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孙犁属于写实派作家,他的散文中所写的人和事,都属于真实的日常生活形态。《黄鹂》一文凝聚着作家对人生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平淡的叙述中蕴积着深沉的情感,给人联想,启人心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女性散文得到长足发展,独特的叙述视角、细腻优美的散文笔调和敏感的女性情怀书写着女性对世界、历史、人生的所见所闻所感。筱敏的散文以诗意化的抒情著称,吟咏着女性血脉中喷薄的精神高度、对悲剧苦难的承受深度,是澎湃的激情、浓郁的诗意与深刻的哲理的高度结合。其散文《俄罗斯诗篇》不唯以语言、意象、题材、色调取胜,更以精神为支撑,情与思相互协调配合,渗透着强烈的情感抒发和厚重的精神性思考,从主题空间的扩大、创造性的想象、语言的魅力以及诗意化的抒情四个方面充实和扩大了散文的内涵和容量。  相似文献   

3.
王九思的散文被收入其个人著作《渼陂集》及《渼陂续集》之中.王九思散文创作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主要包括杂记、赠序、碑传、书信、随笔等,其中杂记、赠序、碑传类散文数量众多,记录了作者的日常生活、出行交游和心态情感,富有感情色彩和审美价值,代表着王九思散文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西部散文精神内核的审美传达,主要通过"异域想象"的文学途径来实现,而甘建华新近出版的西部散文集《冷湖那个地方》摒弃了这种异域想象,善于从西部自然、社会、人生的原生态中表现西部实有的地理景观,并提取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真人真事,对西部进行还原式的原貌书写。新闻记者与作家的双重身份使他把新闻散文化的叙述拓展转换为散文新闻化的叙述,并把西部之西的地理辞典和柴达木的文苑逸事融汇在模块式的散文结构中,书写着柴达木独有的石油文化和崇高的石油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先生在其地域散文创作中,主要是藉地域文化去解悟人生,进而求得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与灵魂的安妥,从而在最后建构另一种清新脱俗的人生境界。与此同时,地域文化意识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贾平凹地域散文创作的审美追求。贾平凹先生地域散文的创作境界,尤其是他文章创作的整体气韵与创作意识,均蕴含和闪现着一股股浓浓的地域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散文阅读的功效80%来自读者的情感活动。情感,是激励阅读活动的起点,也是吸收知识、转化能力、陶冶性灵、形成信念的终点。感情上的积累、触动,是散文写作的直接动因。以情感人,是散文最主要的艺术手段。情之所钟,才能产生构思的精美。因此,理解感情是融合散文诸要素的主宰。应用“读者中心论”原理,可充分发掘散文读写中的情感资源,有效地提高散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散文的真实性要求,要受到各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也就是说,散文的真实性还是有限度的。自叙性散文既要如实表现作者的自我经历和情感,又不可能毫无保留地将亲身经历和内心情感和盘托出。特别是涉及个人情爱经历的散文,更会有所取舍。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20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总体性思想,八十年代散文的时间叙事在意识形态叙述、历史批判精神、哲学探索意识等方面,都包含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性追求。首先,八十年代散文无论是对特定时间的隐喻与讴歌,还是厚今薄古意识,都是放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进行考察。其次,八十年代散文的历史精神超越了十七年散文,十七年散文的历史精神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思维模式,八十年代散文的历史叙述是一个由事件填充的完整的时空体,八十年代散文的反思意识、比较意识和整体意识集中体现了历史批判精神。再次,八十年代散文虽然继承了十七年散文的经验方式,但在对时间的哲学思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对时间的本源追问以及对时间规律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散文是主情的文学样式。不论是写入叙事,还是绘景状物,作者都要在真切感受的基础上抒写胸臆,倾吐真情实感。而散文教学就是要把握住散文的核心“情”,恰当地运用情感教学,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教学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因素。散文教学过程中,单凭教师内心体验和情感酝酿是不够的,最终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感情体验转化给学生,由学生表现出来。一、情境的设置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惰感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决定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对作品在情感的感受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10.
散文是一门抒情艺术,重在情感的抒发和内心体验的表达.它对客观生活的反映,往往是融合于主观情感和体验表现之中,因此移情在散文的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移情的内蕴、媒介、对象三个方面对此作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前,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比较普遍存在着“逐段串讲”、“逐句讲析”或“满堂问”、“随意问”的现象.这种教学方法根本无助于学生完整、到位地赏析散文作品,培养健康、美好的情操.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应以主问题为抓手,引领学生赏析散文作品,学习散文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学科知识,探究散文作品中洋溢的人文情感.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应遵循针对初中散文的文体特质设计主问题、要为突破教学重难点设计主问题的原则.其基本策略有:从课文的标题入手设计主问题;从文章的关键语句入手设计主问题;从文章的结构入手设计主问题;从关照学生的兴趣点或已有经验入手设计主问题.  相似文献   

