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集中表达了他反君主专制的思想.首先,他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其次,对君主专制制度之下的君、臣、帝王之法及相关政策的批判;最后.黄宗羲围绕君权的监督与制衡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很有力度的反思,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以宰相而摄天子"、"公其是非于学校"等主张.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既不可与西方近代的民主启蒙思想相提并论,也不能简单的归为儒家民本论,而有着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具有明显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主义特质,其进步性是无可置疑的。他的政治思想中所渗透的治国方略,如主张限制君权、实行地方分治、“工商皆本”、“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学校议政、重相重儒,取士制度应宽取严用等,也都是颇有价值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3.
财政制度是极为重要的国家制度,国家制度中的公共性体现在财政方面,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借助于比较黄宗羲和洛克二人财政公共性思想的内容,具体而微地呈现17世纪中西方财政制度公共性各自的展开进程与历史差异,集中反映财政公共性思想内容的以下四个方面:财政权的性质、财产权的来源、财政征收的控制、财政管理的主导者,研究发现:大体来说,黄宗羲主张的财政思想,没有像洛克那样通过两个契约过程区分出政治社会与政府,使其主张的公共性难以落到实处,而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王者”的行动解决一切问题,他也没有坚实的财产权理论,财政征收只是强调用客观的低定额来约束财政权,财政管理虽创造性地提出用知识精英组成的学校来发挥公议作用但却耽于空想;洛克主张的财政思想,基于完善的社会契约理论,区分出政治社会与政府,从而凸显出公共性,并创造性地发展出坚实的财产权理论,强调由经济精英组成的议会来通过公议确定征税额从而约束财政征收权。黄宗羲与洛克的思想差别,相当大程度上并非源于二人思维能力的差别,而是出于所处国家发展阶段的不同。黄宗羲的财政思想主要是总结帝制中国传统的财政思想,对于未来虽有设想但不可能有太多的开拓;洛克的财政思想虽然有西...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题1.在封建社会,封建专制是政治的基本特点,但是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作用。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原因是()A.所持的阶级立场不同B.接受外来思想不同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D.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解析】C在战国时期,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顺应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是进步的;黄宗羲在封建社会后期反对君主专制,也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进步的。他们的主张都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反映。2.近代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提出了反映他们政治经济利益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黄宗羲的思想,清代学者就已着手研究。20世纪上半叶,随着新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广泛运用,黄宗羲研究进入现代意义的学术研究的新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黄宗羲思想的研究取得巨大成就,但存在简单化、机械化的倾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黄宗羲研究领域拓宽,且向纵深发展,在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法律思想、科学思想、史学思想、文学和教育思想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进入空前繁荣阶段。此外,港台和海外学者运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对黄宗羲进行研究,也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但深层次的专题探讨、系统性的综合研究及对于黄宗羲思想当代价值的认识和开掘都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王慧 《教育评论》2013,(1):144-146
黄宗羲继承了儒学以民为本的思想,从"天下为公"的立场出发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并试图构建理想社会。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使黄宗羲认识到只有圣贤治世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黄宗羲深入研究传统教化思想,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化思想。本文拟从教化的目标、教化的途径、教化的方法等方面,对黄宗羲的教化思想进行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7.
诗道性情是黄宗羲基本的诗学观念。黄宗羲充分肯定“情”在诗学中的价值,并进一步提出形而上的“性”,力求以性统情。黄宗羲的诗学性情论是其学术思想在文学理论批评领域的延伸,与其师承的刘宗周之学有着密切关系。黄宗羲主张“以孔子之性情为性情”,但“情”、“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从明中后叶诗风的弊端及清初批评家的评论入手,导出黄宗羲诗学思想与批评的新视角,揭示其创新性——自治性情,并对黄宗羲的诗学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宗羲写寿序文受时代风俗的影响,"不得辞"的无奈是其写寿序文的直接原因。黄宗羲将经学思想和史学思想融入具体的创作之中,以叙交情,谈学术、论气节为主要内容,融入了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提升了寿序文"古文"的地位,同时也实现了为这些人物青名留世。黄宗羲的寿序文序文应该是经学化和史学化的寿序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政治批判、政治理想及其实现途径对刘宗周和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作了系统比较,指出二人的思想都有同情人民、反对专制、憧憬美好政治的共同性,然而,刘宗周的政治主张主要着眼于挽救明王朝的危亡,其思想基础属于儒学民本主义;黄宗羲的政治哲学则突破了儒学的藩篱,无论是他对封建专制的批判,还是对未来社会的设计,都闪耀着民主主义的光辉,大大超越了老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黄宗羲法律思想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时期有先进法律思想的一个代表人物。黄宗羲对明代法律制度的弊病进行了批判,并对理想的法律制度有诸多设想。黄宗羲的法律思想有时代进步性,但也体现了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黄宗羲的学术史方法论成熟于其学术与思想活动的过程之中。他的学术史方法体系有两个核心观念,即学脉和宗旨。黄宗羲继承并发展了已往具有学术史性质的作中的同类概念,因而才成就了黄宗羲在中国传统学术史土的地位。黄宗羲之有此学术史方法体系有其社会和个人根源,此种方法对于今日中国哲学史学科发展仍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1] 本文拟对于牟宗三先生对黄宗羲思想之理解,作一不同的表述.先谈论牟先生此一文的内容,再对其看法进行讨论,以见黄宗羲思想是否真如牟宗三先生所言,守不住师说,而为下堕之学.在此吾人写作的方式,乃不同于牟宗三先生所言,认为黄宗羲守不住师说,所以吾人须先就黄宗羲思想与其师刘蕺山之思想作一比较,特别是天道论(理气论)方面,看是否有距离,以视黄宗羲对于天命流行之体之义理是否真有误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学校、选士、教师三个方面问题探析黄宗羲的民主教育思想.黄宗羲的民主教育思想对近代中国教育思想改造和教育制度革新起到了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是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政治思潮的主要代表.怎样评价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不少人认为,黄宗羲已或多或少地具有了“民主主义”或“近代民主主义”思想;有的甚至将《明夷待访录》与卢梭的《民约论》相类比.这是值得商榷的.毫无疑问,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是当时封建正统思想的异端,后来又成为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但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黄宗羲为《明儒学案》先后所作两篇序文,简述该书成书背景、体例及作者对所录各家思想的评判标准等,并就其"一本而万殊"的治学态度与兼采众家、摒弃门派之见学术主张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学校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政治论著,里面提出了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改革要求,对君主专制提出了猛烈的抨击,其中《学校》一篇,集中阐述了他对学校的主张。这种力主学校议政、由学校决定是非的要求以及教学民主的思想,在当时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这里刊载的是《学校》的摘要,注和释读参考了中国教师阅读网的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8.
经世致用思想是“宁波商帮”大面积活跃的深层次化基凶。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派,在明清时期的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下,对宋明理学流弊进行了批判和反思,提出不仅要提倡学术思想的经世致用,而且还提出“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主张“切于民用”的手工业和商品流通,这种思想源远流长,成为“宁波商帮”创业精神的源头,也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宗羲十分重视"法治",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主张,其在批判君主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的要求,同时提出了君臣共治、地方分权和学校议政等建立"天下之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27题是一道学科内综合题,该题以“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导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