持政策各有其阶段性特征;湖北高新区创新政策未来发展趋势表现为向引导和服务型政策转变、向创新集群政策转变、向创新文化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算了2012—2018年88个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实证考察了其区域差距、分布动态演进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国家高新区TFP增长的总体、区域内、区域间差距均呈现持续扩大态势,超变密度与区域内差距是总体区域差距的主要来源。②总体、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部国家高新区的TFP指数均明显提高,多极分化现象日益消失,但区域差距逐步增大。③由内部构成因素分析可知,技术进步差距是国家高新区TFP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④由外部影响因素分析可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对总体、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国家高新区的TFP增长差距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资本积累差距对总体、中部、西部国家高新区的TFP增长差距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差距对总体、中部、西部国家高新区的TFP增长差距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金融差距与国际化差距对总体、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国家高新区的TFP增长差距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新区与行政区合并:是体制复归,还是创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展型政府和地方法团主义理论为基础,探究高新区与行政区合并的内在制度动因,认为"政区合一"体制反映了新阶段高新区创新功能提升和拓展的需求,同时这也是在地方政府强烈的经济发展导向和依托地方政府建设高新区的制度安排下,有效推进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合理化制度选择。"政区合一"的体制造就了一个内部具有高度整合性的自主性经济官僚机构,能够为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源支持。但在制度整合过程中,原有体制的僵性和发展路径的依赖也存在体制复归的风险。基于对广州国家高新区和青岛国家高新区两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总结了"政区合一"体制可以有效支撑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明确三者间关系,基于2001-2016年中国26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信息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考察产业结构升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化能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随着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和高级化,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提升,但这种提升效应是非线性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随分位数的提升而减弱,而产业结构高级化随之增强。同时,信息化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而通过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研发投入结构调整视角探讨实现高质量创新的有效途径,从理论上分析不同研发投入对高质量创新产出的作用以及政府支持和市场化的调节机理,运用中国省级区域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的申请数据,从经费和人员两个层面实证检验了研发投入结构对高质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均显著促进中国地区高质量创新,而试验发展没有发挥作用;(2)政府支持基础研究显著扩大其对高质量创新的促进效应,而政府支持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3)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基础研究对高质量创新产出的促进效应更大,而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仍没有显著影响。因而,为实现中国高质量创新有必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注重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围绕当前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机制,从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从业人员和RD内部经费等影响高新区发展的机制角度,对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能力进行了评价,并对创新驱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提升高新区创新驱动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持续双向互动,是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肥为例,借助合成控制法,基于1999—2020年中国160个地级市数据,构造与合肥尽可能相似的“合成合肥”,并比较“真实合肥”与“合成合肥”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的差距和差异。研究发现:政府参与科技创新的政策干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不显著,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随着政策推行呈N形曲线变化;政策实施前期,政策效应快速释放,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显著提升,随着时间推移,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逐渐回落,但快速反弹再次跃升,实现对同期同类城市的加速超越。将实证检验结果与合肥案例的质化提炼相结合,全景阐释政府参与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为制定实施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支持引导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52个国家高新区2008年—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作为阈值变量,使用Hansen非线性面板阈值回归模型,分析了FDI数量和质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为阈值,FDI数量、质量与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之间均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就FDI数量来看,当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FDI数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形成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即FDI规模的扩张能够显著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而当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超过第一门槛值之后,FDI数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再显著。就FDI质量来看,当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FDI质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形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当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超过第一门槛值之后,FDI质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形成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超过第二门槛值之后,正向影响的边际作用又进一步增强,即改善FDI结构、提高FDI质量能够显著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国家高新区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