12.
真情实感是散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种文学样式的基本要求。建国后的散文曾经脱离了散文的基本要求,林非先生提出了散文的真情实感论。引起了关于散文真情实感的讨论,真情实感被当作散文的本体性要求。真情实感是散文的基本要求,对散文的认识有进入误区。散文的真情实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传达上:1、材料多取自日常生活中的真人真事。2、真人真事在传达情感时明显带有作者的个人色彩。3、材料的选取受个人情感的支配。当下散文的主要问题不在于真情实感。而在于作者个人的独立性思考和学养的提高,进而使散文保持一种平和、冲淡、宁静、悠远的幽默和智慧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雁子是最近在德阳散文界较活跃的女作者,她的新书《灵魂的维度》值得关注。真正好的散文作者善于把自己的灵魂融入文字的灵魂,创造出精彩绝伦的意境,将个体灵魂羽化成文字的魂灵,涅槃闪光。这就是散文的魂灵!雁子作品在这方面从情感的表述、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蒋大海的散文诗集《放飞心灵》则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视野广阔,想象丰富。  相似文献   

14.
由于诸多原因,王阳明认为辞章之学与圣贤之学存在着对立,使得其对文学创作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在热衷辞章之学的时期里,他至少是文学复古主张的赞同者.虽然从总体上,他认为文学创作的价值不高,但其自身文学创作成就很大.在明代文坛上,他的诗歌、散文都有较高地位.其政论散文有充沛的气势、严密的逻辑;夹叙夹议为主的散文善于借机开导;情感真挚自然;议论深刻透彻.  相似文献   

15.
废名散文对时间的思考,不仅仅是叙述形式上或描写方式上时间纬度的自然附带外显,更包含着废名对人生的体悟。或者说,废名散文的时间性是其诸多迷人思想境界的统一,是根植于人类在世界中行动的时间经验,是一种能指的时间,它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叙事时间,更是了解废名内在思想的视窗。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散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散文教学应重视朗读。朗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品的情感美并进入散文的意境,展现散文的语言美和音韵美。名家录音对学生的感染力及教师的范读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常讲散文要形散而神不散,"神"来自哪里?来自作者的真实感受,来自作者的深切领悟。初感、异感、新感、情感是散文作者写作散文的不懈动力,是作品感人至深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冯至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一篇意境含蓄、韵味隽永的美文精品,极能体现冯至散文结合诗意和理趣于一体的特点。本文从文体学、语言学角度,着重从语用层面进行细致解读,分析其从丰富意象的营造、鲜明生动画面的勾勒及叙述方式的多变中体现诗意的写作技巧,并探讨散文用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感慨和对存在意义的思考来凸显悠远的哲理,阐释了此散文具有无穷文学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作为我国著名的现代散文大家,做好对其散文艺术特色的解析,能够让我们更为深入的感受其散文中的魅力,从而与朱自清先生产生情感共鸣,为提升自己的文学艺术审美能力带来帮助。笔者结合对朱自清散文的阅读经验,对其散文艺术特色予以研究,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海涵。  相似文献   

20.
论徐志摩散文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赋与大自然以性灵神韵和社会意义,是徐志摩散文追捕的美。他把三种美感形态的创造作为散文重要的艺术追求:柔美,能让人感到和谐、情意缠绵及轻松愉快;壮美,能引起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感;悲壮美,能使人在沉痛、怜悯、崇敬和赞美等精神反应中得到美好情感的激励、振奋、陶冶和提高。他在散文中所探索的想象美,主要表现在补充感觉、洞见美质、拓展诗意和超越时空局限方面。他的散文,极力追寻的浓艳富丽美文体,是由丰富的“色彩意识流”、变形的联喻、虚幻的荒诞描写和艺术通感组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