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光的双缝干涉实验理论,本文利用LabVIEW编写程序对双缝干涉实验进行模拟,描述了双缝干涉的图样和光强分布曲线,并计算了条纹间距和对比度,直观地展示了双缝干涉这一物理现象,同时设置了初始条件修改模块,可以清晰地显示不同条件下的干涉现象,为双缝干涉的理论与实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与衍射实验的拓宽。正交双缝的干涉与衍射图样.应用波动光学原理推导出正交双缝夫琅和费干涉与衍射规律公式。得到正交双缝的干涉与衍射实验的主要结论:1.正交双缝是分波阵面实验,可看成正交双孔实验。它比杨氏双缝多产生一倍──四个相于光源。2.正交双缝图样是干涉与衍射的迭加效应,干涉与衍射同时存在且综合的效应。3.正交双缝干涉与衍射的图样是由亮、暗条纹相同分布而组成十字形的条纹图。4.由实验结果作出正交双缝干涉与衍射光强分布曲线。5.正交双缝夫琅和费干涉与衍射规律公式。  相似文献   

3.
谭毅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91-93,190
根据光的双缝干涉理论,应用Matlab软件编程,模拟了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光强分布图形,通过改变入射光强、缝宽、焦距和波长等参数,观察到双缝干涉条纹的相应变化,从量子物理角度分析了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形象展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与光学理论相符合。这种方法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双缝干涉的特征和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利用数码相机实现双棱镜干涉实验的方案.利用数码相机替代传统实验中的测微目镜观察并记录干涉条纹和双缝像,再利用Matlab等软件测出干涉条纹间隔及双缝距离.该方案不仅可验证双缝干涉原理,还可以验证平行光干涉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了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并讨论了利用数码相机进行双棱镜实验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光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简便的运算,大部分教材皆对实验做了理想化处理,认为光源和狭缝的宽度为0,在这个假设下,干涉条纹一定是等间隔均匀分布的而且整个视场中条纹可见度恒为1.双缝距屏的距离、光源距双缝距离还有实验装置中光源及双缝的宽度均为有限宽度,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差异.本文针对缝宽、间距、光源等因素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系统阐述了双缝干涉实验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及基本原理 ,可模拟实验白光及任何单色光经双缝后形成的干涉图样 ,与实验观测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依然存在.(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D)屏上无任何光亮.  相似文献   

8.
1 问题的提出 2006年高考理综第22题考查了学生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内容为:(1)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9.
一说到测量光的波长,我们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需要精密的测量仪器--双缝干涉仪,第二个反应大概就是这个精密仪器不好调,常常凋得眼花头昏还没调好.因此,很多教师在进行"光的双缝干涉"一节教学时往往采用讲授法,而不愿意利用实验进行教学,更不用说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性教学了.那么,能否在课堂上呈现一个让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可见的干涉条纹,从而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对光的双缝干涉条件进行一番探究呢?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处理杨氏双缝实验过程测量的干涉条纹,扩展测量视场,克服传统的杨氏双缝实验用测微目镜来观察实验条纹视场小,容易引起视力疲劳,回程误差等缺点,使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读数方便,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准确,提高了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高考理综第22题考查了学生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内容如下:(1)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中说法。  相似文献   

12.
在对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athematica软件对上述实验进行模拟,获得了不同入射电子数、不同波长和不同双缝宽度下的干涉图样,并对干涉图样随上述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研究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光程差的精确计算和近似计算,得到近似计算的条件。探讨实验操作中应增大双缝到屏之间的距离并适度减少两缝之间的距离,利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及如何利用MATLAB编程技术对该实验进行仿真。该仿真实验方法简便、直观,可在不同光波的波长以及不同的缝宽和屏距下得到杨氏双缝干涉的仿真图样,从而为光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对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athematica软件对上述实验进行模拟,获得了不同入射电子数、不同波长和不同双缝宽度下的干涉图样,并对干涉图样随上述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系统阐述了双缝干涉实验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及基本原理,可模拟实验白光及任何单色光经双缝后形成的干涉图样,与实验观测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7.
1光的双缝干涉 例1 如图1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和S2为双缝,P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点与S1和S2距离之差为2.1×10^-6m,今分别用A、B2种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问P点是亮纹还是暗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大学光学课程教学实践对杨氏双缝干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光源中不同位置非相干波列经过有单缝与无单缝实验装置后干涉条纹的对比,强调了实验装置中单缝的必要性。通过对光屏上观测点坐标与光程差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在杨氏双缝干涉中存在类似如杠杆原理的放大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直接采用光场叠加方法运用数值计算模拟了杨氏双缝实验,研究了光源宽度、双缝缝宽、双缝间距、光源离双缝距离等因素对干涉条纹的影响.模拟的结果表明,光源宽度的增大、光源到双缝的距离的减小均会使得整个视场中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均匀下降;双缝间距的增大会导致条纹可见度的不均匀下降和条纹密集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在人教版高三学生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中需用双缝干涉实验仪来观察干涉条纹以及测定单色光的波长。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做这个实验就很难成功。笔者经过反复试验,仔细分析,找到了使实验成功的小技巧。影响双缝干涉实验的效果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安装调试仪器在实验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如果不熟悉仪器的使用,就会使实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观察不到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